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高级创伤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谭丽霞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急症科 414000

【摘 要】目的:剖析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者的高级创伤护理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接收的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9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死亡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死亡者2例,所占百分比为4.35%;对照组死亡者7例,所占百分比为15.22%。研究组死亡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5.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48% vs.76.0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减少死亡,提高护理水平。

【关键字】护理满意度;多发性创伤;死亡率;高级创伤护理;效果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共计92例。以随机分组原理为依据,将9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7至78岁的范围之内,平均(38.4±5.3)岁。本组的致伤原因为:重物砸伤者,7例;车祸伤者,26例;高处坠落伤者,1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18至80岁的范围之内,平均(38.5±5.4)岁。本组的致伤原因为:重物砸伤者,5例;车祸伤者,27例;高处坠落伤者,14例。两组在致伤原因以及年龄等方面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均不具备任何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 综合护理:

(1)院前急救护理。

观察并评估患者的病情。针对多发伤者,需严格按照4个步骤对其伤势作出准确的评估,即:气管畅通度;呼吸情况;脉率与循环状态;肢体活动情况[1]。及时找出能够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的因素,然后再采取“先重后轻”的处理原则,对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患者病发后多会出现呼吸道梗阻的症状,故应及时对其咽部以及口腔中残留着的呕吐物与血凝块等异物进行彻底的清除。若患者昏迷,需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同时给予吸氧辅助治疗。针对胸部穿透伤者,需选取大块敷料包对其胸部伤口进行规范化的包扎,避免纵隔摆动。针对出现张力性气胸的患者,需借助粗针头行穿刺排气操作,然后再实施胸腔引流。及时处理原发病灶,严格控制出血情况,避免患者因血容量锐减出现休克亦或者是死亡。注:应用止血带时,持续时间不得>4小时。若为开放性骨折出血者,应选取加压包扎法。

(2)院内救护护理。

维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及时给予其充分吸氧治疗,比如:面罩吸氧,严格控制每分钟氧量为3至6升。若为失血性休克者,可对其实施早期的气管切开以及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确保其呼吸畅通。密切观察患者基础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血压;意识;尿量;皮肤粘膜;体温;脉搏。根据观察结果,评估患者失血的严重程度,并以此为依据,选取颈外静脉亦或者是肘正中静脉等血管进行穿刺。若有必要,可建立多条静脉通道(目的:确保输液输血的畅通)。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需采取“先晶后胶[2]”原则,同时结合患者基础体征的变化情况,合理调节滴速。主动与意识清醒者进行交流,了解其主观感受,并给予心理辅导,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言辞上的安慰与支持,鼓励其正确面对疼痛,确保救护工作能顺利开展。待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抢救亦或者是给予手术处理后,需密切监测患者肝肾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的改善情况,并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用药。注:用药后,全面观察患者病情的归转情况,若发生异常,需及时处理,并与临床医师交流,合理、恰当的修改治疗方案。

对照组 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心理辅导。

1.3 临床观测指标

(1)观察两组的急救情况,统计死亡者例数。(2)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同时将调查表逐一分发至92例患者手中。正确指导患者对调查表中的内容进行填写,回收调查表,并作相应的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死亡情况的分析

据统计,研究组死亡患者,共2例,所占百分比为4.35%;对照组死亡患者,共7例,所占百分比为15.22%。研究组的死亡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5.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分析

调查发现,研究组对本次护理工作持满意与一般满意态度的患者共43例(93.48%),对照组共35例(76.09%)。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临床上所谓的“多发性创伤”,即指的是:因某种致伤因素让人体出现2个及以上脏器亦或者是解剖位严重损伤的情况[3]。该病属于临床危重症,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1)伤势重,容易使患者出现休克症状。(2)易误诊亦或者是漏诊。(3)有较强烈的应激反应,病情发展快。(4)并发症多且发生率相当高。(4)可引发严重低氧血症[4]。(5)死亡率高。对此,临床上为能降低多发性创伤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休克、死亡的概率,护士需采取综合护理手段,对其实施院前与院内的相关护理,比如:抗休克;伤口处理;心理干预;输液治疗。实践表明[5],多发性创伤者应用综合护理法,可提高抢救率,预防并发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死亡率为4.35%、护理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依次为15.22%、76.0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将综合护理法作为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一种高级创伤护理手段,既能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死亡,又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6]。

参考文献:

[1]严云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47):136.

[2]张倩.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与护理探讨[J].医药前沿,2015,(24):198-199.[3]石红梅,石咏梅,张小芹等.严重多发性创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49-150.

[4]肖建芬.严重多发性创伤225例急救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2):133-134.

[5]郭雪娅.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与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5):134-134.

[6]张小珍.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240-240.

论文作者:谭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高级创伤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谭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