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论文_林晓东

(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 福建 晋江 362241)

【摘要】目的:探析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n=41)予以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参照组(n=41)予以常规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肿块均彻底切除。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瘢痕VSS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为2.44%,低于参照组的17.07%,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少、术后美观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110-01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之中,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患者是以乳腺上皮组织与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表现[1]。该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手术后会留有瘢痕,影响乳房美观度。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创伤较小,更易被年轻女性所接受;本文就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讨。

1.基线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入组者均为我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共计82例,入院后行B超、钼靶、热相图以及病理结果等被确诊。患者年龄为22~45岁,平均(30.6±4.7)岁;肿瘤数量为2~9个,肿瘤直径在0.45~3.95cm之间不等。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1)与参照组(n=41),对比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以上已将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麻醉禁忌症者剔除研究小组。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 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依据肿瘤位置选取切口位置,并按照肿瘤大小来确定切口大小与形状,如乳晕弧形切口和横形切口,将肿块逐个分离并切除,最后缝合切口,予以加压包扎;将肿瘤组织送检。

实验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气管插管麻后,在乳腺下缘取一弧形切口并逐层切开,直至深筋膜,将乳房后间隙充分暴露,予以钝性分离,要保证乳房组织可被整体翻起,自乳房后间隙入路,依据彩超检查结果选取后方位置,再切开组织对肿块进行探查,沿着肿块边缘进行分离处理,而后将肿块整体切除,止血后采用美容可吸收线缝合创口,并予以负压引流,把乳腺外形调整好,再进行加压包扎;将肿瘤组织送检。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2)术中出血量。(3)VSS评分: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患者的手术瘢痕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14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越明显[2]。(4)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与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块组织均已切除。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VSS评分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经统计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

3.讨论

育龄女性受雌激素反复性、周期性的刺激作用,较易形成乳腺纤维腺瘤,分为单发性与多发性,其中多发性的占比约为10%~15%[3]。该类患者的瘤体增长速度较快,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常需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以往手术中,主要是在肿块表面做弧形或放射状切口,虽然操作简单,也可将肿块切除,但手术创伤性较大,会在乳房表面留有明显瘢痕,影响患者的乳房美观度及自信心。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则是在乳腺下缘位置设计切口,切口相对隐蔽,术后瘢痕可被乳腺组织所遮挡。在手术时自乳腺后间隙入路,并采用钝性分离,能够让乳腺组织被整体提起,这样可使多个肿块在一次治疗中被一并清除,能够避免反复做手术切口及多处缝合,且切口及缝合均是在腺体深面进行,这对保持乳房外形美观度有所帮助。该术式还可以避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这对保留乳房感觉能力具有一定帮助。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肿块均彻底切除。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瘢痕V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也充分凸显出了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优势。

综上所述,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少,且患者对术后乳房美观度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3):78-79.

[2]傅少梅,殷初阳,王雪梅,等.环乳晕切口联合术中B超定位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手术中的应用152例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3):169-172.

[3]刘兰,张朝锋,张郁,等.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乳腺多发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9):70-72.

论文作者:林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论文_林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