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旅游扶贫规划探析-以南京浦口区盘城休闲农业规划为例论文

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旅游扶贫规划探析
——以南京浦口区盘城休闲农业规划为例

陆明华 纪文静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扶贫要求出发,聚焦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以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为例,重点探究了旅游产品体系创新在推动旅游规划、支撑扶贫工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农业旅游产品设计路径,以期为乡村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旅游规划;产品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反哺扶贫的重要抓手,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区域的景观、环境、产业和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开展农村休闲、农业体验、会务度假、观光娱乐等旅游项目的旅游方式[1]。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农村扶贫脱贫的主力军[2]

本研究还使用了SNAP软件,该软件是欧洲航天局针对Sentinel系列卫星数据处理开发的开源软件包,面向所有用户免费使用。本软件为SNAP6.0版本,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浏览、大气校正与格式转换等预处理。

如汪以俊的作品《六合同春》中,便是将画面中的主次通过合理安排,放置,让画面更有主次感,在对牡丹,丹顶鹤的数量安排上,也是采取最恰当的安排,疏密簇叠,丹顶鹤错落有致。画面虚实结合,将所绘制之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休闲农业规划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之一,对实施乡村精准扶贫起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近年来,伴随着乡村建设的大潮,各类型旅游规划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其间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规划定位不精确、旅游资源开发欠科学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产品结构单一,创意性不足[3]。而旅游产品创新性不足也带来了后期精准扶贫路径粗放、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扶贫效应较差、生态破坏较严重等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乡村扶贫的有效开展。

第三,制度准备。要改革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健全水权产权制度、水权交易制度、水权保护制度、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水市场监管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等。首先要开展水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尤其要修订水法和460号令,并鼓励地方开展水法规制定修订工作,为水权制度建设保驾护航。

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精准定位,重点对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品序列进行了创新研究,可为后期旅游扶贫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1 项目地概况

盘城街道休闲农业区既是江北新区的核心区域,也是新区的“南京田园北客厅”,又是特色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的示范区。近年来,区域旅游投资环境愈加优越,旅游发展成效愈加显著,盘城葡萄庄园、王家渡及许家大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已初步建成。盘城葡萄节已经连续举办7届,每年吸引游客近10万人。盘城葡萄拥有60多个品种,曾获得全市优质葡萄金银奖、“绿色食品A级产品”“江苏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

第一是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落后。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内容仍旧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而随着管理会计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要素的更新等等,都要求企业能够实现管理理论的更新换代。但是事实上我国当前仍旧未能够根据市场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其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而有效的展开大数据下的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

2 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2.1 规划目标

4.2.2 多肉世界。设立多肉展示自选区和多肉创意休闲区,结合“互联网+农业”战略,围绕新兴绿植花卉多肉植物的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具备生产种植、线上线下批发销售、休闲观光、研发为一体的大型多肉植物主题园。可以与南京当地农林院校合作建立研发平台,定期提供一系列园艺相关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家庭园艺方面,包含多肉DIY创意组盆、微景观DIY创意盆栽等。

2.2 规划定位

将盘城街道农业社区打造“生态、现代、文化、亲水、田园、园林、科普、宜居及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区。通过合理规划和后期营建,逐步达成“现代农业之窗、城乡统筹新区、生态观光之示范区”的终极目标。

4.2.3 中草药种植园。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把该项目开发建设成为以中医文化体验为重点,集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科普体验、教育科研、主题度假于一体的中医药主题养生度假区。在运营设计角度,通过文化馆门票、租赁、中药养生美食、药材售卖、药材种植等多项目经营,扩大中医药旅游体验维度,开展健康旅游休闲活动。

血清PS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PSA检测显示,治疗后的血清PSA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治疗有效;MRI检查:MRI检查提示前列腺体积缩小或无增大提示治疗有效[4]。

3 功能分区

3.1 空间布局

总体布局以“一轴一带,双心四区”为核心。“一轴”:结合规划中的汤盘公路,着重打造紫色田园农业体验轴。“一带”:沿现有水系滁河+马汊河堤,建设紫色田园户外运动带。“双心”:两级田园门户中心,发挥旅游服务与集散功能,田园核心主要门户位于汤盘路西侧近盘城葡萄园;次要门户2个,分别位于双城许家大营和渡桥王家渡社区。

3.2 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定位及布局,在满足功能性前提下,结合现状特征,将区域划分为休闲娱乐体验区、高效园艺体验区、农俗文化养生区、葡韵休闲娱乐区4个区域。4个区域各有特色、互为关联,彰显了主题定位的特色,也是构建功能区下特色旅游产品的基础。

4 分区主题及产品序列

4.1 休闲娱乐体验区

该区域以生态休闲农业打造为切入点,将种植业、畜牧业等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生态农业产业系统。主要项目有安闲马场娱乐项目、浦浩生态体验园、南京国际宠物基地等。

4.1.1 安闲马场。打造以马文化为代表、融地域多样性文化体验为主,集民族风情、竞技娱乐、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为一体、极具特色的马术俱乐部。主要包括观马阁、骏马广场、马文化博物馆、马术俱乐部、骑士俱乐部等。在运营模式上,实行多元化旅游经营方针,住宿、游乐、培训、竞赛、展览、商贸等并重,创造多元化的旅游收入模式。

2)通常情况下,GM(1,1)预测模型要求所采用的数据序列必须是等时间间隔的,而在实际工作中,观测的原始数据往往是非等时间间隔的数据序列,所以,针对此种情况,需要进行数据序列的转换,即把非等间隔序列变换成等间隔序列[3]。

旅游物质空间的有机更新、农俗文化内涵的继承发展、功能的活化利用应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课题[4]。该区域以农俗文化创意为切入点,结合马汊河、老滁河水文化、农耕文明,将“农业文化+文创+旅游”有机联系,创建农业旅游文化综合体。主要项目有蒋刘民俗文化街、滁河湾智慧博物馆等。

4.2 高效园艺体验区

高效园艺体验区以生态循环农业链条打造为切入点,将种植业等与旅游业有机联通,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生态农业产业系统。主要项目包括多氧世界、多肉世界、中草药种植园等。

4.3.1 蒋刘民俗文化街。该项目以餐饮休闲、商业服务、民宿居住、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导,以葡萄产业和水乡风貌为特色的旅游综合配套核心,配套建设养生十二坊、最农公社等。

通过合理规划运营,达成目标游客群体年游客接待量15万~20万人次,人均游客消费额增长1倍。构建“瓜果飘香、紫色田园”CIS形象识别系统,形成“农业+食、住、行、游、购、娱”“农业+二产+三产”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有效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就业实践,济南大学2012年与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年,济南大学与山东地纬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了济南大学毕业生就业基地。

4.3 农俗文化体验区

4.1.3 南京国际宠物基地。定位中高端宠物市场,积极开发国际性的宠物基地娱乐项目,融合宠物驯养,宠物用品加工、展示、销售、制作体验、展览、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打造华东地区一流的宠物体验中心。主要建设有宠物训练基地、宠物娱乐表演秀、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学院、宠物寄养中心等。经营模式融合宠物繁殖、驯养、医疗、表演、美容、寄养,宠物用品加工、展示、销售、制作体验、展览、主题公园、休闲餐饮等盈利项目,着力打造宠物休闲衍生产品。

4.2.1 多氧世界。针对当地居民、游客、家庭、酒店、民宿等群体,打造园艺版宜家居住空间。提供家居园艺策划、设计、售卖、参观、制作体验等多种活动。融合场所经营、室外园艺装饰设计、家居园艺装饰售卖、租赁、园艺商品等多项目经营,利用居家园艺的多重体验价值,延长植物休闲体验产业链条,有效反哺当地种植户及农民,达到提升扶贫效果的重要目标。

4.1.2 浦浩生态体验园。该项目结合原有浦浩农家乐产品进行创新优化,围绕“田园休闲”观光、“生态养殖”体验、“绿色无公害”食物、“主题精品餐饮”四大产品主题开展。主要面向南京市居民、盘城半小时都市圈及城郊游客。发展循环农业产业,将蔬菜种植、鸡鸭养殖、呆萌宠物养殖相结合,形成“鸡(动物)—沼—菜”生态种菜模式和养殖模式。通过餐饮、外卖、游乐及有机蔬菜、特色土特产销售等项目盈利,创造多元化的收入模式。

在最农公社项目中,通过创意农产品加工,增加其无形价值,成为精致伴手礼。与旅游院校合作开发以五谷杂粮、葡萄为主的特色软饮和餐饮,同时在名称、用具、包装、故事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文创中心重在销售文创成果,形成集聚效应及销售规模,并通过电商在线销售。运营设计融合“农民合作社+实体销售+在线新销售”,从而有效扩大了旅游扶贫的辐射面。

养生十二坊紧紧围绕生态饮食、生态环境、葡萄养生、休闲娱乐来设置。满足城市居民、乡村居民的健康需求,结合“体验+销售”;以亲身感受、亲身参与获得体验过程,通过满意体验带来销售盈利。主要设计五谷坊、睡眠坊、康养微厨坊等特色场所。

4.3.2 滁河湾智慧博物馆。该项目打造集展览、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农耕、集市、渡口文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结合现代声光电、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项目的参与度和体验度。通过文化展示、历史传承,满足游客对区域文化的认知,项目运营以政府投资为主,设计河湾传说、农耕情愫、渡口集市、葡萄文化4个主题,彰显地域文化价值。

4.4 葡韵养生体验区

该区域定位以特色农业(葡萄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融合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而形成的集葡萄生产—销售—旅游为一体的葡萄康养度假旅游模式。主要项目包括有趣的葡萄(栽培与生产基地)、快乐的葡萄(葡萄主题乐园)、健康的葡萄(康养中心)。

4.4.1 有趣的葡萄。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要横向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纵向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适度集聚发展,以融合发展助推乡村脱贫[5]。该项目聚焦盘城街道传统葡萄产业优势,将葡萄栽培与生产基地、葡萄种植观光、葡萄种植认养、葡萄采摘体验有机融合,主要针对当地居民、游客、家庭、水果批发商、果品加工商等,设计葡萄售卖、葡萄种植技术培训、葡萄认养、其他农产品销售等消费活动。在葡萄种植方式上,创造性使用葡萄—畜禽养殖模式、葡萄—蔬菜套种模式、葡萄—水果套种模式、葡萄—中药材套种模式,带领当地农民尝试葡萄复合生态种植,科技兴农,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

4.4.2 快乐的葡萄。建设葡萄主题公园,内含葡萄亲子乐园、葡萄游戏乐园、葡萄冒险乐园、葡萄工艺品DIY乐园等子项目,通过门票、商品销售、葡萄趣味体验等方式变更经营渠道,创新性输出葡萄IP讯息。

4.4.3 健康的葡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养生旅游业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步发展,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6]。该项目面向当地居民、游客、家庭、患者、医院,将“医养一体”的理念植入休闲业态,依托葡萄主题,打造特色葡萄主题住宿、葡萄主题餐饮、葡萄主题美容馆、葡萄主题康疗馆等,发挥“农业+康养+休闲”多维价值,丰富主题旅游产品序列。

5 结语

乡村旅游扶贫,是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生态风光和人文民俗特色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带动乡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旅游扶贫形式[7]。旅游扶贫规划应该重视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要打破产业界限,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关联产业延伸农业旅游产品链条,从系统的角度解决乡村旅游结构中存在的问题[8-9]。南京盘城休闲农业规划聚焦主题产业、创新旅游产品,充分发挥了旅游产品转型设计在乡村扶贫工程中的价值,提高了当地农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发挥了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同类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创新发展。

6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25-128.

[2]黄文胜.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研究可视化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7,37(6):63-67.

[3]谢赛有,陈扬乐.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3):98-111.

[4]顾至欣,张青萍.近20年国内苏州古典园林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园林,2018(12):73-77.

[5]王雨村,李月月,潘斌.精准扶贫视域下河南乡村产业韧性化发展策略[J].规划师,2018,34(12):39-45.

[6]罗铭珍,张鑫.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150-153.

[7]黄渊基.国外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3):100-106.

[8]张岚.供给侧改革下的乡村旅游产品转型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9(1):22-24.

[9]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23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江苏农村旅游扶贫作用机理及减贫效应研究”(20 19SJA2250);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课题“全域旅游视阙下南京乡村旅游产品创新研究”;2019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科研创新团队(2017TD06)。

作者简介 陆明华(1984-),男,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园林设计、旅游规划。

收稿日期 2019-07-09

标签:;  ;  ;  ;  

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旅游扶贫规划探析-以南京浦口区盘城休闲农业规划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