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论文_曾红伟

初探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论文_曾红伟

摘要:深度学习(DeeperLearning)是指通过应用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等高级技能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来掌握严密的学术内容知识并学会如何学习。深度学习的实质是运用学术知识和高阶能力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此,需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进行,学生积极、深入地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初探初中化学教学;学生深度学习;引导

1深度学习的一种常用思维模式——逻辑推理模型的建立

初中化学实验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操作要求中,对于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有明确要求。一般要求学生如图1所示,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于试管的正上方。但高中化学中Fe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明确要求将煮沸的NaOH溶液滴入新制的FeSO4溶液中,要用较长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以下滴加,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氧气对整个实验的干扰。但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告诉学生若滴管头碰到试管壁或伸到液体中滴加会污染试剂,至于怎么会污染的则一带而过。这就导致一些平时学习仅凭机械式记忆而没有深入理解的学生,最后就记住了老师“金科玉律”式的“结论”,可能正因为如此,当遇到下列所示2016年无锡市中考化学中的问题时,很多考生不假思索,错选了D,而且在考场相对紧张的氛围中,别指望考生能通过检查发现并改正这类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图1胶头滴管规范使用

2从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到发展问题意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随着化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考方式日趋成熟,但是仍有欠缺,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开展深度教学.例如在“常见的酸和碱”教学中,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是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知识背景是CO2的检验:Ca(OH)2和CO2的反应,以及碱溶液中都会含有OH-.关键是Ca(OH)2和CO2的反应具有明显现象,而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却无明显变化.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怎样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设计,让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学生已知Ca(OH)2+CO2??CaCO3↓+H2O,那么NaOH溶液中也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也能和CO2反应,学生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提出问题:怎样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化学反应发生必然会伴随有反应物的减少和生成物的产生(因为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很少有学生能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量的改变角度来考虑,当然这对于初学者的要求较高).在如何证明CO2的减少实验时,笔者做了一个诱导性实验:在装满CO2的矿泉水瓶中导入10mL的Ca(OH)2溶液,震荡后石灰水变浑浊,瓶子稍微变瘪.教师提问:“有没有发生反应.”接着,在另一个在装满CO2的矿泉水瓶中导入10mL的NaOH浓溶液,震荡后瓶子急剧变瘪.2个瓶子的造型差异太大,许多学生直接回答发生了反应,教师追问3遍:“确定吗?”学生看着带有一丝笑意的教师开始不确定,直至有学生顿悟:CO2也能因为溶解于水导致压强变小.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排除水的影响,所以此时要进行对比实验.学生讨论设计:取等体积的CO2与等体积的水、NaOH浓溶液进行实验,比较瓶子的变形程度.看到2个瓶子完全不同的变瘪程度,学生一目了然,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将2个变瘪程度不一的瓶子一同呈现,提出一个诱导性问题:“你们觉得等体积Ca(OH)2溶液和NaOH溶液谁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更强?”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回答:“是NaOH溶液.”于是在黑板上列写出NaOH、Ca(OH)2和CO2反应的质量比,又出示倒了等体积水的瓶子,其变形程度和石灰水无多大差别,引发学生反思刚才的问题,得出结论:Ca(OH)2微溶于水,导致等体积溶液中含量较少.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设置情境,形成驱动性任务,同时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而是亲身经历者.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学会探究方法,更能挖掘出自己的学习的潜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坚持跟踪、检查、测评的课堂

3.1有的放矢,提前备课

要想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成绩,让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化学的基础,就要一开始实施跟踪、督促、检查,不能让学生对化学有松懈的状态,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抓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何况对一门新学科来说,各个方面都不容许慢慢让学生去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记忆和规范书写就从第一节课开始,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课堂检测,课堂检查能更好地让学生调整上课状态,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需要教师在客场准备过程中设计好时间和课程进度。

3.2课前准备、课堂引导、课后反馈是主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改革,我对自己的课程准备进行了创新,为了让教学效果取得更好的效果,我觉得本次创新是可以的,效果目前看还是比较满意的,就是将需要记忆和默写的化学知识提前一周打印出来,提前两天发到学生的手中,同学们知道这些东西是要记忆和默写的,因此都比较上心,避免了记忆时间不够、当堂默写准确率问题、容易忘记等揪心的问题,经过实践,每次课堂检查100分过关率提高了很多,由原来的60%可以到现在的90%以上,而且遗忘率从之前的一天就忘记了到现在的一周内是不会忘记的,这也,我的检查频次就可以降低三天时间。

通过严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因为同学们熟知的知识很到位,讲解起来很顺利,评测100分的学生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明显。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强,都想第一时间得知自己的成绩和错误点,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修订自己的记忆表和知识关系,每次的课后反馈都是比较满意的,群里的家长反馈也很积极,反响也不恨不错,之前成绩不好的孩子,化学成绩竟然成了成绩最好的学科,家长实则满意。

4优化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氛围

初中化学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小组实验法、习题练习法等,而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比如,化学用语教学,主要用讲授法;化学实验,要采用演示实验法和学生实验法;而分子、原子和离子结构知识比较抽象,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形象地模拟微观粒子内部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状态,使抽象的微观世界变得具体而形象,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环境等,优化和组合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最终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结束语

深度学习并非功利学习,更不是所谓的高效应试学习;深度学习不是知识深挖的学习,不排斥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的深度,遵循神经认知科学、人类社群学、心理学等;深度学习以学习为中心,注重主动学习,理性实践。对于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升学考试科目,短短一学年的学习,只有潜移默化地将深度学习理念贯彻落实下去,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梅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50.

[2]王锋.新中考·新变化·新调整——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4):120-122.

[3]黄爱民.关注知识生长引导深度学习——以苏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4):55-60.

[4]张志辉.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8(03):53-55.

论文作者:曾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初探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论文_曾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