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EK+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论文_戚晓圆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214200)

提要:目的:探究LASEK+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84例(眼)高度近视病例,分别行LASEK+MMC及SBK治疗, 观察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SCVA)、眼压及角膜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和1月时,LASEK+MMC 组BSCVA明显低于SBK 组(t=2.263~5.847,P<0.05);两组术后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LASEK+MMC组角膜恢复率100.00%高于SBK组95.65%(x2=4.089, P<0.05)。结论:LASEK+MMC 与SBK 治疗高度近视均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且LASEK+MMC治疗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高度近视;LASEK;MMC;SBK

自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手术传入我国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预防性使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为大量高度近视患者解除了痛苦【1】。为正确选择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方式,本研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观察LASEK+MMC 和SBK 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 月-2014年10月收治高度近视眼184例(眼),年龄17-43 岁,平均(25.33±6.58)岁;男112只眼, 女72只眼;角膜厚度490-554um ,平均(530.65±18.62)um;等效球镜值范围-6.12至-13.43D, 平均(-8.99±4.03)D;柱镜度O 至-2.50D, 平均(-0.86±0.54)D。其中LASEK+MMC 和SBK术各92例(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角膜厚度、等效球镜值、柱镜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LASEK+MMC 组

倍诺喜表面麻醉下用20%酒精浸泡术眼角膜上皮15-20s 后, 吸干酒精, 用生理盐水冲洗角膜及结膜囊, 上皮铲分离角膜上皮,制成厚度约50-70 微米, 直径约8 .5 毫米的上皮瓣,并轻轻卷拖上皮瓣至蒂部,暴露角膜基质面, 擦干表面行准分子激光仪扫描及切削。提前将直径6mm 左右的海绵片浸在0.02 %丝裂霉素C (MMC)溶液中,激光治疗后将海绵片覆盖在角膜基质床上, 覆盖时间1-2min;除去MMC海绵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复位上皮瓣,放置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戴透气的透明眼罩,用典必殊滴眼液点眼, 4 次/d。1周后摘除软性角膜镜, 改用0.1%氟美童滴眼液和爱丽眼液交替点眼, 4-6 次/d , 连续用三个月后停药。

1.2.2 SBK 组

倍诺喜表面麻醉下术眼做角膜定位标记, 负压环抽吸固定后用平推式角膜刀切削角膜瓣, 留蒂于鼻侧, 解除吸引, 掀开角膜瓣行准分子激光扫描、切削。生理盐水冲洗后吸干瓣下水份, 复位角膜瓣、干燥1min。术毕典必殊滴眼一次, 戴透气的透明眼罩。术后用0 .1%氟美童点眼, 6 次/d, 0.3%泰利必妥点眼, 4 次/d, 连续点眼7d后改0 .1%爱丽眼液,4次/d, 连续3 个月。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最佳矫正视力(BSCVA)

术后1 周和1 月时, LASEK+MMC 组BSCVA显著低于SBK 组(P<0.05);术后3 个月、术后1年时,两组BSVC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度近视患者角膜相对较薄,术中制瓣的厚度直接决定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因此角膜瓣的制作非常重要。角膜基质的前三分之一部分是角膜组织最坚固和最密集的区域,因此, 角膜瓣制作越薄, 越能更大限度的保存角膜基质床厚度和力学稳定性【2】。LASEK 用20 %的酒精软化角膜上皮后制作角膜瓣, 激光切削部位包括前弹力层, 角膜瓣厚度约50 -70um。SBK 通过角膜板层刀在前弹力层下进行激光切削,制作的角膜瓣包含前弹力层和部分基质层,角膜瓣厚度一般为90-110um 。两组角膜厚度都能满足高度近视的治疗要求。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SCVA)是对屈光手术疗效的评估标准之一【3】。本研究中,术后1 周和1 月 LASEK+MMC 组BSCVA显著低于SBK 组,说明SBK 组术后早期视力改善情况更好。但手术3 个月后两组BSCVA比较无差异,说明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逐步稳定,都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应注意眼压变化, 术后眼压升高与激素应用的时间有关, 当眼压值升高达6 mmHg 时即应减量或停用氟美瞳眼液, 必要时使用0.5%噻吗心安眼液点眼降眼压,避免眼压过高对患者视力及视野造成不可逆损伤。本组中,术后2周及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MMC组术后1周角膜恢复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SBK 组4眼术后发现角膜瓣下方少量上皮植入,表明LASEK+MMC比SBK 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Durri DS, Slade SG, Marshall J. Wavefront-guided exsiner laser ablation using photorefractive kerarectomy and sub - Bowman' s keraromi leusis :A contralateral eye study[J] .J Refract Surg, 2008 , 24(1):77-84 .

[2]刘黎明, 王绍飞.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与LASEK 术后干眼症发病率的的对比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 2010 ,18(2):164 -166 .

[3]吴小军, 张明昌, 高丰.LASEK +MMC 与SBK 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2013,34(3):54-56.

论文作者:戚晓圆

论文发表刊物:《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LASEK+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论文_戚晓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