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论文_高革新

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论文_高革新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区扶绥县中医院 广西 崇左市 扶绥县 5321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电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脊椎矫正复位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取得的临床成效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也分别取得了不同的临床疗效,参照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7%,研究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研究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脊椎矫正复位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脊椎矫正复位术;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效果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损伤性疾病,由于患者损伤部位的不同以及所涉及组织的差异,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急性或慢性的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肋间神经痛以及头颈部症状等,使患者的日常生活乃至生命安全受到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必须要对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解决[1]。我院现对收治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了脊椎矫正复位术的治疗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现作如下报道,以期能够为今后与胸椎小关节紊乱相关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诊疗标准。采用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参照组7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3.2±5.8)岁,病程3d-6个月,平均病程为(43.9±6.8)d。研究组7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42.8±5.3)岁,病程2d-5个月,平均病程为(42.7±5.9)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针刺联合电针刺激局部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组患者采取脊椎矫正复位术进行治疗,采用放松手法,先用揉法、滚法使患者疼痛部位周围的肌肉得到放松,再采用拍法、按法、擦法、弹拨法等手法解除患者肌肉的痉挛,持续15分钟左右,之后再结合患者的不同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整脊方法:①俯卧推按法:取患者俯卧位,让其将两上肢自然放松置于身旁,治疗人员站在患者左侧,用右手掌根按压患者脊椎棘突处,左手放在右手手背上,告知患者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末尾的时候,用右手掌用力向前下方推按,这一方法适合用在中下段胸椎的复位中[2]。②端坐顶推法:患者端坐矮凳,双下肢自然屈曲,双上肢下垂或置于胸前。医者端坐患者身后高凳上,双手自患者两肩外侧环抱患者上胸,双掌交叉相握置于患者胸骨上方。嘱患者略后仰上身背靠医者右膝,头置于医者右肩。医者上身略前俯,右膝顶住患椎棘突,在患者呼气末时,医者双手用力往后下压,右膝往前上方顶推。此时可闻到关节复位响声,手法毕。此法宜复位上段胸椎[3]。

1.3 评价标准

结合《实用推拿学》对患者的治疗成效进行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与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相加之和。其中,治愈是指患者的胸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关节稳定,没有肿痛情况;好转是指患者的胸椎关节活动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关节稳定性不足,有轻微肿痛情况;无效是指患者的胸椎关节活动功能以及相应临床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明显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卡方来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本次研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照组75例患者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25.33%;好转34例,好转率为45.33%;无效22例,无效率为29.33%,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7%。研究组75例患者中,治愈37例,治愈率为49.33%;好转34例,好转率为45.33%;无效4例,无效率为5.33%,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主要会对患者的胸椎脊神经产生影响,胸交感神经纤维会随着相应的脊神经在椎间孔中通过[4.5]。胸椎小关节的损伤会导致患者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水肿、炎性渗出、出血甚至钙化问题,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与脊神经根受到了椎间孔骨性狭窄的压迫与刺激,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可见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众多的相关医院实践与研究发现,脊椎矫正复位术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一个有效方法,其关键就是通过脊椎矫正复位术来纠正患者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情况,让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尽快消除,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治疗患者的软组织病损[6]。脊椎矫正复位术有着各种推拿放松手法,有助于疏通患者的静脉,起到了活血化瘀的效果,使患者的血管与肌肉痉挛得到了有效的解除,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加快了患者病变组织的修复,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7]。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两种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也分别取得了不同的临床疗效,参照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7%,研究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研究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可知,对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脊椎矫正复位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宏其,王瑶,刘少华,唐明星,王昱祥,刘金洋,吴建煌,葛磊. 单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段治愈型结核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11:972-974.

[2]王小斌,李宏涛,董国顺,杨岐,郭勇,贾国庆. 悬浮式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88-90.

[3]主编韦贵康(编委:卢为善,叶军,李桂文,陈小刚,陈忠和,贺俊民,翁泰来,黄有荣,黄俊卿).《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 P182-183.

[4]周光明,姜军,章燕,韩丑萍. 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英文)[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5,04:246-250.

[5]范志勇,吴山,赖淑华,郭汝松,赵家友,林应强. 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晕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 新中医,2016,01:76-78.

[6]王超,阮祯,周娴芳,邹小勋,胡琼,齐凤军. 穴位注射结合胸椎拔伸类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6,06:61-62.

[7]孙刚,周学龙,王明杰,马军,张洪安,李鹤,郑锦洪. 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对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2014,11:143-145.

论文作者:高革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论文_高革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