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矛盾_银行论文

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矛盾_银行论文

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矛盾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矛盾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金融领域实行的商业化改革过程中,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这些问题表现为一对对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才是真正困扰我国金融体制

改革深入进行下去的不良因素,现笔者把这些矛盾提出来,供金融决策

者和广大的金融研究人员参考。

一、利己与利他的矛盾

国有商业银行,从国有的角度讲,它必须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

,即其一切金融行为要对国家负责。也就是说,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要

有利他性,即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而不顾国家的产

业政策和政治影响。从商业化角度来讲,我国商业银行的营运又必须在

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下进行,因此,这又决定了我国的商业银行

必然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因为不这样,银行就有可能在竞争

中被其他商业银行甚至是国外银行挤跨。所以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又有

很大的利己性。就目前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来看,我国

商业银行在利己和利他性上很难找到统一。确是一个深层次的矛盾。

二、分工与协作的矛盾

从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银行的分工发展是大势所趋,

甚至分工越细越有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现代科学技术

推动下,银行所面临的企业在生产方面分工越来越专门化。几乎一个部

件的生产都能成为一个专门的工业部门。企业分工愈细就意味着它们之

间的依赖性愈强,对银行来说也是这样。我国的商业银行既然有分工,

不可避免的也要有协作,对一个大型企业的贷款需要几家银行的长、短

期资金与商业性、政策性资金配套。在可行性方面,甚至需要数家银行

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证,因此,协作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就目前我国商

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状况来看,商业银行之间即没有分工,也没有协作

,对任何项目几乎都是大包大揽,害怕其他银行插手。显然,这不符合

现代金融业发展的方向。

三、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维系力量。然而,

要使竞争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真正起到推动作用,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

就必须排除垄断。因为垄断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和限制竞争,可是我国

商业银行在内部机制上却存在着严重的垄断,就目前的现状看农村信贷

业务被农业银行垄断着,城市业务被工商银行垄断着,外汇业务被中国

银行垄断着,大型基本建设被建设银行垄断着。可以说,无论从地域金

融还是从专业金融上看,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垄断现象

。前一个时期,一些金融理论专家在分析我国的金融竞争时,把我国的

金融竞争叫做“互挖墙脚式的竞争”,我认为这一说法是非常恰当的,

因为垄断环境下的竞争,每一个垄断对象都是对方的新业务。

四、自发与干预的矛盾

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使银行在经营活动上具有了自发性的特点。

这种自发性有时是理性的,是有预测和计划的,但有时也具备盲目性和

自我意识。因此,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商业银行落实了自主权,政府也

不可能对其放任自流,而是要有所干预。然而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到

底要干预什么,干预多少,干预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商业银行每一个自

发式的创新都要受政府的干预?目前,这显然是一个不太清晰的问题,

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与政府的摩擦还将持续下去。

五、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国有银行商业化经营的最大作用无非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银

行经营效率的提高。然而,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不是置身于真空之中的

效率,它是在一定经济金融环境下的效率,它摆脱不了公平问题,即摆

脱不了资金资源合理配置所产生的成果的分享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体

制下,资金资源配置成果是否能被公平合理地分享,极大地影响着各商

业银行经济效益的高低。我国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原则上是在既讲效率

又讲公平的要求下进行的,而在现实中,如何协调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关

系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有些效益较好,有些效益

较差,它们是不是在政策公平、竞争公平的环境下取得的还很难说,如

果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今后想良性动作,恐怕很难实现。

六、均衡与增长的矛盾

均衡是指市场经济中银行与企业的发展处于平衡或一致状态,即一

种在资金供求与回笼的循环中能使双方都满意因而没有必要再变动的状

态。增长指的是经济金融领域资源供应量的增加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

增长。一般来讲,资金在银行与企业间的供需均衡是保持市场经济持续

有效增长的重要条件,如果供求严重失衡,必然会威胁到资金市场和商

品市场的正常运行。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化的金融企业因为

自身利益的趋动,有时会不顾自己的资金实力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搞一

些投机性的投资或超负荷投资,从单一的角度或是局部来看,好象推进

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这是一种失衡状态下的增长,从根本上讲是

一种虚假的泡沫式的增长,可以说,资金供求的均衡与增长是银行商业

化经营中一个严峻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七、经营与管理的矛盾

从我国金融业的职能上讲,我国的商业银行既是经营行又是管理行

,它的管理不仅局限在自己内部,而且延伸到企业。随着我国金融企业

的商业化改革,我国的商业银行都要转化为经营性单位,这对银行的管

理职能无疑是一个冲击,这种冲击不仅表现在银行外部,即对企业的监

督机制削弱了,而且表现在银行内部,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商业银

行必须有经理、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和董事会负责银行的经营,监事

会则主要行使管理职能,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则是行长责任制下的银行,

行长既行使经营权又行使管理权。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们一直认为经

营和管理是相互统一的,其实不然,在市场体制下,经营和管理是事物

的两个方面,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经营具有自然属性,管理具有社

会属性,它们的职能应该属于不同的部门,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内

部职能上如何解决经营和管理的矛盾仍是一个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八、破产与保全的矛盾

国有银行走向市场实行商业化经营,即意味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经营的好,就在扩大再生产中生存下去,经营的不好,就要在业务逐步

萎缩或在严重的资不抵债中宣告破产,这是市场原则和规律。我国的商

业银行既然走向了市场,那就难免有一部分或个别银行在竞争中被挤跨

,这部分被跻跨的银行怎么办?是破产还是在政府的庇护下继续生存,

这确实是国有银行改革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性很强的矛盾。因为如果

在政府的保护下不破产或不被其他银行兼并,那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就可能永远没有压力,就可能永远在低水平上运转,我们希望的大型银

行、跨国银行也永远不会形成。如果破产,问题就更大了。除债权债务

极其复杂,难以落实不说,仅从产权方面解释就说不清了,我国的商业

银行,产权几乎都属于国家,就是说,从根本上讲,这几家银行都是属

于一家。商业银行,无论怎样破产,产权怎么转让,都在一个锅内,那

么破产又有何意义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农行

责任编辑:李一军*

标签:;  ;  ;  ;  ;  

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矛盾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