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蕴飞

郭蕴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医院 137499)

【摘要】目的 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率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58 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 例,治疗组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为单纯胺碘酮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6,12 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 实验终点时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3.27%,对照组为4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2 个月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P <0.05),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数两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时可有效维持窦性心律,抑制心房重构,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 胺碘酮 缬沙坦 阵发性房颤【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10-02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肌梗死、慢性心衰生存率的改善,房颤正逐渐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见于一些器质性心脏病者,总的发病率为0.4%-0.9%。尽管目前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的出现,但药物治疗仍是主要的方法。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复律药物,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然而,据相关报道称,心房重构的发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亦密切相关,临床上通过采用胺碘酮联合A R B 类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更为显著[1]。现针对我院2011 年5 月至2012 年5 月期间收治的58 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1 年5 月至2012 年5 月在我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8 例,其中男31 例,女27 例,平均年龄(56.3±4.7)岁,所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 线、生化(包括肝功能)检查并符合下列标准:①有阵发性房颤发作(但房颤发作次数﹤ 5 次的患者不入选),并至少有2 次为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者入选。②心功能﹤Ⅲ级(N V H A)。排除标准:①左心房内径≥ 55mm, 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③电解质紊乱,④严重肝、肾疾病者,⑤ 6 个月内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符合上述条件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照组(单纯胺碘酮)各29 例。

1.2 方法两组中,胺碘酮用法:第一周600mg /d,第二周400m g / d , 第三周200mg/d, 持续至实验结束或房颤复发;缬沙坦用法:前三天40mg/d , 如无低血压第4 天加量到80mg / d 至实验结束,实验中血压降至100/60mmHg(1mmHg=0.133KPa)则减至半量。进入实验的患者避免饮酒和情绪激动,每月门诊随访1 次。服药期间如出现心悸、头晕则立即与医师联系,并进行心电图和血压检查。研究期间若出现呕吐、腹泻等应查血钾水平。每6 个月检查肝功能,行胸部X 线透视及心脏彩超检查1 次。统计治疗后3、6、12 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左心房内径。

1.3 统计学处理__应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分析,x-±s 表示数据的均值± 标准差,得t 检验和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见表1) 治疗3 个月时,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 个月时,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8.86% 与66.34%,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 个月后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3.27% 与4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例数2 组相近,治疗组:低血压1 例,窦性心动过缓2 例,ALT 升高1 例;对照组:低血压2 例,窦性心动过缓1 例,QT 间期延长1 例,ALT 升高 2 例。两组均未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肺纤维化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3. 讨论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发展成慢性心房颤动的趋势,导致血管栓塞、慢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危险明显增加。胺碘酮是最常用的复律药物,效果较好,尤其是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1 年有效率达到67.5% -70.8% [2], 它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大大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重塑心房的结构,消除房颤的发病因素。研究发现,心房颤动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3],包括电重构,组织重构和神经重构,这种重构可导致房颤不易被逆转。房颤的电与组织重构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抑制和拮抗Ang Ⅱ。因此干预这一病理生理过程,有可能减少房颤的发作。本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胺碘酮,与单纯口服胺碘酮相比较,能够显著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

其原因是两者联用能进一步抑制心房的重构,延缓心房的扩大。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朱春雷,方志荣,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和曲美他嗪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2007,8(12):36[2] 殷跃辉,刘增长,余强等,培哚普利与硫氮唑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3,17(3):179[3] 柯丹,许春萱,吴近近等,胺碘酮与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随机开放研究[ J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4):299-302

论文作者:郭蕴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4

标签:;  ;  ;  ;  ;  ;  ;  ;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蕴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