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冯艳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冯艳梅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肾盂肾炎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18例,治愈1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18例,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液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尿常规正常时间分别为(16.8±7.9)d、(23.2±9.5)d;对照组尿液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尿常规正常时间分别为(33.7±10.5)d、(48.8±12.3)d;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肾盂肾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55-01

慢性肾盂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由细菌感染肾脏导致出现的慢性炎症,该病病变部位主要为肾间质、肾盂等[1],该病病程长,病情反复,长期持续性炎症导致肾盂、肾间质出现损伤,导致肾功能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尿蛋白等,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尿毒症发生,严重危及患者健康。临床多采取西医抗感染治疗,虽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单一使用抗生素耐药问题较为严重;而单一采取中医治疗不能达到良好的抗感染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肾盂肾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肾盂肾炎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肾脏病学》中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尿路感染史超过半年、肾盂造影显示局灶粗糙肾皮质疤痕;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8例,女10例;年龄29~73岁,平均(45.5±5.7)岁;病程1~17年,平均(9.2±2.2)年;对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28~72岁,平均(44.8±5.2)岁;病程1~15年,平均(8.7±2.5)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次1片,0.1g呋喃坦啶,0.1g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饮食禁止食用辛辣、油炸等食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治疗,自拟中药方剂,药物组成为:黄芪20g、丹参20g、山药20g、益母草15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牛膝12g、杜仲12g、忍冬藤12g。对于阴虚患者在基本方基础上添加山茱萸、熟地黄、龟板;对于肾阳虚患者添加肉桂、附子,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加减。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检查结果进行判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尿液细菌培养呈阴性,尿常规恢复正常,在停药2周、停药6周尿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6个月内未复发;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尿液细菌培养呈阴性,尿常规基本恢复正常,3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有所改善,尿液细菌培养呈阴性,尿常规有好转,3个月内出现复发;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尿液细菌培养呈阳性。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疗效

观察组18例,治愈1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18例,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细菌培养、尿常规正常时间对比

观察组尿液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尿常规正常时间分别为(16.8±7.9)d、(23.2±9.5)d;对照组尿液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尿常规正常时间分别为(33.7±10.5)d、(48.8±12.3)d;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肾盂肾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指患者肾脏和肾盂出现炎症所表现的并病症,该病病程长,西医多采取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虽然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有较大提高,但对于慢性肾盂肾炎效果不够理想,同时耐药问题严重。慢性肾盂肾炎属中医“劳淋”等范畴,但中医对劳淋的诊断较为模糊,多将尿路感染或解释等疾病归为劳淋,因此,在诊断时以西医诊断方法为主;中医认为患者因久病出现湿热过盛,耗伤正气,损伤脾肾,为虚实夹杂之证,采取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理论进行攻补兼施[2];方中黄芪能够健脾益气,山药、杜仲、牛膝能够滋补肝肾,丹参、益母草能够活血化瘀、忍冬藤清热利湿等,诸药合用达到滋阴补肾之功效。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忍冬藤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尿液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尿常规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疗效确切,不仅达到抗感染效果,同时改善了内环境,提高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莉,李生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9-31.

[2]王伟荣,罗静.王韶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4,46(7):25-26.

[3]宋立群,禇志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2,40(1):95-97.

论文作者:冯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冯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