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求实求深、努力建设“精神文明”_精神文明论文

与时俱进、求实求深、努力建设“精神文明”_精神文明论文

与时俱进 求实求深 努力构筑“精神文明”大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求实论文,精神文明论文,与时俱进论文,大厦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而灿烂的乐章,人们相信,党的十六大同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而振奋人心的一章,她代表着更富于革新精神的新时期的开始。历史和现实已经证实: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激励和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这种力量。正如十六大报告总结概括十三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中的第五条所说:“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条经验的取得历经艰辛,来之不易。

我们知道,“精神”的激励和鼓励过程,并不是通过控制机能将人们往正确的方向推,而是通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来达到目的,即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来满足人们的自尊感、成就感和归属感,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来激发人们身上的极大能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与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密不可分,中央电视台作为备受人们重视和青睐的媒体,责无旁贷。我们必须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发挥电视现代化传媒的优势,利用绚丽多彩的荧屏,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精神文明”大厦的崛起付出我们坚实的努力。

一、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蕴藏着深刻思想和政治智慧

通过十三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精神文明不是游离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外,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蕴藏着深刻思想和政治智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对未来的科学规划,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使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越发展,物质文明水平越高,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进步的成果,它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与精神文明相交融,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中国现实,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重视并发展教育和科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伟大创举。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群众性活动,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

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凝聚了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民族未来的展望。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利用电视具有覆盖面广、传播快、形象直观等特点,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进展。

放眼今日神州大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干部群众的心田;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明显成果;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窗口”为社会带来勃勃生机;送温暖、手拉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五好家庭等活动领社会风气之先—这些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精神文明建设有更加突出的位置,有丰富扎实的内容,有群众喜爱的形式,有实实在在的成果。

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成就显著。在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的素质,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贴近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村,广泛开展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各行各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对于提高行业职工素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实现行业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挑战。非典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难得契机,也提出了崭新要求。革除陋习,文明生活。非典疫情趋缓,中央文明委及时部署“三讲一树”活动,在全社会倡导“改陋习、树新风”,将社会公众灾难当头迸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精神文明的持久动力,绝非一日之功。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一靠精神,二靠科学,三靠法律。创造文明生活的实践,同样既需要宣传教育,也离不开科学、法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较高水平。因而,我们要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美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正是这些植根于波澜壮阔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及宣传媒体对精神文明实践活动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的正确把握,使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

三、“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

辉煌成就鼓舞人心,积累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告诉我们,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管理,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思想文化教育部门和所有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或传播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3年来,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全面、充分、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推动了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致力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热点问题,审时度势,及时调控,进行了正确的舆论引导,发挥了解疑释惑、增强信心、维护稳定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这些年来,中央电视台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载体,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响主旋律,通过群众的切身感受反映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广大观众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中央的部署,“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以及各种大型活动取得的成绩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在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同样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台分党组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机构精减的同时,却增设了精神文明协调处,在组织机构上得以保障;为了更好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台分党组又明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要“求精”,思想思道德教育要“求深”,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实”的要求,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立台之本,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宣传,长期以来不仅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报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典型、新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环境秩序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如:加强廉政建设的《廉政小品大赛》、反贪局长谈话节目、模拟法庭、汪洋湖等先进事迹报告会;建党八十周年的集体宣誓、职工歌咏比赛及各种活动比赛,以及工会的“送爱心活动”等等;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率先建立的职工闭路电视,极大地宣传和弘扬了电视人的风采,鼓舞职工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新时尚;同时努力探索办好《电视生活报》、《工作日报》、《党内通讯》等载体,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标签:;  ;  

与时俱进、求实求深、努力建设“精神文明”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