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植物神经损害临床分析论文_李艳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0711

【摘 要】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植物神经损害(AD)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 2016年12月共收治格林—巴利合征的患者26例,将其分为AD组和对照组(无AD症状者),观察GBS病人AD症状、AD与病情轻重、转归的关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D症状主要为交感或副交感功能过度或低下的表现。AD组重型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轻型则相反,治愈好转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GBS伴发AD为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多部位不同程度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GBS病情越重,合并AD者越多,疗效越差,死亡率越高。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植物神经损害;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050-01

26 cases of green plant nerve damage - Barry syndrome clinical 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plant nerve damage(AD),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hogenesis. Methods:from October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treated green - Barry hezhen 26 cases of patients,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A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o symptoms in the AD),observe the GBS patients with AD,AD and illness symptoms,the outcome of relationships,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the symptoms of AD is mainly for the sympathetic or parasympathetic function excessive or low performance. Heavy patient AD group was obvious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light,on the other hand,cu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victim obvious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GBS AD for the sympathetic or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more parts together with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AD the heavier GBS condition,to the merger,the curative effect is poorer,the higher the mortality.

Key words:guillain-barre syndrome;Plant nerve damage;Clinical analysis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是以损害脊神经根、周围神经和颅神经为主的一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多伴发植物神经损害,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常是GBS病人的死亡原因之一。我院2016年10月~ 2016年12月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26例,其中有13例伴有植物神经损害,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4—48岁,平均年龄(30.8±5.8)岁。病程2—10个月。病前2/3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按病损部位分:脊神经型10例,占38.5%,颅神经型7例,占26.9%;混合型6例,占23.1%;复发型3例,占11.5%。按病情轻重分:普通型16例,占61.5%,呼吸肌—球麻痹型10例,占38.5%。26例中有植物神经损害者13例,占50%,其中交感神经功能异常者5例,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者4例,二者兼有4例。

1.2 AD病人的临床表现

表1 13例GBS病人AD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AD症状较轻,少数严重者,尤其是表现为心血管功能异常者,可致病人死亡。本组AD发生于病程第1~4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呈一过性或持续数天、数周到3个月以上。血压异常表现为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一过性升高、降低,波动范围大,部分病人为体位性低血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常规行EKG检查,如发现异常,反复复查或行心电监护,直至恢复正常。EKG异常表现形式多样,同一病人可有一种以上的异常表现,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窦性心律不齐,ST段和T波异常,EKG异常一般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括约肌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尿失禁(1例),尿潴留(1例)。

1.3统计学方法

表2 26例GBS病人AD与病情轻重的关系及构成比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GBS病人病情越重,合并AD者越多,疗效越差,死亡率高,其机制认为GBS病情越重,神经系统损害越广泛,植物神经系统受累越明显。Dalos发现持续性AD病人中约3%~ 14%因急性心血管障碍死亡。GBS合并高血压亦是一种较常见症状,而且易发生呼吸衰竭。本组呼吸肌麻痹18例,呼吸肌麻痹的GBS病人易发生潜在的心脏损害。由于呼吸肌麻痹二氧化碳储留,可引起心肌缺氧,心肌收缩力减弱,使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改变,这与缺氧有密切联系。

3.讨论

AD作为GBS病人的常见合并症状,其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国内有人报道为12.5%,国外高达65%,本组为50%,与文献报道相符。AD发生的机制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多部位、不同程度损害共同作用的结果。GBS病人伴发AD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此类病人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广泛,从脊髓侧柱、神经根、交感神经节、交感链到周围神经均有病变,表现为水肿、炎性细胞侵润、脊髓侧角细胞的染色质溶解、节段性脱髓鞘、华勒变性等,副交感神经包括迷走、舌咽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有水肿、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侵润。括约肌功能障碍、腹胀、胃扩张、麻痹性肠梗阻、便秘等为副交感活性不足的表现。约50%的严重病人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具体机制尚有争议。高血压和低血压均很常见,原因尚不明,部分病例可能与颈部血管,特别是颈动脉窦的失神经支配有关,也可能与儿茶酚胺的增多或敏感性增高有关,血浆肾素也明显增高,且对心得安有反应。对于治疗GBS植物神经损害患者,在治疗GBS同时针对性给钙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及p-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植物神经损害,对GBS的转归有其重要意义。通过临床治疗经验表明GBS伴有心率、心律、血压等严重的植物神经损害为预后不良的征象,且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植物神经损害(AD)较为多发,病情严重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临床上应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白法毅,李春岩,郭书英.格林-巴利综合征1091例临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16(1):53

[2]陈清堂主编.临床神经病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95

[3]张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12,18(4):194~195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  ;  ;  ;  ;  ;  ;  ;  

2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植物神经损害临床分析论文_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