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视频公益广告让品德课堂熠熠生辉论文_应江莉

如何运用视频公益广告让品德课堂熠熠生辉论文_应江莉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43 

摘 要:教师恰当运用视频公益广告,让它成为品德教材的有力补充,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它作为课程资源的巨大功用,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认真选取、灵活运用视频公益广告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公益广告的植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升华道德情感;巧用公益广告来总结提升,促进践行合一。

关键词:公益广告 品德课堂 践行合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课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视频公益广告作为优质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它作为课程资源的巨大功用,让品德课堂因资源更加精彩纷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一、课堂导入,诱发学习期待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最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家克莱贝德福德说过:“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节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来教他们学习,他们终身都会不断地学习。”公益广告取之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就像一座桥梁,架接起了学生的新知识资源和经验性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从生活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新知识、新问题,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重难点突破,升华道德情感

品德教材很多取材于生活,但其蕴含的道理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纯粹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且没有效果,教师会时常困惑于如何更有效地突破品德教学的重难点。公益广告取材于生活点滴,言简意赅,却蕴含着生活真谛。如此,以公益广告植入品德的课堂教学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强品德教学的魅力和有效性是可行的。

教学《心中有他人》时,我企图用传统的讲授法来讲解“走出自我,豁达待人”的教学重难点,结果干巴巴的语言重复来重复去,学生如啃鸡肋般似懂非懂,迷惘不知所措。于是我找来了公益广告《把心放宽了,就不挤了》。视频中,公交车上拥挤不堪,乘客不停地吵吵嚷嚷,眼看就要打起来了,一位老大爷说了句话“把心放宽了,就不挤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马上按了暂停,让学生说感受,教室沸腾了,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每个人让一让就好了;有的说公交车上的争吵于事无补,只会让自己更加烦躁,不如学习老爷爷,摆好心态,礼让他人;有的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要学习老爷爷宽容待人,这样就可以避免争吵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小的公益广告,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生真谛,很自然地帮我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可观可感、有趣有效。

三、践行引领,促进知行统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品德课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而公益广告就像一盏明灯,宣传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倡导公益,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教育鼓舞人,产生润“生”细无声的效果,而这,恰巧也与品德课所追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相吻合。

教学《节日大观》时我们的教材素材比较简单,而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外节日及其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感受节日的丰富多彩”,显然光凭教材寥寥几幅图,学生是感受不了节日的风采的。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的,这对于龙的传人、祖国下一代的民族文明传承而言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为了避免单调无聊的节日搜寻和罗列,我找到了公益广告《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地跟着视频中的小女孩及其家人过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在喜庆热闹、锣鼓喧天的节日中,女孩长大了,而观看视频的学生也感受到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升华了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倡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课后,学生们自发组织去寻找村里传统节日的习俗,有的去向爷爷奶奶了解“板凳灯”、“水灯”、“十八蝴蝶”、“打罗汉”等地方特色传统节日的庆祝仪式;有的借助书本、网络查找补充资料信息;有的去当地的祠堂寻找档案依据……有情有感有行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教学,学生的收益才是最大化的。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视频公益广告恰是品德课教学的一双隐形的翅膀,教师只要认真选取,让它成为品德教材的有力补充,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它作为课程资源的巨大功用,就可以使品德课堂如虎添翼、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书》.山东人民出版社。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黄琴 青少年道德教育视阈中的公益广告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4,(6)。

论文作者:应江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如何运用视频公益广告让品德课堂熠熠生辉论文_应江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