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外语学科学术研究路径探索-基于《外语教学》栏目建设分析论文

媒介融合视域下外语学科学术研究路径探索
——基于《外语教学》栏目建设分析

周永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外语学科教育及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媒介融合给学术研究带来新方法,新路径,为学术期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究和期刊出版既要彰显学科学术特点、热点,又要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外语学术研究要树立独创、原创意识,坚决抵制不端学术行为;学术研究工作要坚定中国立场,主动服务国家需求,积极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期刊编辑要注重选题策划和特色栏目建设,以提高期刊的学术个性、学术品质、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期刊编辑部要积极培养、扶持、帮助学术新人。

关键词: 媒介融合;《外语教学》;学术研究;特色栏目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40年来,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有了巨大进步,外语作为联通中外,沟通世界的桥梁,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尤其是高等外语教育在培养外语人才、开展外语学术研究与争鸣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发布科研成果,进行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服务教学科研、助推学研相长的载体平台,发挥了巨大的学术传播、引导作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术科研及学术期刊在“媒介融合”的共享、全域传播下,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外语教学》是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之一,2019年适逢其创刊40周年,本文将从媒介融合视角,通过定量定性统计分析,通过《外语教学》这个窗口,管窥我国40年来的外语学科学术研究历程,希冀能从期刊编辑角度提出建议。

一、媒介融合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就是讯息”[1]161。从口述、甲骨、竹木简牍、纸张,到广播电视、磁带光盘、互联网,媒介的发展带来人类传播革命。人类传播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五个阶段。诞生于1969年的互联网(Internet),以及基于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变革,使“媒介融合”的态势及传播形成并不断加强,使人类的沟通交流越来越迅捷。“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也译作“媒体融合”,1983年尼契尔·索勒·普尔在尼葛洛庞帝20世纪70年代有关“融合”(Convergence)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指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自1996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间,我国学者对媒介融合的研究,表现为一个从概念、定义到现象和规制的演进路径,新媒体、传统媒体、媒体融合、电视新闻和全媒体是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五个高频词汇,媒介融合的主体研究、载体研究、从业人员及用户研究、产业及政策研究是媒介融合研究的四大方向[2]152。2014年被称为中国学术期刊转型的“媒介融合”元年。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提升,给学术科研领域的研究和学术期刊带来新的便捷、机遇和挑战,外语学科学术研究的开展与传播也不例外。

二、媒介融合助推学术

本文以文献研究计量分析的方法,以《外语教学》40年来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变革为研究对象,从期刊概况、栏目设置、学术专栏等方面考查特定时间段的外语学术研究的特点。通过探析刊文类型及数量、栏目类别及特色、文献类别等方面,管窥我国外语学科学术研究趋势,思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外语期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学术论文写作及编辑角度探索新路径,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外语学科学术科研。

(一)学术新方法、新路径

学术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载体[3],学术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议论文体的根本区别。学术论文是展示某一学科领域重要发现与成果的有效途径,针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来说,发表学术论文,以文会友、以文探究、以文传新、以文创新,是推动人文社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途径。

1.文献获取新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学术论文研究写作中常用的、主要的、科学的方法,而媒介融合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学术科研搜索、获取文献信息更多元、更便捷。过去做学术研究,只有纸质文献资料,为了丰富完善文献资料,甚至要不远千里地到省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如今,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基于互联网的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海量权威电子文献,为学术研究构建了便捷的学术搜索引擎及文献资料服务平台。以笔者所在的外语院校为例,学校图书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特色,外语工具书和外语教学参考书为重点,多学科、多专业文献资源共存,为广大师生提供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相结合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目前馆藏文献涵盖32个语种,中外文数据库42个(其中既有国内的CNKI、超星、维普、人大复印资料、SpiScholar学术资源等14个国内外电子期刊库,也包括博图数字图书馆、美星外文数字图书馆、读秀等12个国内外电子图书馆),通过网上登陆,师生就可进行图书章节和内容的全文检索,部分文献的原文试读,以及高效查找、获取各种类型学术文献资料的一站式检索,使外语(学术)研究的文献资源获取途径更开放、更便捷。

互联网+时代推动传播的媒介融合。海量权威文献资源的便捷获取,也为学术论文研究及写作提供了新路径,依托语料库,大数据的外语学术科研方兴未艾。语料库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1982年至1999年的萌芽阶段,2000年至2010年的快速增长阶段,2011年至2016年的高速成长阶段[4]170。201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创办《语料库语言学》辑刊,每半年出刊。以“语料库”为关键词统计,《外语教学》从2010—2018年,共刊发28篇“语料库”相关文章,如表1所示。

《外语教学》1979年创刊,双月刊,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是中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陕西省权威社科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1.2 临床诊治及保肢方案 所有患者首先判断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重大合并伤。予纠正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在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稳定后,评估肢体损伤程度,进行保肢手术。一期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尤其是失活的肌肉组织不能姑息,清创时注意保护血管和神经。先恢复骨组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采用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血管修复是保肢的关键,需要时移植血管。骨骼、神经、血管修复后,予以皮肤软组织覆盖,如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多,行邻近皮肤肌肉转位,优先覆盖血管神经骨骼,残余较大创面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二期行植皮或皮瓣修复。

在菊花进行栽种之前,应当在做好菊花的品种选用。在菊花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根系发达,叶片舒展,具有一定抗寒能力的品种。菊花喜欢光照和凉爽,怕潮湿和水渍,所以在菊花载种之前应当选择在干燥通风,背风向阳的地方。另外在菊花栽培之前,需要对土地做好修正工作,清理垃圾,做好排灌设施。在菊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所以需要对土壤施足底肥,从而更好的保障菊花对营养的需要。

表1 《外语教学》2010—2018年以“语料库”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

(二)学术期刊媒介融合传播

高校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是助推高校学术文化内涵建设和学术引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融合带来学术期刊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学术期刊的转型,促进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融合。媒介融合时代,期刊人要在“变与不变”的办刊理念中,“不变”的是以“内容为王、服务学术、传播学术、繁荣学术”的编辑出版信念,是扎实创新的编辑出版业务能力,“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是期刊的栏目设置与选题策划,是善于运用新的编辑出版技术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走媒介融合发展的内涵式道路。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行业成本管理系统中,都有着片面的成本管理。完善信息化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收集产品设计、材料采购成本、库存商品总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具体信息,这样对各项成本的管理更加全面。研究发现,仅仅有38.33%的企业建立了全面的、真实的成本信息系统。而这很少比例的数据信息对科学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成本管理重视每一个部门的参与和协调,但是片面的成本管理出现了财务部门自己掌控的局面。协调不好配合不好就导致了成本管理一直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

1.《外语教学》概览

2.学术研究新路径

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系统检查有无肿块。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不要用指尖压或是挤捏。检查完乳房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通过检查,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外语教学》栏目设置

表2 《外语教学》2010—2018年度基金资助文献量

如表2所示,《外语教学》近十年期刊年度总文献量2010—2013年基本持平,2014年发文达到高峰,2015—2018年开始逐年下降,文章数量的减少,说明文章字符增加,侧面印证国内学术论文研究更深入;《外语教学》年度基金资助文献量2010年83篇,近50%的占比,2011年100篇,2012年起,基金项目量都超过100篇,2016年128篇,比率77.1%,2017年116篇,比率77.3%,2018年103篇,比率74.1%,基金项目反映我国人文社科发展的焦点和动态,《外语教学》基金项目文献比重的加大,既是学术研究繁荣的体现,也是《外语教学》服务学术、传播学术热点、助力国家外语教育改革的办刊宗旨的体现。

《外语教学》主要设有语言学与语言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研究、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的栏目设置契合了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教育部2012年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表3)以及2011年颁布,2018年4月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表4)都对外语学科教育提出了具体发展要求。

表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节选

表4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版)节选

除了五六个主要栏目外,特色栏目是《外语教学》服务国家文化发展需要、传播学术热点、交流学术的重要窗口与亮点。“外语类学术期刊作为外语学科研究探索的前沿,其发表的重要文章对指导我国外语教学战略规划、介绍外国先进语言学与教学理论、繁荣外语学术研究、推动外语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并参与相关重大事件的历史构建和社会动员”[5]92。《外语教学》的栏目设置首先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外语学科建设,同时紧跟国家发展需要和外语教育规划改革步伐,关注学术热点,不定期的推出特色专栏。如图1所示,专栏是《外语教育》栏目设置的一大特色。比如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纪念,《外语教学》2016年第6期及时推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专栏”,刊发王宏印、罗选民、韩志华等六位外语界专家学者有关莎士比亚作品翻译或解读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针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外语教学》及时推出了一系列专栏,如2018年第3期“翻译与中外文化交流专栏”刊发了知名学者许钧的《文学翻译、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的互动》、秦洪武的《儒学海外传播话语模式研究》,这些文章的见解论述对读者很有启发;2018年第5期“翻译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专栏”,刊发王宁《翻译与国家形象的建构与海外传播》、谢莉和王银泉的《中国国际视域下的政治话语翻译》。而2018年第6期的“外交话语研究专栏”,知名外交话语专家杨明星发表了题为《“互联网+”背景下多模态、多语种外交话语平行语料库设计与创建探析》的重要文章,胡开宝发表了《国内外外交话语研究:问题与展望》一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教育规划改革是这一两年外语界专家、学人关注探讨的热点。2018年第3期“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栏”和2018年第6期“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专题研究专栏”分别刊发了彭青龙、沈骑等的四篇研究文章。2017年第1期、第2期和2018年第1期、第2期的“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分别刊发了外语教育专家王文斌、蔡基刚、胡开宝、韩宝诚、陈坚林等的九篇文章,就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图1 《外语教学》栏目设置词云图

3.学术专栏

以《外语教学》近10年来(共计49个栏目)、近5年来(共计40个栏目)、近3年来(共计35个栏目)的栏目设置为考察对象,发现《外语教学》根据国家语言战略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不定期设置特约专栏,力争及时交流与传播学术最新研究成果,是其出版的特色和优势,如图1所示。

《外语教学》办刊伊始的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交流外语教学法、外国语及语言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促进我国外语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自创刊以来,《外语教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为外语学术科研服务,为国家语言战略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不定期设置特约专栏,力争交流与传播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在不断地学习变革中,提高办刊质量,助推我国外语学科学术发展。

大型国企,鲁西好肥,肩负起这片福地作物生长的重任,石榴成长的道路上有鲁西化肥一路陪伴,既是对石榴全面营养的补充,又换来老百姓对国企鲁西化肥品质的信赖。

三、融合中的发展与反思

(一)融合中的发展

媒介融合时代,使传播互动化、通达化、立体化,期刊编辑部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方便、快捷、高效。学术期刊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开通期刊网站、建立“网上采编系统”、开通期刊“微信公众号平台”,与CNKI(中国知网)、超星、维普、万方数据等期刊数据库合作,延伸期刊的传播力,影响、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及文献资源获取方法。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传播呈现“融合”的新传播形态,传统纸质刊物发行和网络电子期刊同步互补,满足读者的不同阅读习惯和方式。

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不断解释,而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激发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所以传统的上课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达到这些目标,例如可以增加有关英语阅读的校本课程,建立课下阅读小组,每个小组每周向老师上交阅读材料选题,由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技巧,教师做最后总结。结合校本课程如举办英语晚会、英语角、英语影视作品欣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英语阅读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拓展和深化课堂知识,达到延长英语学习时间的效果。

网上采编系统的开通运行,使作者投稿更便捷、编辑审稿流程变得更快捷、更透明,利于作者与编辑及编辑部之间的互动。网络便捷的背后,也出现部分问题:第一,作者投稿仓促,一稿多投(只改标题、正文完全相同)、稿件重复率高、文章与刊物不符、学术不端等;第二,来稿数量增加,质量有待提升,选题同质化严重;第三,编辑部网上来稿数量激增,审稿压力巨大,而停电断网特殊情况的偶发,也制约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融合中的反思

媒介融合带来学术研究的新方法,新路径,为学术期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媒介融合中,技术融合是表,内容创新、内容融合才是根本。第一,外语学术研究既是外语学科职责所在,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外语学刊要有担当,“就外语教育而言,我国外语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6]44。“外语学术研究应该为国家外语战略、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国文化和学术‘走出去’等提供决策咨询报告,同时开展与此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7]。“对学术的理解和敬畏,是学术界和期刊界共同保持学术绿色生态的底线”[8]129。学术论文的作者、编辑要有强烈的独创、原创意识,对剽窃、滥竽充数的“学术不端”行为坚决说“不”。第二,学术论文作者潜心研究,既要有“坚定信念”和“坚持”的毅力,又要“不求回报,学会合作、宽容、分享”[9],力求从“新问题、新材料、新数据、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方向创新,写出学科性、创新性、科学性兼具的高质量论文,“选择研究课题和论文题目,必须站到学术研究的前沿,坚持选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两大原则”[3]71。外语学科学术研究要多聚焦“传统与创新”“国际接轨与本土化”“学术的交叉、融合和移植”“汉外对比”等方面,“只有站在中国立场研究世界学术问题,主动服务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发挥学术共同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创新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外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10]10。第三,期刊编辑要有“为往圣继绝学”的服务意识,把关意识,问题意识,尊重学术,以德为先,增强文化自信和编辑修养,做“有胆、有识、有谋、有为”的编辑,发挥编辑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选题策划和特色栏目建设与细分,力求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个性、学术品质及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第四,学术期刊编辑部要“以人为本”,既向知名专家学者组稿、约稿,也乐意培养、扶持中青年教师及默默无为的学术研究者,从编辑角度为学术新人提供帮助。

四、结语

改革开放40年是外语教育、外语学术研究不断发展的40年。媒介融合给学术期刊的文化学术传播、文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语料库研究、“大数据”分析、网络学术文献便捷检索获取,为外语学术研究领域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新思索、新定位。学术界和期刊界要齐心协力,以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从选题策划、研究方向入手,关注外语学术动态和研究热点,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出好文、办好刊,推动外语学科学术研究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1.

[2]韩立新,张秀丽.我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之进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4):144-153.

[3]张积玉.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几个问题[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1):71-81.

[4]刘皓.语料库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与趋势[J].现代交际,2017(8):170-172,169.

[5]钟书能,陈丹仪,李珊.外语学术研究的社会使命——“外语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及社会需求高层论坛”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7(3):92-93.

[6]王文斌,李民.外语教育属于什么学科?——外语教育学构建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析[J].外语教学,2018,39(1):44-50.

[7]束定芳.外语学术研究应关注应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1-5,94.

[8]刘石.也谈“身份焦虑”与“编辑学者化”[J].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1(3):126-129.

[9]束定芳.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我的外语教学和研究之路[J].外语教学,2019,40(1):17-20.

[10]彭青龙.再出发:自觉构建中国外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J].中国外语教育,2017,10(1):8-14,100.

A Foreign Language Academic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Convergence——Based on the Column Setting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ZHOU Yong-ping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061, Shaanxi)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40 years ago,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academic fields.Media convergence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both academia and journals.By using new methods, new paths, with new reasoning, and new positioning,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journal publishing must not only highlight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hot points, but also to serv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 an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 and establish a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should respect the academics, take morality first, reject academic misconduct.Academic research must strengthen China's position, actively serve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and initiatively innovate and construct foreign language disciplines, academic and discourse styl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ournal edi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opic selection planning and feature column setting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personality, academic quality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journals.Besides,academic journal departments/press, journal editors should actively foster academic new talents.

Key words: media convergenc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cademic research; featured columns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033(2019)03-0074-06

doi: 10.13440/j.slxy.1674-0033.2019.03.016

收稿日期: 2019-05-25

基金项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学研究基金项目(YB24)

作者简介: 周永平,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副编审

(责任编辑:彭治民)

标签:;  ;  ;  ;  ;  

媒介融合视域下外语学科学术研究路径探索-基于《外语教学》栏目建设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