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银行业务发展影响的调查--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_银行论文

汶川地震对银行业务发展影响的调查--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_银行论文

汶川大地震对银行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调查——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阳市论文,汶川论文,为例论文,银行业论文,大地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震后银行经营行为与取向的主要变化

(一)信贷资金需求旺盛,固定资产类和经营周转类贷款需求增长最快

调查显示:43%的调查机构反映灾后本行(社)贷款需求明显增长,57%的调查机构反映贷款需求有所增长。分机构看,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需求最为旺盛,据什邡信用社测算:全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广大农村灾后生产和恢复重建信贷需求预计将大幅增加,其中仅木耳种植户资金需求一项就高达10亿元,远超过年初核定的贷款规模;绵竹信用社资金需求规模为15亿元,其中农产10亿元,中小企业5亿元。分行业看,固定资产类和经营周转类贷款需求增长最快,分别占调查样本的57%和36%,除了灾后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受损公共基础设施迫切需要恢复,受灾企业厂房、农户房屋需要重建或加固急需大量资金外,受灾企业和种养殖户迫切需要流动资金尽快恢复生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二)信贷审批条件有所放宽,优惠信贷政策纷纷出台

调查显示:14家被调查机构全部出台了针对灾区的特殊信贷政策,其中有64.3%的机构放松了信贷审批条件,其中按贷款用途分,在放松贷款审批条件的机构中,44.4%的机构放松了固定资产贷款的审批条件,55.6%的机构则对经营周转类贷款进行了放松。各机构除了放松贷款审批条件和在严格贯彻落实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的基础上,纷纷出台了更为具体的金融服务优惠措施,主要有:

一是上级行增加对灾区行的授信额。如建行四川省分行开辟了信贷审批快速通道,信贷规模优先安排受灾地区,适时采取视频审批的方式,加快贷款审批进度,及时满足受灾地区的资金需求;中行四川省分行规定对救灾款不受规模限制;受灾企业授信享受绿色通道,优先发起,优先尽责,优先评审;邮储银行的质押贷款上限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二是上级行放宽了灾区行的信贷审批权限。如工行四川省分行扩大了德阳分行中小企业开户资格、流动资金的审批权限。

三是对抗震救灾类、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类贷款给予优惠利率。如建设银行对受灾企业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对企业用于抗震救灾的票据贴现价格比灾前优惠20%以上,受灾法人客户贷款利率下调1%~10%,旌阳农村信用社对受灾农户生产生活类贷款执行国家基准利率,对受灾企业的流动资金专项贷款在现有执行利率基础上下调10%~20%。

(三)信贷投放大幅增长,重建类贷款品种创新力度加大

调查显示:57.1%的调查机构灾后贷款投放有所增长,33.3%的调查机构灾后贷款投放明显增长:分行业看,在灾后贷款投放增长的机构中,83.3%的机构加大了对经营周转类贷款的投放力度。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辖累计投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贷款214175.73万元,当前余额209044.73万元,其中对工业、农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28096万元和29740.13万元。此外,为更好满足灾后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加大了灾后重建类贷款产品的创新力度。德阳市商业银行针对灾区的具体情况,分别推出两款新的微小企业贷款产品——“灾民自助自救扶持贷款”和“微小企业灾后重建小型贷款”;罗江信用社相继推出了中小企业机器设备整贷零还贷款、农户灾后重建家园贷款,并促成两家会员制担保公司成立。

二、震后银行业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法人机构资金头寸紧张,支付压力增大

今年,在央行对各金融机构贷款规模进行了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其中一季度信贷量投放就已接近全年信贷投放计划总额的50%,尽管灾后信贷额有所增长,但与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后三季实际可用的头寸规模已十分有限,特别是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由于资金调度能力有限,自身又面临着信贷营运规模和存贷比例的限制,其头寸已较紧张。同时由于灾后急需大量资金,可能大量取款将导致银行流动性进一步收紧,银行特别是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后期支付压力将有所增加。由于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在应对集中短期取款时能力有限,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增加灾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新增贷款风险值得关注,资金管理模式受到挑战

调查显示:灾后各银行机构为支持灾区重建,适当放宽了信贷审批条件并下调了救灾类贷款的利率,但灾后各经济主体恢复生产尚需一个过程,后期现金流可能短期内无法恢复至灾前水平。此外,由于大量资金投入灾后重建,必然导致对非受灾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减弱。因此,银行现有信贷资金管理模式也受到现实的挑战。

(三)中间业务拓展难度有所加大

由于灾后大量资金用于重建、恢复生产,银行对公储蓄、个人综合负债业务受到严峻挑战,各种理财产品的销售大受影响。调查显示:12家开办理财业务的调查机构中,有50%的机构反映震后公司类理财产品销售额有所减少,其中58.3%的机构反映个人类理财产品的销售额有所减少;41.7%的机构认为明显减少。此外,银行卡发卡量也明显萎缩,加之灾后减免各种结算手续费,也会直接导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减少。

(四)农村信用社票据出门压力增大

农村信用社系统因大多数网点分布在乡镇和山区,地震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德阳市农村信用社有87%的营业网点受灾,其中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降幅两个定量指标与央行规定差距增大,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压力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效益将大幅下降。通过对信贷客户的调查统计,全市农村信用社因灾受损客户15万户,直接贷款损失约31亿元,将导致利息收入大幅减少,经营效益明显下滑。二是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预计增加30亿元,不良贷款占比将上升到50%左右,不良贷款比例降幅在短期内难以达标。三是股金稳定性难以保证。由于经营效益的大幅下降,股金分红无法保证,部分农户因地震房屋倒塌,重建需要资金,要求退股,进一步影响股本金稳定。四是损毁抵债资产难以处置变现。大地震造成5.5亿元(近五成)的抵债资产不同程度损毁,直接影响资本充足率指标。

三、灾后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减少金融机构经济损失

为妥善处理好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一是银行机构自身要积极向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反映因震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争取全部或者部分列入各级地方政府救灾援助范围;二是银行作为商业机构,因自然灾难导致的贷款损失全部由其承担不符合市场规律,监管部门要尽快出台贷款核销的资金来源和营业税率优惠政策,使银行和受灾客户的利益均能得到妥善的保障;三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协调相关保险机构适当予以补偿,同时还应以此为契机,加紧研究制定发生巨大灾难后银行机构在承受和处置抵押资产方面的特殊规定,赋予银行对个人破产后相关信贷资产损失的坏账处置功能。

(二)增加金融机构可贷资金头寸

面临着灾后政府、企业、个人的巨大资金需求,人民银行总、分行应扩大对灾区金融机构低息长期再贷款规模,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分行应继续加大对灾区分支机构信贷资源调配力度,并从信贷审批权限、信贷总量等多方面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支持灾区重建。同时,建议人民银行总行适当下调灾区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在未来3~5年内适当放宽对集团客户和单一客户授信比例限制,以支持受灾企业重建。

(三)降低灾区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条件

人民银行总、分行应根据重灾地区受灾情况和灾后重建的实际需求,合理放宽地震重灾区农村信用社央行专项票据兑付条件,或提前全额兑付,对灾区已经兑付的农村信用社不再缴存特种存款,切实发挥信用社支持农村灾后重建的主力军作用。

(四)完善灾后重建类贷款风险分散机制

灾后重建类贷款风险大,收益率低,完全靠指令性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对灾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不符合市场规律,要通过适当的机制分散信贷风险,使银行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灾后重建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一是财政部门要为救灾和灾后重建贷款提供利息补贴,或对受灾企业和个人提供国债贴息贷款,以鼓励灾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救灾和重建;二是对灾后重建类但企业或个人又无法提供信贷资产抵押物的贷款,由财政资金提供比例不等的信用保证或按揭贷款保险,并给予一定的手续费补贴。

标签:;  ;  ;  ;  ;  ;  ;  ;  ;  ;  

汶川地震对银行业务发展影响的调查--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