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动式科普主题活动效果论文_庄晓琳

——以厦门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览”为例

庄晓琳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为了提高科普主题互动的科普教育的效果,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对参与活动的公众进行调查,从活动宣传力度、场地设置、活动内容及形式进行分析,此次互动式科普主题活动效果良好,是普及科普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动式;主题科普活动;效果

科普活动旨在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渠道。科普主题活动作为科普的重要手段,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其更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兴趣性,在整个科普主题活动,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有一个与活动目的密切相关的鲜明的活动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紧密围绕主题的活动形式,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且将科普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兴趣性紧密结合起来,让科普教育不在枯燥乏味,让公众更加容易接受与喜欢。

本文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览”为例,探究互动式科普主题活动的有效性,此次活动除了展览展示外,还设计了互动式配套活动,并对参加活动的参与者进行了问卷及访谈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活动知晓度、活动内容及形式、活动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为日后科普主题活动的开展累积经验。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以2015年5月1日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举办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展览”的科普主题活动为材料,这是中国植物园联盟发起的植物园“公众科普计划”的第一个项目,旨在向公众普及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和保护植物的重要意义,同时展示植物园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此次科普主题活动主要内容有主题展览、科普剧、互动知识问答三个部分;首先主题展览主要通过展板配合实物进行展示,并有科普志愿者为公众进行科普讲解,普及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其次有植物专家开展“真人图书”讲座,让公众面对面与专家讨论交流,了解植物保护知识,引发公众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关注;最后为了更好地引导公众了解展览内容,将枯燥严肃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主题科普展览的宣传教育目的,植物园还设计一系列互动知识问答,让参与者在游戏中了解、学习濒危植物的基础知识及保护手段等。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在植物园百花厅广场(科普展览门口)以有奖品随机式分发,活动期间共分发问卷119份,实际回收119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为99.2%。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对比统计分析,另外,还通过访谈方式对活动进行定性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动宣传力度

本次科普主题活动前在植物园在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西晨报、东南网、新浪厦门等媒体进行了活动宣传,植物园官方网站和微博也进行线上活动预告;线下植物园将各类宣传展板、活动预告摆放植物园百花厅广场;植物园专家还在活动前走入厦门槟榔中学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开展“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科普主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珍稀濒危植物,宣传科普主题活动,挖掘目标受众,活动当日,厦门槟榔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活动。活动中,厦门电视台也对活动进行相关报道。

图1 2015年5月2日厦门电视台厦视直播室对活动的报道

在活动参与者访谈调查中可以得知有61.3%的参与者事先知道植物园当日有举办科普主题活动,这说明本次的科普展览的前期宣传适当,有效传递展览信息吸引公众参观。活动结束后,植物园还将科普展板送进校园、送进社区进行巡回展览,充分发挥展板的科普作用,提高展览的社会影响力。

2.2 活动时间与场所

厦门植物园地处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家级4A景区,无论是本地市民或外地游客都将植物园作为休憩游览的必选之地,本次举办科普主题活动时间为五一小长假,游客数量增加的同时他们参与主题科普活动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在节假日开展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参与活动的几率。

此次活动场地设置在植物园内百花厅专类园区,将百花厅设置为活动场地有以下优势:第一,百花厅离植物园入口较近,市民游客走路5-8分钟就可以到达活动场所,方便游客到达活动现场,调查得知有38.7%参与者是来植物园休憩游览途中看到有活动举办而参与的;第二,百花厅门口的小广场则有利于各类互动式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植物园根据活动需要将广场设置为半封闭式,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将互动式活动设置为闯关形式,既能将各个环节有效地衔接起来,还能分流人群,保证活动现场协调有序。百花厅的活动场地既满足室内展览的需求又拥有户外场地与公众进行互动,创设室内外有机结合的活动区域,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2.3 活动内容形式

2.3.1趣味性知识问卷能够提高公众对科普展板的有效阅读

科普展板是科普活动中最常用的展示手段,科普展板在有限的版面空间内,要尽可能把信息内容清楚、直观地表达给参观者,还要抓住参观者的兴趣,吸引他们看完并吸收知识,做到以上两点,这个展板才能说是成功的。[ 赖智慧、毛华峰:《“全国科普日”科普展板展示效果分析》,2010年三十年科普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2010《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除了展板图文设计、摆放位置等因素外,知识问卷能够有效提高公众阅读科普展板,填写知识问卷可以促使公众吸收相关科普知识。此次主题科普活动厦门植物园一改普通知识问卷形式,将知识问卷制作成“寻宝卡”形式,每套“寻宝卡”里的知识要点均分布在不同的展板里,让公众通过科普展板一步步“按图寻宝”答题,引导公众参观、阅读所有的展板,有效提高科普展板的阅读率。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寻宝卡”式的知识问卷形式最受公众欢迎,无论成年人或少年儿童(见图1)。通过访谈还可以得知,90%的受众通过“寻宝”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10%的受众对自己没有找到的知识点印象深刻。由此可见,科普展板配合趣味性、互动性强的知识问卷,可以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受众对知识的理解。

图2 “最吸引我的科普配套活动”调查结果

2.3.2 科普讲解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

科普讲解可以将科普知识传递给公众,使观众在参与和实践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此次主题科普活动中,厦门植物园在各个展厅安排了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为公众进行科普讲解,通过调查结果(图2)可以看出,科普主题活动中因为有了科技人员的讲解,让93.3%的参与者对此次展览更加感兴趣,因此有效的科普讲解能够激发公众对主题科普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参与性;并且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有效的科普讲解与活动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345,显著性水平为0.00,小于0.01,可以看出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因为有科普人员的讲解,所以我对此次展览更有兴趣”对于“活动目的”有显著的作用;由此可见,科普主题活动中有科技人员科普讲解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有助于达到传播科普知识、传递科学的思维方式等目的。

表1 科技人员的讲解对活动效果的影响

2.4 活动效果

此次科普主题活动的目标是希望提高人们对濒危野生植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濒危植物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调查(图4)可以看出此次科普活动的目标基本完成,98.6%的参与者会拒绝使用濒危植物的制品、95%的参与者将更加关注濒危植物;访谈过程中参与者表示会将活动知识与身边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关注珍稀濒危植物。由此可见,科普主题活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宣传、普及科普知识。

3 小结

目前科普主题活动仍是推广科学普及的常用方式,因此,有效地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对科普工作意义较大,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活动宣传力度、活动时间、场地、活动内容及方式等都是影响公众参与科普主题活动的因素,因此活动前对以上因素进行有效评估与完善是提高公众参与科普主题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此次科普主题活动有效借助新兴媒介例如网站、微博等的传播优势,在活动前期扩大活动的宣传面,最大限度的提升活动信息的传递性;活动在选择在节假日举办,并且活动地点交通便利,环境舒适,可以有效提高公众活动参与度;而主题科普活动内容、形式上可根据不同年龄层在的心理特征进行设计,此次活动根据不同人群设置了不同的配套活动,从“寻宝答题”到科普人员讲解都能有效地提高公众的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受众的积极性,并引导公众将对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知识的兴趣,形成更为完善的科学知识结构,基本满足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接受性的原则,使科普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赖智慧,毛华峰.《“全国科普日”科普展板展示效果分析》,2010年三十年科普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2010《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2]詹彩虹,Liu Zhengan等.2008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调查分析[C].2009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243-248.

[3]许玲, 陈进, 朱鸿祥.植物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科普教育方式的一次效果评估——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为背景[J].科普研究,2007,(2):32-38.

[4]黄小勇.大型科普活动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5]高瞻,谭远军,陈丽丽. 植物园科普功能建设的青少年调查[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2):94~95.

论文作者:庄晓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浅析互动式科普主题活动效果论文_庄晓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