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论文_曲凯

简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论文_曲凯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130062

摘要:在城市的组成部分中,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市政道路的质量,必须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出行的需要。通过对市政道路中常出现的病害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市政道路中质量隐患的关键所在,建设出优质工程,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字:市政道路;质量管理;施工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现有城市道路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和人民出行的需要,这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市政道路建设就迫在眉睫。城市道路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公路工程建设,它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隐患和施工难度比其他工程建设项目要困难。本文将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提高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一、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成因

1、准备期短,开工急。城市道路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工程施工对城市成活的影响,对施工期的要求十分严格,只能提前不能拖后。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倒排工作计划,难免缺乏周密性。

2、施工地狭窄,动迁量大。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地很难封闭交通,人流难以控制,加之诸如电力、电信、热力、煤气、排水管道等各种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使得原本狭小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同时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更为零散,连续性差,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

3、利底料减。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某些施工单位为了取得工程,故意压低竞标价格。当获得项目进行施工时,又因利润太低,加之资金到位率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小带大,以粗带细等现象时有发生,质量较差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4、施工工段细小。为平衡关系,把工程化整为零,造成工程衔接处质量难以控制。

5、扯皮多。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中情况十分复杂,关系到各个方面。

二、解决施工中质量问题的主要措施

1、测量质量控制。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分布特点,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市政道路由于建筑物、构造物较密,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擦边现象;市政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一般按线路布设成复合水准路线,水准点的布设应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在路线起、终点和需长期观测重点工程附近宜设置永久性水准点,应标志明显、牢固、使用方便,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复测并签证,测量控制要严格按照二级复核程序要求,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并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原材料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对道路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道路及其附属结构的养护和畅通,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创建优质工程打好基础。构造物不仅要承受较大荷载,而且常年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经受各种环境复杂变化的影响,对原材料使用应给予充分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质量监管部门对工程材料的监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道路工程材料来源范围较广,种类复杂,特别是砂、石的来源变化频繁。所以材料在工程验收前,监管工程师必须进行检查、抽样测试和复试,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工程材料,必须提供“三证”并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检验,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应给予清退。

3、把好设计交底关、图纸会审关。在了解和熟悉市政道路设计惫图和施工图纸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与双方单位的图纸会审十分必要。因为这样可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走或者少走弯路,不会出现不按图纸施工的错误,对图纸认真阅读和理解后就会提出施工执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把住技术标准,让施工班组人人知晓。

4、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28d抗弯拉强度需达到4.0MPa-5.0MPa,抗压强度达到30MPa-35MPa;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力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标号不低于425号)。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但一般为1cm-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路粒径、级配合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但防止过度振捣,砂浆层沟渎控制在5mm范围内,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d,防止强风和曝晒。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4、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人行道采用5cm厚c30混凝土方砖铺砌,横坡为1%,应在稳定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人行道的砌筑。人行道砌筑前进行测量放线,利用侧石为基准,测出人行道的外边线,并每隔5m测放水平桩,以控制方向及高程,需对人行道的土路基进行机械压实,保证土基密实度达到96%以上,然后铺设10cm厚的水泥石粉稳定层,压实后再用3cm的砂垫层调平砌筑人行道预制砖。铺设人行道预制砖时应轻轻平放,用木锤轻敲压平,铺砌人行道预制块时,应纵横通线,确保预制块砌筑顺直,铺设人行道完成后,应及时养护3d后方可通行,铺砌应平整稳定,不得有翘动现象,人行道面层不得有积水现象,预制砖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

5、提高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设计时,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的设计理念及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市政设计,从而减少设计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对此,必须对市政道路设计人员进行专业的设计培训,提升他们自身的设计水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利用科学的设计理念进行市政道路规划设计。

施工作业人员作为市政道路施工主体,对其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针对施工人员必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培训教育,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对实际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不断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让施工人员自觉提升对安全作业施工的认识与理解,针对违反操作的施工作业人员要给予一定得处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有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嘉奖,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保证施工作业质量。

三、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及使用寿命。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用的环境制约。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论文作者:曲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  ;  ;  ;  ;  ;  ;  ;  

简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论文_曲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