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论文_付凯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中药热敷、中医艾灸、按摩疗法三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干预,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字】中医热敷 中医艾灸 按摩疗法 中风偏瘫 生活自理能力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脑部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常伴有口眼歪斜,失语,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1]。在多种功能障碍中,偏瘫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2]。中医在中风偏瘫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以其治疗的无创伤性和显著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热敷、 中医艾灸、 针刺和按摩等中医综合治疗护理方法,在改善症状、 提高患者的运动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5岁;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6例。对照组30例,男 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4 岁;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15例。纳入标准: ①经颅脑CT和(或) MRI检查确诊;③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5-30分;④Brunsrom脑卒中恢复分级Ⅱ-Ⅳ级;⑤改良的 Ashworth 法( MAS) 评定患侧肢体肌张力>0级,≤3 级;⑥除运动功能障碍外,均无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⑦首次发病。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上下肢外伤手术的患者,肢体痉挛非脑血管病所致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者;③服用影响肌力和肌张力药物者;④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者;⑤不能配合治疗观察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原因、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脑卒中恢复分级、偏瘫肢体肌张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中医护理方法[4]

1.2.1 中药热敷

中药热敷是通过药物与热力的协同作用,使药物更有效地经皮肤吸收,具有扩张血管、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我们将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的中药外敷方剂装入布袋中,用黄酒和醋浸泡24小时后,将药包放入蒸锅中蒸1小时,然后将药包敷于患者的患侧肢体,每天一次。

1.2.2 中医艾灸

中医艾炙可以达到痛经活络的目的,可以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上肢瘫痪取肩井、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加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口眼歪斜加地仓、下关;舌强语塞加廉泉、哑门。上下肢针灸,头颈艾条温和炙,每次选3-5穴,每次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微红为度,两天一次。

1.2.3 按摩疗法

应用按摩手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局部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上肢瘫痪: 穴位主要选取患者双侧肩井、外关、曲池、内关及合谷等穴为主, 下肢瘫痪以双侧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等穴为主,每穴按揉 2-3 分钟,一次30分钟,每次每个关节各方向运动 5 次以上,运动要轻柔,切忌粗暴,以免引起疼痛及损伤组织,两天一次,与中医艾炙交错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 指数 (BI指数)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60 分为良,表示能够基本自理;41-60 分为中,表示有功能障碍,稍依赖;<41 分为差,表示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有效率=[(良+中)/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 0 统计软件,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 ±SD) 表示,采用t检验,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治疗前,两组样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中风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偏瘫是中风患者最难康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5]。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采用中医艾炙、按摩、针灸、中药热敷和熏蒸等中医技术和手法来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本研究显示在综合干预后的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得到改善,提示综合运用中药热敷、中医艾炙、按摩疗法三项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常规护理结合中医整体护理,有利于缩短疗程,达到促进肢体和语言康复,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6]。中医热敷可以促进偏瘫患者对于药物的吸收,中医艾炙按摩交替进行,痛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萎缩和关节痉挛,对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的提高和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

【参考文献】

1.张新庆. 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处理策略[J]. 中国临床医生, 2007, 35(9):69-71.

2.杨坚, 乔蕾, 朱琪,等. 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06):514-517.

3.郭雪梅. 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 2012, 25(10):110-111.

4.杜霞. 中医护理方法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6):236-236.

5.胡晓. 让更多的中风偏瘫患者重新站起来——访脑血管病专家刘光亭教授[J]. 前进论坛, 2011(2):64-64.

6.王月英. 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施护[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

7.王芳. 中医理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C]. 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2014.

论文作者:付凯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论文_付凯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