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止论文_丁宁

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止论文_丁宁

中铁三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高楼大厦筑起,当然这些建筑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标志。当然这些建筑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大部分的土建结构都使用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商业和工业以及住宅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使用的更是广泛。在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很容易出现裂缝,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当混凝土产生裂缝之后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进行修复,所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的裂缝产生时需要关心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

引言: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工程强度的要求以及牢固性、稳定性建设等方面的需求都是较高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土方工程所承受的温度效应和湿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施工工艺错误、混凝土浇筑施工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等,整体上导致土建工程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土建工程混凝土建质量。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止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原材料质量问题

土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则是混凝土使用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原材料应用的规格标准与实际混凝土质量建设存在不符合、不匹配等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部分施工工程管理团队在原材料购买过程中,过分注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降低了原材料购买经济成本投入,忽视了原材料质量的合理选择,以此导致混凝土原材料应用质量低下,未能够在强化市场调查分析基础上,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材料。尤其是,水泥规格标准选择使用不合理。第二,混凝土配制所使用的原材料需要做好存储工作,避免原材料存储工程中出现性能结构的不良变化,从而对混凝土构建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温度效应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

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裂缝出现出了运行中载荷裂缝,其次常见的则为温度效应导致的裂缝。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是土建工程基本上都是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且再加上外部自然环境温度差异变化大尤其是强烈的光照,给混凝土形成一个温度起伏较大的环境,而施工人员又未能够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部出现温差,且如果温差超过了混凝土内部结构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则会受到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当前土建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中,大体积混凝土无论是从厚度还是从体积上都是比较特别的,且内部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化热效应,而不容易散出,强烈的内外部温度梯度,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三)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导致裂缝的出现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水化热的产生时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是放热反应,所以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也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主要热量来源。再加之大型混凝土的截面厚度大,水化热集中在内部很难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就会逐渐升高,当内部的温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就会变得非常大,这样就会由于温差效应出现变形,然后温差越来越大,所以温度应力也会越来越大,当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裂缝[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碱骨料反应

土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碱骨料反应产生裂缝。具体而言,碱骨料反应主要在一定温度下,混凝土的水泥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的碱性氧化物,这部分碱性氧化物与混凝土中其他所添加骨料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以此,就会在土建工程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层理化物质,这层物质如果在外加湿度较大的情景下,就会出现膨胀反应,表面承受较大的张拉力,导致表面出现裂缝。

(五)约束条件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主要是混凝土所承受约束条件不同,如果约束程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主要表现为,在土建工程中与混凝土搭配使用的则是模板的使用,模板的使用会给混凝土浇筑过程以及最终混凝土结构的形成施加一定量的压力,而施工人员对于模板捆绑和安装组件的压力未能够合理把控,以此反馈到混凝土构建层面上,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二、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一)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制原材料,做好原材料存储工作

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工作进行过程中,首先必须不断强化裂缝控制原材料的严格控制,合理选择原材料。基于这一方面,工作人员为了能够降低水泥水化热反应所产生裂缝现象的几率,能够优先选择硅酸盐水泥,选择低热。在骨料选择中,优先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一方面,粗骨料的选择,能够将粒径控制在25mm左右即可;另一方面,细骨料优先选择中砂。整体上必须严格控制骨料应用中的含泥量。活性混合材料的使用在混凝土拌制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施工人员选择使用粉煤灰,能够提高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裂缝产生几率。

(二)从施工角度做好控制措施

对于土建工程施工过程,需要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需要尽可能的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其次由于混凝土基础的整体性要求较高,所以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浇筑的连续性,在具体施工时应该注意施工工艺的分段浇筑,分层捣实,并且注意浇筑厚度和进度,根据整体性的具体要求、结构模式等具体情况对浇筑的分层方法进行选择。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控制好温度,可以人为的控制温度,例如施工过程尽可能选择温度适宜的天气,将浇筑材料的温度尽可能的降低,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搅拌的时候可以加入冰块进行人工降温,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运输的时候应该做好混凝土的防护措施,减少阳光直射对于混凝土的影响。所以在土建工程中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应该有目的的将浇筑混凝土的温度以及混凝土本身的基础温度降低,将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降低,这是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有效措施。

(三)做好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

除了控制好原材料和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的养护工作也能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之后首先需要做好早起的养护,重视防裂措施的使用,首先在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方面,需要严格控制好拆模时间,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之后的2小时之内是最容易出现裂缝的时候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尽量避免做拆模处理,其次如果混凝土结构在空气中暴露的部分温度较低需要做好保温工作,尽可能的选择分层保温的行驶,然后拆去保温层的时候需要逐层拆去。减少混凝土产生裂缝需要注意对于混凝土的自然养护,需要进行保湿养护,防止由于水分蒸发出现干裂,其次需要在表层喷涂薄膜养生液进行养护,在常温季节,当混凝土凝结后也可以采用蓄水养护的方式进行养护。结合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对于蓄水高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也能减少裂缝的产生。

结论: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对于保证土建工程稳定性、牢固性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进行建设过程中,针对造成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能够从合理配制原材料,严格控制原材料使用质量、注重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合理控制以及强化混凝土养护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化操作水平等方面,多方面协调,整体上保证混凝土配置构建高质量的合理获得,从而为整个土建工程稳定性、安全性建设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

参考文献:

[1]魏志远.土建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6(10).

[2]任鹏.关于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研究[J].环球市场,2017(26)

论文作者:丁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止论文_丁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