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来菻仙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 曲靖 655331)

【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在儿科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照组使用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患者检验效果及检验满意度评分统计对比。结果:两组在检验准确效果方面,观察组检验总有准确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69.81%,观察组检验的准确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检验结果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为(95.7±3.6)分,对照组为(79.8±5.6)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利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检验效果较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儿科;细菌性感染性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14-02

全血C反应蛋白,是医生了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一种办法,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一种主要的自行反应期的指示蛋白。其在组织损伤后会快速上升,但通过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从而阻碍了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利用全血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进行检验,提升了诊断价值[1]。现就本院收治的106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检验诊断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利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照组使用血常规检验。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5.76±2.31岁;观察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5.91±2.02岁。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指标:患有先天性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确诊为病情危重、无法接受检查的患者;不愿意参与者或不能合作者。两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利用血常规检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为:对患儿进行静脉采血,通过符合医学标准的稀释液、冲洗液及溶血素对患儿全血进行检验分析,并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流程,严格遵守科学指标进行对采集数据的整合。观察组治疗方式: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的方法,依据严格科学的步骤进行检验,血常规检验方式和对照组相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方式为,准确记录血液中白蛋白的数量变化状况,同时对全血C反应蛋白类型进行分析检测,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仪,使用的试剂以及质控剂,都是从设备中取出的相应配套试剂,依据说明书上的方式进行检测,并结合科学的流程进行试剂盒配套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的准确性进行对比,评价标准:基本准确:经检验后对细菌性感染性患者病情基本确定;准确:检验后对患者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明确;不准确:没有检验出诊断结果。总有效率=(基准+准确)/总例数×100%。诊断结果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采用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满意度评分对比

3.讨论

由于儿童身体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免疫系统不够完善,在加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传播介质多,传播速度快,所以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该类疾病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诊断病情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寻找病源,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病因,从而更具实际的情况控制病情的扩散,而且一旦掌握病因原理,还可以加强对疾病的预防[2]。

引起机体感染的致病菌来源于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病体以外的环境,传染源主要是患者,从潜伏期到病后恢复期,病原菌可以各种方式进行水平传播;带菌者:在临床症状表现不显著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断排菌,不易被发觉,故是重要的传染源;病原菌可在不同的介质中间进行传播[3]。所谓的内源性感染就是,在体内的内部环境下引起的细菌感染,也包括原有就受感染,但临床症状不显著的潜伏病原菌,通过在内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又开始进一步的感染的现象,内源性感染依赖性较强,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儿童抗菌药物滥用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进行科学的检验至关重要,既然在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和血常规检验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能够对患者的疾病更好的把握。然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变化无常,传播速度极快,导致在诊断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挑战,但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结合检验,有利于提高对患者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综上所述,在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验中,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的方法,检验正确效果较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育群. 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65-67.

[2]袁洪霞.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3):126-127.

[3]姜学慧.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112-113.

论文作者:来菻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来菻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