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论文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论文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

朱天慧,赵松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蚌埠)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体软件的普及及应用为大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随着学生对新媒体资源的依赖逐步加深,新媒体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便主要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新媒体时代下,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软件逐渐取代了书信、报纸等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人们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带来了更加及时、便捷的体验。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也给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平台的诞生极大的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社交需求及情感表达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应用亦具有虚拟性,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的判断信息的真伪性,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必要。

一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 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新媒体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的[1]。新媒体数据库当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进一步扩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得大学生在参与网络媒体活动的过程当中,更加及时、准确的获取到所需的各种信息。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学生能够与社会各界人士深入沟通交流,从而极大的增涨大学生的社会知识,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校园外的世界。

图1所示的欠驱动夹持器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点夹持与包络抓取。两点夹持是指只使用杆5抓取物体,并且当远指节接触到物体时,通过添加限位销来限制驱动杆1与推动杆2夹角减小的趋势,从而保证夹持稳定性。包络夹持分为4步:1)初始状态时,运动杆4向物体靠近;2)运动杆4接触到物体时,产生约束作用;3)驱动杆1继续推动杆2,弹簧被拉伸;4)杆5完全与物体接触,实现包络整个物体的夹持动作。

(二) 提高大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现实当中,部分大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往往不擅于与人沟通,具有“社交恐惧症”的大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长。而在虚拟的网络社交媒体当中,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能够更加自主的、大胆的进行真实的情感表达,这也是新媒体得以在大学生当中迅速普并并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此外,新媒体还打破了时间、地点以及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只需要利用一台手机、电脑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就能够轻松的、随时随地的掌握所关注信息的最新动态,并及时的发表自身的独特观点,因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表达需求。

我想硬的不行来软的,这次可得学聪明点,别弄得这么狼狈了。于是我又卷土重来。我拿来一筒米撒在地上,那只鸡看见了,迫不及待地跑来啄食,趁它吃米的时候,我猛地一捉,它便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三) 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思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要想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对现代主流媒体的了解,掌握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运行特点,并充分的加以利用,以更好的加深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动态的了解。比如,教育人员可以添加学生为微信好友,通过关注学生的朋友圈动态等,了解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真实看法及意见,从而辨别学生的当前心理状态,以更好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引导。为此,教育人员还要通过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获取学生的心理信任,进而提高心理辅导效果。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一) 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误导

与现实生活相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偏向于进行网络媒体社交。现实生活当中,大学生进行个人观念表达往往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进行大胆的表达及情感发泄,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渐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而渐渐疏远了社会生活实际,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 促使大学生“脱离”社会实际

由于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亦具有互联网的虚拟性及多元化特点。新媒体所传播的正面信息能够起到积极的、向上的引导作用;相反的,消极的、错误的信息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误导,导致大学生在错误的思想引导下,产生不当的学习行为及生活行为,甚至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大难点。其次,大学生参与媒体社交活动往往采用的都是虚拟的身份信息,因此,对对方的真实信息了解有限,使得大学生无法准确的判断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及真实性,从而容易产生上当受骗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情绪,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不被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执行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建设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要首先明确新媒体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重要关系,加强对各种新媒体工具的了解及应用,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针对学生的实时心理变化特点,做到及时的、准确的引导,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改善。为此,高校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适当的引进新的专业教育人才,以提高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二) 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当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当中都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缺乏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及教师教学方法的滞后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部分教育人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未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及时的对当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及创新,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大大的降低了教育效果[3]

(三) 预防监督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同时,新媒体当中的不良信息也进一步侵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4]。要想更好的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减少新媒体弊端所带来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就要从源头抓起,建立有效的预防监管机制,并加强度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才能使得大学生自觉“屏蔽”不良网络信息。然而,部分高效依然没有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预防监督工作。

四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 巧用新媒体资源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进行生活学习提供了更加多样且便捷的途径。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不同,新媒体学习软件的研发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得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不再局限于课堂及校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并完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思维理念。同时,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所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还能够掌握更多生活当中无法学到的知识经验及实用技能,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2]

(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新媒体之间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关系。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部分教育人员依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层关系的重要性。一些教育人员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新媒体没有多大的关系,进而导致教师在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未能针对新媒体的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施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起到真正的积极作用,降低学生的心理健康受教水平。

(三) 建立“不良”网络信息的预防监管机制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新媒体信息资源当中存在着众多的不良信息,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更好的规范新媒体平台的经营行为,一方面,政府就要充分的发挥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的运行监管,对于媒体平台当中的不良信息进行拦截及抵制,对发布虚假信息以及不健康信息的行为进行严惩,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蔓延。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当建立起“不良”网络信息的预防监管机制,鼓励学生积极的举报不良信息的发布及观看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要加强传播正确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陈颐磊带着一队宪兵走出孔庙的时候,突然看到街上国军几辆炮车、马车乱纷纷往西门挤,连忙让宪兵前去制止。宪兵跑到西门朝天开了数枪,队伍骚动才停了下来。查清原委,原来是军长莫与硕以“第十六师各个阵地已被敌攻破,我去航埠方面收容他们”为由带着军部部分直属单位出了城。军长一走,军心动摇,守城官兵纷纷涌向西门。

中原油田团委打造网络文化机制,凝聚青春合力。设计推广油田共青团新媒体形象代言人—“油小青”,使网络文化从虚拟走进现实,成为“可视化”网络文化产品。开通“油小青”油田共青团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重大活动实时在线直播,阅读量超过10余万次。

五 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效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同时,政府、教育机构及高校应当启动联动机制,建立起严格的网络信息监管平台,以规范各种新媒体的网络运营行为,为大学生参与媒体活动创造健康的环境,进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彦霞.基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 [J].职业 ,2016(06):116-117.

[2] 杨海,王晓晓.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82-83.

[3] 刘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J].职教通讯 ,2015(20):75-76+80.

[4] 张苗玲,程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16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0.119

作者简介: 朱天慧,女,安徽蚌埠,硕士,研究方向:就业,创业,心理健康,人力资源。

本文引用格式 :朱天慧,赵松.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0):241-242.

标签:;  ;  ;  ;  ;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