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学生实际,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论文_周黎君

联系学生实际,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论文_周黎君

(资中县水南镇实验学校 资中 64120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

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还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被具体新颖的情景所吸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原型,还原生活场景,利用课件演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广角》中的“搭配与排序”一课时,课一开始,我就紧紧抓住生活中学生年年过生日,孩子们都喜欢穿新衣服这一现实,用课件演示卡通人物聪聪邀请大家参加他的生日,准备到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怎样搭配衣服呢?揭示本课内容。

二、语言通俗,为数学和生活架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但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大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一个没有高素质的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东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教师有时还需要例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学生的理解。(如:我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就把“组合”说成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搭配”一词,把“排例”说成“排序”。)数学就是生活。只有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爱数学。

三、整合教材,让学生有所创新

新教材很重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如果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吸纳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知识,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以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是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与魂力。如;我在教学排序时,教材是直接让学生用数字7、3、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而我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例2改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用数字2、5、7进行排序,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就把教材中用三个不同的数字可以摆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换成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给数字“排序”这一熟悉的实例,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排序,有的是先选定百位上的数字,再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位置进行交换;也有的是先选定十位上的数字,再把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位置进行交换;也有的是先选定个位上的数字,再把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的位置进行交换;还有的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这样可以是学生感到数学内容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取材与显示生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感到学之有用,学以致用,让他们乐于探究。

四、创设情景,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阶段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乐学。我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自制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图片分给每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先用服装图片任意搭配,有多少不同的搭配方法?自己在操作中去发现“重复、遗漏”问题,然后我再很自然的提出要怎样搭配才会做到既“不重也不漏”。学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衣服图片进行搭配,并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讨论,并找到不重不漏的方法:(先选定一件上装分别与三件下装进行搭配,再选定另一件上装分别与三件下装进行搭配;或者先选定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装进行搭配)服装搭配是一个关于组合的问题,学生通过用身边熟悉的衣服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分析、讨论,发现、评价的学习探究过程,得出最优的策略,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审美观的教育,使得情感与知识技能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为了让学生对搭配要领‘不重不漏“得到了巩固,我选择了“早餐搭配”这一生活原型,让学生通过早餐营养搭配,既学到知识,又得到了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经过两次的实物搭配之后,为了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理,我接着又安排了抽拉数字卡片这一练习,让学生回到数学抽象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克服了学习数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困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情景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中学生学过衣服的搭配、早餐搭配、数字组合的方法和规律之后,知道了怎样搭配、排序才不会“不重不漏”。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将是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论文作者:周黎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联系学生实际,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论文_周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