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暴露对婴幼儿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_邱竞逸1李晨曦1,陈波2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暴露对婴幼儿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_邱竞逸1李晨曦1,陈波2

邱竞逸1李晨曦1 陈波2

(1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63)

(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 200032)

【摘要】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ate eaters, PAEs)又称为塑化剂、增塑剂,常用于塑料制品、装修材料和医疗器械中。因PAEs的广泛使用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导致食物和水源等物质的污染。PAEs被认为是一类具有生殖发育毒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除生殖发育毒性外,PAEs也被认为有神经发育毒性,但目前母乳中塑化剂含量与婴幼儿期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接触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国内无相关报导。本文对婴幼儿期PAEs暴露对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暴露对婴幼儿期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暴露;生殖毒性;神经行为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58-02

Neurobehavioral?impact of?phthalates exposure?in infants

QIU Jingyi (Baiy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tuo District,Shanghai 200063,China)

【Key words】 phthalate eaters; exposure;?reproductive toxicity; Neurobehavioral

1.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及其危害性

1.1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ate eaters, PAEs)又称为塑化剂、增塑剂,常用于塑料制品、装修材料和医疗器械中。因PAEs的广泛使用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导致食物和水源等物质的污染。此外,PAEs也常被不法商家用于非法添加化学物加入食品,导致食品的污染。塑化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诸如台湾塑化剂饮料风波、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等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担忧,也对我们的食品工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卫生部卫监函[2011]773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用香料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有关问题的函”,明确了“食品用香料香精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检出限为60mg/kg”的限定标准。

PAEs种类众多,常见的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美国联邦法规对DEHP也作出了限定规定。FDA警告:注意医疗用品中的DEHP的暴露。某些医疗设备可能让人们有DEHP中度的危险。药用软袋、输液管道和血液袋、鼻胃管、透析袋和管道及其它喂饲未成熟儿的管道都可能含有DEHP。DEHP和DBP毒性较大,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已采用毒性相对较小的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iso-decyl Phthalate,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DINP)来替代,而我国依然主要使用DEHP和DBP。如2006年我国DEHP和DBP的生产量和进口量分别合计高达860千吨和115千吨,而整个欧盟2008年DEHP产量仅为221千吨,1998年DEHP已降到26千吨(欧盟通常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我国则相反)[1]。

1.2 生殖毒性

PAEs被认为是一类具有生殖发育毒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表现为抗雄激素样作用以及对男性的生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动物实验显示典型PAEs(如DBP和DEHP)染毒后,雄性啮齿类动物可出现“邻苯二甲酸酯综合征”,即表现为附睾发育不全、隐睾、尿道下裂、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异常、肛门生殖器距离缩短,和乳头残留等生殖系统缺陷[2]。

1.3 神经毒性

除生殖发育毒性外,PAEs也被认为有神经发育毒性,动物实验表明啮齿类动物在各个时段(胚胎期和成年期)接触PAEs均可出现神经行为的损伤[3,4];体外实验观察到PAEs能损伤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这可能与PAEs诱导海马细胞的凋亡有关[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目前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情况

2.1 国外

国外,胚胎期的PAEs暴露和出生后婴幼儿的神经行为改变已有多个报道,如美国环境展望杂志曾报道胎儿宫内暴露于DEHP和DBP会引起6月龄的婴儿和3岁幼儿出现神经行为的改变[6,7]。

2.2 国内

婴幼儿的神经行为发育除了和胚胎期的环境暴露有关外,和哺乳期的环境暴露同样相关,但尽管胚胎期的PAEs暴露和婴幼儿的神经行为损伤文献报道较多,哺乳期的报道却不多。而国内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暴露因素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母乳中塑化剂含量与婴幼儿期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接触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国内无相关报导。

3.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暴露途径

通过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中,婴幼儿期PAEs暴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等方面。

3.1 母乳喂养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但乳母可能通过储存食物的器具、进餐的器具、以及膳食食物中的食品添加剂成分而摄入PAEs。目前的一些研究提示PAEs均可通过乳汁传给婴幼儿,因此母亲体内的PAEs水平将影响其子女。

3.2 人工喂养

如果母亲完全没有乳汁,要给予牛奶替代,这称为人工喂养。婴幼儿可能从使用的塑料奶瓶、塑料奶嘴、储存奶粉的塑料罐或奶粉罐的塑料盖等处接触到PAEs而造成暴露。

3.3 混合喂养

可通过乳母乳汁、人工喂养时使用的器具而造成PAEs暴露。

4.展望

PAEs种类繁多,分子结构存在差异,理化性质复杂多样,其表现出来的毒理学作用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生殖毒性、神经行为毒性。婴幼儿可通过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食品包装、塑料玩具等途径接触PAEs。

鉴于上述情况,我中心拟开展乳母及其婴幼儿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暴露调查、开展幼儿神经行为量表调查。收集乳母乳汁、乳母尿液和婴儿尿液,检测乳汁或尿液中PAEs的含量,估计母亲和婴儿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体内的暴露水平,在婴幼儿满9月龄时开展婴幼儿神经行为量表调查,探索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开展PAEs哺乳期来源的暴露和婴幼儿神经行为损伤效应的相关性研究,拟为增塑剂不良效应的健康预防提供指导。

为降低PAEs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要坚持远离塑化剂:①乳母注意膳食摄入:避免在储存食物、烹调食物、食用食物等环节摄入PAEs。②避免用塑料制品接触食物。③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经常洗手等。④不要迷恋低价食品。支持无添加,多吃“真”食物。⑤重视排毒方法。⑥少吃动物性脂肪。

【参考文献】

[1] 尚磊.增塑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9(27):124-5.

[2] Wilson VS, Blystone CR, Hotchkiss AK,Rider CV,Gray LE, Jr. Diverse mechanisms of anti-androgen action: impact on male rat reproductive tract development. Int J Androl. 2008;31(2):178-87.

[3] 梁添,欧阳俊彦,羿利华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短期重复暴露对大鼠行为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3:401.

[4] 庄梅珠,李元锋,李涛等.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对大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8;26(5):285-8.

[5] Ma N, Liu S, Gao P, Cao P, Xu H. [Effect of diisobuty phthalate on learning and memory behavior and apoptosis of hippocampus cells in mice]. Wei sheng yan jiu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2013; 42(1): 57-60.

[6] Kim Y, Ha EH, Kim EJ, et al. Prenatal exposure to phthalates and infant development at 6 months: prospective Mothers and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Health (MOCEH) stud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1;119(10):1495-500.

[7] Whyatt RM, Liu X, Rauh VA, et al. Maternal prenatal urinary phthalate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and child mental, psychomotor,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 at 3 years of ag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2;120(2):290-5.

论文作者:邱竞逸1李晨曦1,陈波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  ;  ;  ;  ;  ;  ;  ;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暴露对婴幼儿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_邱竞逸1李晨曦1,陈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