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效果分析----以安徽省舒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为例论文_戴建刚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效果分析----以安徽省舒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为例论文_戴建刚

安徽省舒城县水利局 安徽六安 231300

摘要: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贫困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在偏远落后地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易造成环境退化,环境退化又可能反过来加速贫困。现有关水土流失与贫困关系的诸多研究也表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贫困人口分布区具有地理耦合性,水土流失是偏远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简称“革命老区”工程)主要是对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集中连片治理,将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关键词:水土保持;实施效果评价

1.工程概况

舒城县地处皖中腹地,大别山东麓,滨临巢胡。国土总面积2100km2。东接庐江县,南临桐城市、潜山县,西连岳西、霍山两县,北界六安市金安区、合肥市肥西县。隶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根据安徽省《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91.5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23%。按平均侵蚀模数计算,则土壤侵蚀总量为132.39万吨/年。2008年舒城县选定龙潭河流域进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并于2008~2012年间就流域内有6条支流毛岭河、城冲河、姚家河、汤池河、阙店河和枫香树河,分别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在2008~2012年年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42Km2。

2.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

2.1严格执行建设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通知中的要求进行监管,切实把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公示制,承诺制。把目标任务、工程进度、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制定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严格验收制度。工程完工后,实施主持单位组织单项措施验收,提出阶段验收申请,由县水利局组织相关人员组成验收组进行阶段验收。验收合格的按标准兑付工程补助经费,对没有按要求施工,或达不到验收标准的不予补助,并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

2.2加强施工建设质量管理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质量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始终把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各项工程施工组织内明确一名质量管理员,负责对工程施工的各道工序进行自检自控;主要工序及重要隐蔽工程监理跟班作业,实施旁站、巡视等全程质量监督,每一单项工程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建设程序,每道工序实行“三检”制。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必须返工,其费用由责任人承担。真正做到规划科学合理,设计先进实用,施工按质按量,验收严格认真,确保项目各项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2.3实行项目公示制投工承诺制

施工前公示:该项目工程正式开工前,舒城县根据下达的投资计划、治理任务及批准的初步设计,在项目建设地点显要位置以公告牌形式公示,内容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责任人、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工期,中央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投劳数量,分项措施资金补助标准、预期效益等。投工方面以受益村为单位按“一事一议”办法,根据水土保持项目要求出具承诺函,实行投工投劳。

2.4加强预防监督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两手抓,建立健全了监督执法体系,加大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及时查处项目区内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按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包括计划建议书、初步设计、施工准备、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和管护等,进行了资料整理。对项目建后管理资料进行跟踪整理。

3工程建设

选择任务完成率、措施合格率和成果保存率3个指标来综合反映工程建设情况。从各年份实际调查统计资料来看,项目区建设任务完成率在95%以上,工程质量合格率、成果保存率也较高,工程建设准则层整体得分较高。但从调研掌握情况看,一些地方后期管护责任未切实落实到位,缺乏技术指导等原因,存在措施配套不完善、不合理的现象。

3.1突出重点、精品示范

为发挥重点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资金投入上相对集中,在在措施布局上突出紧凑,在工程质量上体现高标准、规范化、科学化,在目标上体现综合治理、生态防护、产业开发、科技示范,将过去的分散布局改变为收拢的版块设置,并根据乡村群众需要,选择能突出示范的区域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措施布局、为当地群众自发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样板。

3.2部门协作、互相推动

近年来,该工程工作人员积极与林业部门、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联系协作,通过协作,推动了油茶栽培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诸多相关项目与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间的互相带动、互相配套实施和有机结合。每次着手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及建议计划时,水保部门主动与林业、财政部门联系,选定地块互相沟通,针对有些坡式经济林地块产生水土流失,但在林业部门登记又是公益林,经协商,林业部门主动调整功能,配合建设水平梯田梯田推广油茶栽植。

3.3因地制宜、制定方案

工程建设效益是关键,质量是保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管理,认真落实批复的各项建设内容,除严格按照“四制”施工外,还通过精选工程方案、细选施工材料上下功夫,来提升工程质量。

3.4严选材料

重点建设工程施工在材料选择上,要求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前,必须上报材料的厂家,经监理核准后方可购买,对产品,我们要求先做出样品,检验合格后,方能生产。例如:水平梯田坡面水系衬砌工程中砼U型板,我们采用专业化生产,分批、分次抽检,对不合格产品,坚决退回或销毁。

4安徽省舒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效果

4.1实施效益

安徽省舒城县选取水土流失治理度、蓄水能力增加、保土能力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4个生态效益指标,粮食作物增产、谷类作物增产、单位面积经果林增收、人均增收、产投比5个经济效益指标,单位面积脱贫人数、特色产业面积增加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群众满意率4个社会效益指标来综合反映“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工程实施效益[1]。

4.2综合实施效果

综合工程管理、工程建设、实施效益3个方面的情况,安徽省舒城县从2008年开始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受政府重视,多年来围绕革命老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群众认可度高、积极性强,工程实施效果良好。项目实施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和促进农业增产、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明显[2]。

结论:

革命老区多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多为经济落后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多数难以及时、足额到位,成为影响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困难的项目,建议创新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工程建设[3]。

参考文献:

[1]程宝良,高丽.西部脆弱环境分布与贫困关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02):198-199.

[2]李小曼,王刚,李锐.水土流失与贫困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17,14(1):132-134.

[3]第宝锋,宁堆虎,鲁胜力.中国水土流失与贫困的关系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6,26(3):67-68.

论文作者:戴建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效果分析----以安徽省舒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为例论文_戴建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