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刍探论文

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刍探论文

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刍探

刘志秀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师附小,甘肃 天祝 733299)

摘 要: 关注藏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注重对藏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新藏区所需要的人才。文章针对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藏区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对策

西藏地区地理环境特殊,同时现在人们的教育意识日益增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藏区的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藏区选择在学校住宿的学生大多是牧区家庭的孩子,这部分学生离开家庭,不能再像在家中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及情感上的满足,容易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及教师应特别关注和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健康成长。藏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对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如何促进和推动藏区的发展是我国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促进藏区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如果从城市引入人才,那么一些城市人才与村民之间有可能因为观念、习惯等差异而产生矛盾,同时他们初到藏区,对当地情况不熟悉,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因而难以推进建设新藏区工作。如果人才来自藏区,那么他们则既了解藏区,明白改变部分藏区落后面貌最需要做什么,又能与村民很快建立融洽的关系。因此,建设新藏区需要培养藏区的孩子,将藏区孩子培养成为建设新藏区真正需要的人才。藏区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是一生幸福的保障。

二、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寄宿学生远离父母,没有父母的关爱,会在情感上有一定的缺失,缺乏安全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生甚至在与同学、老师的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产生孤独感,容易自我封闭。有时,学生为了尽快适应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学生就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成长十分不利。

(2)寄宿制学校教学环境相对封闭,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寄宿学生长期处于封闭的校园环境中,缺少课外娱乐活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在新课改背景下,藏区学校虽然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受藏区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往往更加注重学习。这种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心理问题。

(6)完善建筑市场,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建设市场,明确建筑市场的服务责任。加大进场交易的规范力,所有工程项目一律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有形市场的完善必将进一步打破行业的垄断和地方的壁垒,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1)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是最主要的力量。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将教学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共同提升。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从而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的情感缺失。第二,逐渐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疏导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倾听,教会学生宽容,让他们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加强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应该多开通去这里的航班。美国北加利福尼亚沿海紫海胆泛滥成灾,摧毁了那里的巨藻林,而巨藻林的消失则意味着生态系统的崩溃,许多人的生计因此受到威胁。看来中国游客还不够多,才有了这后果。

(2)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生走出家庭来到陌生的学校,生活上会感到不习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比如,学校可以将餐厅和寝室家庭化,让学生尽可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降低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同时,学校要尽可能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当发现学生有不适应的情况时,要及时给予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学生初入寄宿制学校时,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学校,毕竟父母的关爱是难以替代的。即使进入寄宿制学校,家长也要关注、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学校要及时或定期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来学校与孩子共同参加。这样做,既可以疏解家长与孩子间的思念之情,又可以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增强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藏区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到会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大到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当前,寄宿制学校在藏区正在不断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受到广泛关注,需要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索,进而为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为藏区人才的培养和藏区未来的发展添一把薪火。

陆徵祥遵循孔孟之道并始终不断地汲取儒家的智慧与教义,包括对上天的祭礼、孝顺父母和行善举。他独特的成长坏境及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使得他能以儒家的思想去看待基督教的优势。而他本身从一个新教徒到天主教徒的转变则因两个方面的缘由。其中,先是源于他恩师许景澄的影响,其后由于他太太培德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梁菊英,吕梅林.浅谈藏区寄宿制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 .文学教育,2017(11).

[2] 马存芳.青海藏区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 .民族论坛,2016(03).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3561(2019)23-0011-01

作者简介: 刘志秀(1970-),女,甘肃武威人,中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标签:;  ;  ;  ;  ;  

藏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刍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