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人”校规尽早消失论文_王佳友

让“雷人”校规尽早消失论文_王佳友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莱山初级中学 264680

一、校规制定:常怀敬畏与关爱

“雷人”校规频出,这个板子要着实打在校规制定者身上。个中原因不外乎“封杀管理”思想在作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律封杀,如为防止学生早恋,便出台“男女学生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的规定;为防止出现不安全事故,便出台夜间不许上厕所的规定。 此种“唯意志论”凌驾于师生之上,扮演决策者和支配者的角色,忽视被教育者的意见和权益。总而言之,校规制定者对校规的制定缺乏应有敬畏和尊重。

1.校规制定要常怀敬畏

校规存在意义何在?我认为校规存在有着三个层面的意义: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是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从中级层面讲,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成长;从最高层面来说,校规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秩序、权利、义务和责任,能培养学生的公民和法制意识。

校规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制定校规是一件认真而神圣的事情,校规制定者对此要怀敬畏之心。对于敬畏,明朝哲学家吕坤是这样解释的:“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校规制定要充分调查论证,不能“肆而从其所欲”,这样制定出来的校规才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2.校规制定要关爱学生

(1)校规制定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办教育要遵循规律,同样校规制定也有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校规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特征而制定,如儿歌体童谣校规:“铃声响,进教室,安安静静等老师;上课听讲要专心,先举小手再回答;积极发言大声讲,同学发言要听到……”这种校规比起“上课要专心听讲,主动参与,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种严肃、死板和硬邦邦的传统校规,不但琅琅上口、易记易背,小学生们在反复吟诵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容易养成遵规守纪、积极好学的良好习惯,而且给人以柔性的人文关爱之感。

(2)校规制定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权。

当今的学生成长在全新时代,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很强,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得到承认和尊重。校规要被很好地遵守,首先要深入人心,需要被学生高度认同,如果只有服从,没有最基本的认同,那就不可能内化为行为规范。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校规的制定,学生不仅容易接受并遵守,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制定校规不仅要求严谨,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听取学生意见,建立以关爱、尊重和公开为主要特征的校规制定和运行机制。

二、校规内容:注重规范与关爱

“雷人”校规一般内容要求苛刻、极端,语言表述和呈现形式生硬,对学生的成长不但没有起到指引作用,反而造成伤害。如:“夜间不准上厕所,有胆敢擅自去厕所解手者,罚!”“任何男女生交往务必遵循在明亮地方、5人以上同学在场。”“严禁随意出入他人教室、寝室,违者一经查实,给予全校通报。”

1.校规内容要规范

这里的“规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内容表达规范,二是内容合民风、守国法、相对稳定又能与时俱进。

(1)校规内容表达要规范。校规内容首先应告诉学生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次,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遵守,这会保障学生什么样的权利;最后,校规应告诉学生如果没有遵循会承担什么样相应的责任。例如,“学生不能乱扔垃圾”的校规可以这样规定:“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应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应乱扔垃圾。如果乱扔垃圾,不仅要拣起被自己乱丢的物品,而且要到校园里捡一袋子垃圾作为惩罚。”

(2)校规内容编排要一致。校规内容要合理、合法、稳定一致,校规内容除了要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外,还要考虑与受教育者的家规和上位法律规范的一致性,以及不同学龄段校规之间的一致性。好的校规既符校情,又合民情和国法,同时还要考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所有校规尽可能顺承一致,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与时俱进。

因此,要建立合法性审查机制,校规制定应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对不合理的内容提出修改要求,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同时还要自觉倾听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声音,确保校规合理、合法、稳定一致。

2.校规内容要体现关爱

(1)校规内容应包括权利救济。很多学校出台校规,学生只有无条件服从的义务,却没有权利救济的权利,投射出当今某些校规的专制和霸道。所谓权利救济,就是当学生觉得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或者是对学校的处分不服时,有机会陈述自己的想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规定学生怎样进行权利救济,应当作为校规的重要内容写进校规之中并无条件执行。

(2)校规内容还要指向心灵成长。传统校规内容一般只涉及仪容、出勤情况、行为等,只能维持正常教学秩序而已,对学生的心灵成长没有起到指引作用。某学校制定了“不靠谱”的校规,规定“学生每个周末回家必须与父母团聚,帮着父母做家务活;学生考试只准与自己纵向比,不得与其他同学横向比;学生每天必须保证八小时睡眠”,这看似“不靠谱”的校规却因为指引学生的心灵成长,收到了令人意料不到的效果。因此,好的校规一定要深入人心,指引心灵成长。

论文作者:王佳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让“雷人”校规尽早消失论文_王佳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