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综合学习的“课程群”建设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基于语文综合学习的“课程群”建设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群”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性论文,语文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它是语文学习的“必修课”。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

      比如,许多教师并没有分清“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之间的差别,语文综合性学习被人为贴上了“活动”的标签。很多教师常常将综合性学习做成一锅“大杂烩”,各种因素都有,但有综合却无整合。还有的教师将综合性学习过程与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人为割裂开来。

      这些都未真正理解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的意义,其实,“语文学习”总是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伴而生的。语文知识本身就综合了语言、文字、逻辑、文学、阅读、写作等多方面因素语文的外延包罗万象,综合了政治、历史、天文、生物等各学科知识,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和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学习是综合学习的过程。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有了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群”构想。

      以“识”为中心的悦纳课程

      “悦纳”一词,来源于佛教,前提是理解。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是突破口,但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因此识字要“提速”,就必须先架一条“高速公路”。我们在低年级开设了以“识”为中心的“悦纳”课程,基于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和独具魅力的生活场景编写校本教材,让学生掌握认识汉字的多种方法与途径;民间文学、诗词经典这些曾经“沉睡”的课程被开发出来,绘本阅读也进入了课程。

      1.研发地域性校本课程

      2011年,我们迈上了“词语串串烧生活真奇妙”的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化研究之路,以“识词”为线索,以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活场景为课程内容,借助历史、文化、人物、故事让孩子感知、理解、积累、表达,促进他们的昕与读、读与说、听与说,丰富生活经验,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2.唤醒“沉睡”的文化课程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课程意识被唤醒,但儿童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课程意识常常被淡忘。其实,儿童骨子里就喜欢睡前故事、成语接龙。随着儿童的成长,从诗经汉赋到魏晋之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都能让他们思接千载,神游八荒。

      (1)驱遗想象——周游民间文学。不管东方和西方,都有民间文学,这些故事浅显易懂,语言非常丰富,不管芝谜语、颠倒歌、还是童谣、歌谣,朗朗上口,不失为儿童学习语文的好题材,既帮助他们认识了汉字,又丰富了阅读。

      (2)巧妙联姻——畅游成语故事。成语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性,凝聚了汉语文化的精妙之美,历来受到重视和喜爱。读历史学成语,读论语学成语,读诗词学成语,读寓言学成语,规定时间写成语,成语接龙对对碰,这些都能丰富语言积累。

      (3)品读极限——遨游经典诗词。中华古诗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积累古诗词可以记住许多优秀的语言材料,储存大量的语言模式,可以调动感官,口心相应,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体验感悟,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

      3.引入适切的绘本课程

      绘本不是课本,也不是字典,它的价值也不在于有多少个字,而在于潜移默化带给学生审美的感受、想象力和人生态度。绘本是言语艺术和绘画艺术完美结合,让孩子在“听”与“看”的过程中去经历故事、理解内容,欣赏文学艺术的融合之美,可以给孩子们打开一扇阅读世界的窗户。

      以“写”为中心的通联课程

      孩子在低年级做了大量的悦纳课程,到了中年级,对事物、世界、他人就不仅仅只需“悦纳”,还需要和这个世界沟通、交流、判断、倾诉、表达,不再是以“识”为中心,我们设计了通联课程,它以“写”为中心。

      1.发掘“写”的路径

      寻求共通性必先立于语文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会阅读的孩子不一定会写作;写是一个再加工、再思考、再咀嚼的过程,从“读”、“识”到“写”,是个互补的过程。一篇课文的教学,有重点地读,边读边理解,远胜于漫无目的、翻来覆去地读,这种目标明确的“读写”至少有二三个优势:审美情趣的培育、思维方式的整合、知识体系的互补。

      (1)书信交流。书信是人类最古老的交流方式之一,可以让写信者平心静气、条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可以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感觉。既可以一封信构成一篇文章,也可以几封短信表达一个主题。既可以写信给爸妈,也可以写信给同学、朋友。还可以写信给自己喜爱的书中主人公,这种交流亲切、自然。

      (2)书面交际。儿童的自我讲述受生活背景、知识结构所羁绊,对话共鸣有难度,这就要寻找共同的话题,以“讲述”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写促说,培养良好的口语、书面交际能力,比如“关于春游的建议”、“为咱们班取个名字”、“聊聊我的一家”等,让学生把“写”变得像游戏一样愉快,呼吸一样自然。

      (3)数字故事。“数字故事”是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故事,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比如,《妈妈的笔袋》用了21张PPT,配以简短的文字和鲜明的图画,由于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欢。

      2.创设“写”的载体

      春游时,学生那叫一个痛快!可要把游玩的经历写下来,把游玩的心情表达出来,那叫一个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忽略了架设读与写的桥梁,仅仅停留于欣赏,没有让读走向写,没有教会孩子在欣赏中学会表达。

      (1)结构仿写。让学生从读到写,是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启发学生选准练笔对象,找到仿写的突破口更重要。

      (2)人称换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地表达。例如,学习了《水上飞机》,教师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向爸爸妈妈介绍,学生转换人称模仿《水上飞机》一文写得有模有样。

      (3)活动创写。小学生关注的点是局部的、零星的、片断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捕捉瞬间的东西、印象鲜明的东西,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增加写作素材的储备比如,教师请三年级学生拿着照相机、手机到屋前屋后拍一拍,观察照片加以适当想象,前后连贯有序地写一写。这样的创意写作大受学生欢迎。

      3.打开“写”的空间

      (1)走语文的路,开心灵的窗。“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这些写作内容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进行足够的语文内容设计,很容易上成主题班会或是演讲比赛,从而失去语文的内涵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契机。这就要求在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具体操作中添加人物资料素材的积累、写作训练等,通过走语文的路,顺利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2)搭艺术的台,唱语言的戏。“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的世界”等综合性学习,调动起学生的表演激情。教师不妨借此机会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语文元素融入本土文化中,搭艺术的台,让学生尽情展示的同时唱一出有“语文味”的戏。

      以“演”为中心的变身课程

      戏剧教育,在中国被理解为培养戏剧专门人才的教育,难以进入中小学教育,而在欧美国家,它却是在中小学广泛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韦爱诗认为戏剧至少能促进孩子八种能力:感觉能力、运动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感情能力、精神能力、社交能力和知识能力,这和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ener)提出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颇为相似。加拿大一些戏剧专家、早期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语言艺术家认为戏剧与读写能力的联系是全脑、全身、全方位学习的,儿童的想象表演技能和语言是同步成长的。所以,在经历低年级的悦纳课程、中年级的通联课程后,我们在高年级开发了“变身课程”,以“演”为中心,以故事和音乐为线索,将表演与音乐、阅读、美术、读写等学习领域相整合,以戏剧表演为媒介丰富和发展语言、动作、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增强每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豪感,从而实现读与写的自然转化,读与写的智慧变身。

      1.编写剧本,留住“言”

      童年生活中戏剧无处不在。民俗活动,孩子的游戏都是戏剧活动,在积累感悟语言的同时让游戏精神重返校园。不单纯以表演戏剧为目的,而是以游戏方式模拟人生;不单纯是一门艺术课程,而是培养完整的人。

      例如:高年级学习了独幕剧《负荆请罪》以后,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进行剧本的创作,以3~4幕为主,宜精不宜多,第一次尝试,可以选择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进行创作,分配好人物角色,熟练以后可以对课外阅读的书籍《夏洛的网》、《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等经典书籍进行创作。

      2.塑造角色,激活“意”

      儿童戏剧教育课程首先让老师通过丰富的表情、语言和动作,生动地讲述故事,鼓励孩子参与到故事中,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反馈理解,折射内心世界,这一过程没有对或错,只有无限的想象与无数的可能。

      比如,起始阶段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小树小草开始扮演,再到复杂一点的老虎、狼等动物,最后到故事的主人公,一点点摸索,一点点磨合,孩子们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进行争辩,这些都是在不经意间锻炼语言的绝佳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独白、舞蹈、故事情境叙述、自编自导自演,不仅使学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而且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3.演绎情境,升华“魂”

      当孩子们理解故事大意,开始参与到故事再现活动时,进入一个想象世界,孩子们可以自由舒适地探索语言、声音、感觉、表情、动作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自发地锻炼着语言运用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逐步学习与人合作的技能,培养团结、宽容、珍惜与感恩的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群”的建构为的是给儿童营造“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生活和创意”的环境,让孩子们在一个允许奇思妙想的领域中探索和实践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心灵自由、充满自信、有归属感,拥有无限创造力的未来社会的人。

标签:;  ;  ;  ;  

基于语文综合学习的“课程群”建设_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