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以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论文

简述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以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论文

简述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以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王 瑛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西方无产阶级政党夺取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他的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产生既有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影响,也有无产阶级革命运用失败的现实原因,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想。本文对文化霸权的实践哲学、市民社会以及有机知识分子方面做了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简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意识形态、群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 文化霸权;市民社会;意识形态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产生背景

(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失败为文化霸权理论带来了动力

两次工业革命之后,各国的势力此消彼长并且发生着变化,新资本主义国家要求瓜分世界而旧帝国主义国家却又不同意,因此各国之间的矛盾一直持续着,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欧洲无产阶级总结经验,组织了一系列革命,但由于工人的运动都具有单一性和暴力性,多以失败告终。葛兰西就开始结合国内和国际的实情来分析意大利的特殊性,并对持续失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深刻的反思,更重要的是新时期资产阶级已经减少使用暴力的手段,而是进一步使用文化来施加影响并扩大权威,这些给葛兰西带来了许多启发,意大利就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无产阶级发展的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因此文化霸权理论就应运而生。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为文化霸权理论带来了新萌芽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统治阶级思想的重要性,一个正确的统治思想可以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希望,相反一个错误的统治阶级思想,会使国家走向衰落,从而进行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道路。葛兰西继承了这些思想,并加以运用发展,成为忠实的理论践行者。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会带领无产阶级的革命走向胜利,一切革命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它是历史的世界之实在存在的成果,它是新的文明的开始”。在葛兰西的领导权等思想中,都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子,而在继承方面葛兰西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批判地继承,这就为他提出的许多理论带来了新的突破。

情况 7.2 若f3(v)=1,此时最坏的情况是v点关联8个6-面,一个(3,3,9)-面,v的非三角邻点均为3-点,且它们各自还关联着一个3-面。由R1,R2.1,R3.1或R3.2或R3.4及最坏3-面9+-点情形得

二、葛兰西文化霸权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霸权与实践哲学

在葛兰西的思想观念中,他认为,文化的概念不仅仅是包括文艺,而是囊括了哲学,同时也将所有文艺形式包括在内。我们知道实践哲学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并且对于理论也要有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因此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也是如此,他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造世界中是具有巨大的作用的,对于每一个方面都不应该忽视。因此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应同等重要,葛兰西提出,要想确立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作用,首先就应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以实践哲学作为指导的基础,指导人民群众,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影响。因此在实践哲学这一方面葛兰西注重用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并进一步取得文化领导权。

(二)文化霸权与市民社会

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中,不仅要以实践哲学作为理论基础,还要有市民社会作为逻辑起点,旨在通过市民社会取得领导权从而夺得无产阶级的胜利。葛兰西所指出的文化包括了许多方面应该产生的行动准则,所以他将国家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所取得的领导权称之为文化霸权。在他看来,市民社会不只是包括了物质关系,也包括了社会的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想要取得文化霸权的能力,不仅仅只是通过镇压和暴力革命的手段,而是需要被统治者自愿承认和接受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并达成一个信任与依赖的体系。因此在西方国家取得文化领导权比政治领导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无产阶级革命才可能会取得成功。

三、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一)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筑牢思想阵地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帮助无产阶级争取领导权,现在则为发展中国家抵制外来文化侵略提供了相当大的借鉴意义。他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政权,才能团结人民夺取胜利。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阶级,而我国一直以来就是奉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与本国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必须是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适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这就表明了意识形态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才能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我国文化安全意识。

(二)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带动人民群众发展文化的积极性

我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这就表明我国找到了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中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也为我们指明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应依靠的基础力量便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这就要更加重视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人民群众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因此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去参与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就尤为重要,我们拥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明显优势,所以我们就要为人民群众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让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百度诉奇虎案”中创设的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是我国法院近年在处理新型竞争行为的司法实践中最重要的法律创新,尽管理论上对其合理性仍存在争议。这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在该案再审程序中的支持,因此也被一些法院在特定案件中加以援引和适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98:100.

[2]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7.

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5-0272-01

标签:;  ;  ;  ;  

简述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以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