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_人民币汇率论文

2008年人民币汇率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币汇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7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出乎意料”地加快。截至2007年12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83%,是2006年3.35%升幅的2倍多。这大大高出国内外机构年初预测的升幅,因为市场普遍认为官方的底线是人民币一年升值不能超过5%。

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美元在2007年持续走软。随着次级债风波的爆发和蔓延,美元在下半年贬值进一步加剧,对主要货币的汇率在2007年11月份屡创新低。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美元主要货币汇率指数①,截至12月27日,美元有效汇率贬值9.5%,最多时贬幅超过12.3%。

人民币对主要国际货币也升多贬少。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外汇交易有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和英镑等5个品种。人民币对港币、英镑和日元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升幅分别为7.07%、5.01%和2.37%;人民币对欧元略有贬值,贬幅为2.85%(见图1)。在11月份,由于美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对欧元、英镑和日元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尤其对欧元贬值一度接近7%,并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

图1 2007年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升贬值情况②

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③相对稳定,并有小幅升值(见图2)。2007年,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在几乎所有交易日均高于2006年底的水平,全年升值2.26%④,占汇改以来有效汇率升值的一半。这表明,从名义有效汇率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步伐也在加快。2006年以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性明显减弱,参考一篮子货币稳定名义有效汇率的作用开始体现。

图2 2002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走势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与难点

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两年多以来,在自主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指导下,围绕汇率形成机制这一核心,涉及汇率水平调整、外汇交易品种、汇率管理等各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陆续推出,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为保持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

然而,人民币汇率机制还有待完善,汇率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改革的深化将会对2008年人民币汇率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走向真正的有管理浮动,要求人民币汇率有更大的弹性。尽管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由于人民币过去长期盯住美元,汇率行为有一定的惯性,实际运行中表现出与美元的相对稳定关系,有管理的浮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比较图1和图2可以发现,相对于名义有效汇率,人民币的美元汇率似乎更为稳定。正因为如此,2006年国际货币基金依旧将中国划入传统盯住美元,2007年将中国划入爬行盯住。这一方面表明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所扩大,另一方面表明人民币离真正的有管理浮动还有一定的距离。未来的汇率改革,要协调好有管理浮动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关系,协调好汇率浮动与汇率稳定的关系。

第二,汇率安排中大国意识缺乏。人民币汇率被称为是自2002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共同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历次中美经济交锋中,言必提人民币汇率问题。在美国的推动下,2007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实施汇率新政,引入汇率根本性失衡、外部不稳定性等概念,使人民币汇率问题多边化。11月底12月初,中国与欧、日、美高层经济对话相继在北京举行,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是焦点。这一方面表明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来转嫁危机,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人民币汇率政策产生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大。根据“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不仅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还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同样适用,考虑人民币汇率安排要有大国意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作为一个大国货币,汇率要有独立性,不能依附于某一种货币,避免授人以柄。这样做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第三,升值预期惯性顽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升值,没有带来升值预期的减弱,相反升值预期似乎不减反增。追根溯源,基本匀速的小幅稳步升值方式助长了升值预期。人民币汇率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政府对汇率行为管理过严,往往采取进二退一的小步走策略,升值成为进一步升值的信号。另外,国际压力也强化了升值预期。升值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升值预期,它是滋生泡沫的温床。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泡沫,根源就是升值预期惯性。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尽管日元快速升值,但是升值预期仍然存在。长期存在的日元升值预期加上错误的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导致日本陷入零利率的流动性陷阱。国际收支顺差和低利率导致流动性膨胀,而升值使实体经济中投资机会下降,流动性进一步相对过剩,过多的流动性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飙升,最终形成泡沫。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各种泡沫的迹象,如资产价格上涨已经取代汇率升值、利差,成为吸引资本流入的首要因素;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容易出现流动性陷阱。如果不及时调整有关政策,极有可能步日本的后尘。

三、从紧货币政策中的汇率作用

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8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是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经济增长偏快,物价上涨较快,固定投资增速难缓,都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源头。200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并呈现不断扩大趋势。2007年前9个月,外汇储备就猛增3673亿美元。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外汇储备规模,货币政策操作将依然处于被动对冲的地位。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也是一种失衡。过去的一个共识是,国际收支顺差是国内经济结构和内部失衡的反映。现在的发展态势表明,外部失衡具有反作用,已经严重影响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等内部均衡,加剧内部失衡的程度。

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有新思路。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明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五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央票净增约1万亿,但依然没有彻底抑制流动性继续增加的趋势,9月末基础货币余额比年初增加1万亿,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8%,比上年同期高0.28个百分点。因此,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单单是加大调控力度,更要扩大调控的广度,统筹兼顾内外均衡,把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汇率政策是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在从紧的货币政策框架下,汇率政策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近年来的贸易顺差主要得益于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生产力的释放,国际产业的转移,以及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根源不在人民币汇率。尽管升值很难逆转这种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贸易顺差趋势,但汇率升值有利于遏制顺差增长的势头,从源头上缓解流动性的被动投放。

第二,实际汇率的调整可以通过名义汇率和物价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两个途径之间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即名义汇率的升值,能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国际市场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升值能够降低进口原材料的人民币价格,缓解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第三,由于汇率和利率的联动关系,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适度加快。当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中国人民银行预计2008年CPI将上涨4.4%,如果使利率保持在正的水平上,那么加息还有较大的空间。在美联储可能继续减息的情况下,人民币进一步加息会带来一定的升值压力。

四、2008年人民币汇率动向

就汇率机制改革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度放松汇率管理。政府逐步从市场博弈中淡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让市场真正成为参与者之间博弈的场所。可控性原则就是将汇率改革带来的风险控制住,而不直接控制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

第二,提高汇率弹性。扩大银行间市场的汇率波动幅度,如对美元的波幅从目前的0.5%调到1%,让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使汇率能及时反映经济基本面和市场因素的变化,汇率机制能够容纳特定时期中汇率走得更快些,避免市场预期对政府意图和政策的依赖。鉴于汇率升值主要取决于日间汇率变动,可以放松日内的汇率管理,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汇率中间价上。

第三,明确稳定有效汇率的政策目标。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把有效汇率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这既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汇率调节实体经济的需要。

第四,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框架。为反映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变化,要对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区间进行定期评估,如每3个月评估一次,以保证所设置的汇率目标趋同于均衡汇率或者官方可接受的汇率水平,使升值或贬值压力得以释放。

第五,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继续完善银行间市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发挥做市商的作用,进一步活跃现有的即期、远期、掉期、互换等交易品种,尝试引入期货、期权等新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品。放松对银行挂牌汇率的管理,鼓励银行创新,引导场外市场发展,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避险工具。

就汇率水平而言,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汇率波动会加大。这不仅体现在每日交易中,也表现为非匀速升值模式,即某一时期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而在另一时期出现相反的行情。从宏观调控的需要看,人民币全年走势会和以往先慢后快的节奏有很大不同,上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可能快于下半年。

第二,升值步伐将有所加快。这里的升值加快是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根据经验,要使汇率显现从紧效应,名义有效汇率至少升值5%。考虑到2008年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其他配套的结构性政策,汇率升值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出口行业会产生明显的紧缩压力。

第三,对主要货币将全面升值。2008年国际外汇市场上不会出现过去一年里大升大贬的动荡格局,主要货币汇率将处于盘整状态。如果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那么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值。

第四,对美元汇率将落在一个较大的区间中。目前美元汇率处于历史的低点,美元继续贬值的风险主要来自美国经济增长下滑、次级债风波蔓延等,美元贬值也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对外债务,但是美元继续贬值会损害美国的长远利益,包括动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因此不排除美元止跌回升。考虑到美元汇率的不确定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落在6.6到6.8之间。

注释:

①美元主要货币汇率指数是选取欧元、加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澳元和瑞典克朗等7种货币,以贸易额为权重计算出来的美元有效汇率指数,是最能反映美元汇率市场压力的美元指数。

②理论上应该以上一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为基础计算汇率升贬值率,但国内大多以年初第一个交易日为基础。为了保持和其他研究的可比性,本文也采用国内通用的方法。

③本文是以2005年7月22日为基期100,根据贸易关系选取美元、欧元、日元、港币、韩元、澳元、新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铢、俄罗斯卢布和新台币等11种货币,以贸易额为权重,用几何加权平均方法计算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

④由于数据问题,2007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起始于1月9日。如果以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为基础,2007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74%。

标签:;  ;  ;  ;  ;  ;  ;  ;  ;  ;  ;  ;  ;  ;  ;  ;  

200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_人民币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