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我的爱论文_王红卫

我的学生,我的爱论文_王红卫

王红卫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和街小学 255300

一、以生为本,付出师爱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教育学生,首先会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跟他们成为朋友,站到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心、交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于班里的问题学生,我总会蹲下来跟他说话,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认识不足、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高同学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小男孩,他父亲常年在外当兵,母亲带着姐弟两孩子,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没有养成足够好的习惯,孩子放任惯了,也不服从管理。有一天晚上,因为他犯了错误,妈妈批评他,他不接受,妈妈说了一句过激的话:“你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没想到他竟然收拾收拾书包,背着出门了。家长打电话向我求救,我急忙和家长一起寻找孩子,最终在一个桥洞下面找到了他。孩子却说:“回不回家,我还要考虑考虑……”见此情景,我好说歹说才把他劝回家去。为此,我坚持每天放学后留下孩子谈心……孩子终于意识到了老师和妈妈对他的爱,保证再也不离家出走了。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我们班里有五十多个特别有个性的孩子,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为了了解每个人的情况,每天学生们一到校,我就要就出现在教室里;早读课,我要去教室领读;学生上课,我有时会在教室外转转,监督一下这群孩子;课间操,我带领学生到操场练习,要他们强健体魄;即使是上体育课,我也要将队伍排列整齐带出。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须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不挖苦讽刺他们,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就每天下午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清洁卫生;让他们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我便在闲暇之余多读书充实自己。

谢同学是一位个子高高、白白净净的小男孩,最有特点的是这孩子的眉梢是打卷的,在我教过的孩子和认识的人中,还是第一次看到眉梢长得这样奇特的孩子。这孩子办事特别有自己的想法,我有时很难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一次他早晨到校又迟到了,我严肃地问他:“你怎么又迟到了?”他说:“我困啊,起不来!”我说:“别人都能起得来,就你起不来啊?”他瞪着眼说:“你起得来,你5点起床,6点到校,你能做得到吗?”我一愣,随后坚定地说:“我能做得到!”他说:“王老师,说话得算数!”我说:“当然,如果我能坚持两个星期,你今后就得按时到校!”他说:“可以。”回过身来,我也有些为难。但我想:“我既然已经答应了学生,我就能做得到,一定要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在以后的两个星期,我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6点到校,并且每天都向谢同学“汇报”,每次他会很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两个星期过去了,我再次找到谢同学:“王老师答应你的可做到了!”他搔搔脑袋说:“我答应您的,也会做到!”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我以一位母亲的大爱,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谢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了厌恶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他努力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同学。

张同学乍看上去是一个很平凡的小男孩。下课后的他特别顽皮,经常与同学打闹;可是一上课就蔫了,生字不认识,汉语拼音学了一年多也不会……每节课我都单独教他,甚至放学后留下来对他进行单独辅导,可是学习效果一点不明显。怎么回事呢?与家长联系想看看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于是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带回诊断书是:建议接受特殊教育。这对于他们那个家庭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家长伤心地对我说:“王老师,你就不要管了,他学不学的随他吧。”可是我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我知道家长对孩子那种期望,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啊!于是我便告诉他母亲说:“尽管现在孩子的智力上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也不应该放弃。中国有句古话叫‘笨鸟先飞’,况且智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进行弥补的。所以我们要尽我们的最大努力。”现在我也是对张同学进行以鼓励为主的教育,用心欣赏他的每一点进步,培养他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每当张同学多认识一个字、多读一段文字,都会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不少老师抱怨,后进生可谓软硬不吃,朽木不可雕也。不知你可曾反思过自己是否真的决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如果你希望自己一点示好、一点鼓励、一句话就可以让对方转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你的心浮气躁实际上也暴露了自己功利主义的目标,而并非基于对后进生的关爱。失误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还有可能很长。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他们内心的种子,尽管他们尚未破土发芽。对后进生的教育我们往往走入两种极端:要么一味棒喝,眼里融不进沙子;要么委曲求全,一味放纵。两者的效果都不理想。对后进生的教育既要有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所谓原则性,就是学生犯错一定要严肃指出,只有如此才能树立问题学生的是非观念,没有原则的包容就是纵容。所谓灵活性就是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学生近期的进步之处,有时甚至可以大张旗鼓地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注自己、欣赏自己的,从而让学生有更进一步的动力。

论文作者:王红卫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  ;  ;  ;  ;  ;  ;  ;  

我的学生,我的爱论文_王红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