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用虚假原材料购销增值税的审计切入点_抵扣进项税额论文

企业利用虚假原材料购销增值税的审计切入点_抵扣进项税额论文

对企业利用虚假原材料购进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审计切入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项论文,税额论文,切入点论文,增值税论文,原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们对一些企业审计时发现,有的企业存在利用虚假购进原材料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问题。企业存在虚假购进情况,一般采取虚增进货数量或虚增原材料金额两种途径。如果是虚增进货数量,则会造成有账无物或账多物少。如果是虚增金额,则会造成原材料价格偏高。有的为了解决虚增材料数量问题,就从生产领用材料上做手脚。对此,我们的审计方法是:

对虚增进货数量的审计方法

虚增进货数量,则会造成有账无物或账多物少。这样,我们可以采取实地盘点的方法,通过账实核对,就可以发现材料盘亏情况。如果存在此类情况,就要查清是否是虚购造成材料盘亏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不必过多参与具体的盘存工作,参与监盘就行了。对材料监盘。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麻烦。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的材料管理比较复杂,要充分考虑到可能退货、延迟纳税等因素,如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早已入库,因尚未收到供货方开具的发票,往往不作暂估入库处理;采购原材料的退回由于手续不全等原因未作账务处理等。这些复杂情况往往造成了账表不符、账账不符或账实不符情况的出现。而且,一般审计人员往往只是在结算日以后的现场外勤审计时抽盘材料,而实际上会计结算日与审计盘存日的间隔时间内又发生了材料收发业务,这又使得材料“倒推”计算更为复杂。那么,如何做好材料监盘工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企业因各种原因未入账的材料收发单据,督促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规范材料核算,做好材料盘存的基础工作。

2、要求参与监盘的审计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做好材料监盘工作;同时在实施监盘前,充分与企业沟通,做出操作性较强的审计监盘方案。

3、尽可能安排在被审计单位组织会计结算期盘点时进行监盘工作,以减少工作量和时间性差异。

4、实施监盘时,不仅要核对材料数量,更要关注材料的质量。

5、做好会计结算日与审计盘存日的间隔时间内发生材料收发业务的核查工作,防止企业利用此时间段的材料收发业务作假。

对虚增原材料金额的审计方法

虚增金额,则会造成原材料价格偏高。据此,我们可通过以下办法做出职业判断,形成审计结论。

1、对原材料的购进价格进行检查。主要通过互联网查询或者采用到材料销售单位调查了解等办法,掌握被审计单位所耗用的几种主要规格的原材料在各个时期的市场价格,再比较被审计单位实际耗用相关规格原材料的同期购进价格,从中发现异常情况。

2、对比检查原材料上年转入价格。一是对每月的加权平均单价均高于当年度各月的实际购进价格,而且每月的加权平均单价逐月降低,逐渐接近当年度的实际购进价格。对发现的此类情况,就可能是上一年度的购进价格偏高。为了证实该情况,就需要上网查找上一年度该规格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或者到有关原材料销售单位调查了解价格等办法:二是对存在上一年度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与本年度基本相当、但年初滚存的该原材料的价格比市场价格偏高的情况,就要对被审计单位上一年度相关的三级明细账进行检查,查找被审计单位上一年度购进该原材料的价格有无比正常购进价格偏高情况。

对生产领用材料的审计方法

1、检查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项目的购进和申报抵扣情况。一是检查几种主要原材料购进的日常核算、货款支付及进项税额的申报抵扣,以从中发现异常。二是检查一些低值易耗品和办公用品等小额进项税额的核算和抵扣;三是分析企业被检查年度增值税税负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从中发现有无虚假购进原材料的迹象。

2、检查生产消耗情况。一是将企业的领用材料数同生产产品的数量对比即可查出结果、得出审计结论。二是采用对比方法,将企业本年度各月份之间生产领用材料数进行对比;本年度领料同其上年度、甚至是前几个年度的生产同规格产品领用材料数比较,以期从中发现疑点。还可以将该企业生产领用材料情况同生产同类型、同规格产品的材料耗用情况对比,以从中发现问题。

3、如果企业采购和领用的材料,从账上看是以前年度没有采购过的,无法确定其价格高低和生产消耗的多少,一是对价格进行检查,可参照对原材料金额的审计方法。二是对生产领用情况的审计,可查询其产品是否进行了工艺改造而采用了新材料,通过分析其产品生产工艺来确定新购进的材料是否是生产必须用的,如果不是生产用料,就存在虚假采购和领用的嫌疑,可辅之以调查出具发票单位和同有关人员(如采购、领料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座谈等方法,确定采购和领料的真实性。

标签:;  ;  ;  ;  ;  ;  

企业利用虚假原材料购销增值税的审计切入点_抵扣进项税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