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过程与信息过程_大脑结构论文

论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过程与信息过程_大脑结构论文

论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过程和情报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论文,信息论文,情报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研究信息现象的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社会的挑战。面对挑战,国外有人建议将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作为情报科学理论的基本实体,并认为倘若将情报看作一种活动,那么它就是将自然物质与知识相结合,并使之成为资源的一种过程。我们认为,信息作为悠关事业成败的一种战略资源,是情报和知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情报是人和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活动或过程的产物。信息、人和情报构成了情报过程的三大要素。布鲁克斯方程K(S)+△I=K(S+△S)描述了情报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情报作用下所产生的后效,揭示了知识的增长过程,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个知识过程方程。在信息环境下,我们更关心信息和情报的关系。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进行扬弃,通过分析信息和情报的概念,建立信息和情报方程。

1 情报和信息的概念

对情报和信息的概念的理解,由于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因人而异。然而要探讨信息过程和情报过程的规律,对情报和信息概念的讨论是不可避免的。布鲁克斯对情报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所依据的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是唯心的,因此有先天的不足。用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情报科学提供科学的哲学基础,无疑对我们更客观地理解信息和情报的概念是大有帮助的。

1.1 客观知识世界是否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一般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及其成果中。人的思维活动属于主观精神世界的活动,人的思维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记载有知识的各类文献,更全面地说,还通过人造物体如工具、建筑等体现出来。知识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接受的信息在人的大脑中的结晶,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规律的反映。而人造物体是对人类知识的检验和应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波普尔认为存在独立于客观物质世界(世界1)和主观精神世界(世界2)之外的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波普尔所说的客观知识世界实际上就是通过文献和人造物体被记载下来或体现出来的人类的思维成果。而相对于记载下来的思维成果,还存在储存于人的大脑中未被记载下来的思维成果即波普尔所说的主观知识世界。所以说,所谓的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的区别在于载体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客观知识的载体是文献(包括目前出现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主观知识的载体是人的大脑。但是,对个体来说,个体的主观知识远远小于人类有记载的知识的总和,似乎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相对于主观精神世界还存在一个客观知识世界,其实这是认识上的错觉。所谓的客观知识实际上是记录下来的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作为具有自主性的客观知识世界是不存在的。

1.2 思维信息世界概念的引入 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从本质上讲属于唯心主义多元论范畴。但是,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了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概念。这对于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决定于客观物质世界,但是波普尔所描述的三个世界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都具有信息性。信息是物质的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和信息性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将客观存在的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不妨称之为客观信息世界,那么从信息的角度出发,对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可将信息世界划分为物理信息世界、思维信息世界和知识信息世界。物理信息世界包括宇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思维信息世界反映的是人的大脑活动,知识信息世界反映的是记载下来的人类社会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主观认识。信息和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一样,会经历一个由产生到灭亡的过程。人的主观思维信息更强烈地表现出信息的这一特性。信息世界有生有灭,现象纷杂,给我们认识信息世界的规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信息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之一,人和信息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规律的认识。物理信息世界、思维信息世界和知识信息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人类的信息环境。

1.3 信息方程的建立 在信息环境内,信息的交流是普遍存在的,就科技交流而言,分为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正式交流其实是思维信息间的交流,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也可以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的远程交流,如电话计算机网络;非正式交流是人和知识信息及物理信息间的交流,如读书、看报、参观访问等。目前出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上的交流视交流的目的不同既有正式交流也有非正式交流。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是并存的,如参加一个博览会,除了观察之外还要进行对话等。根据以上所述,我们知道信息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知识信息是信息的一部分。

从信息交流的角度看,人是信息活动的主体,用于交流的信息会引起人的思维信息的变化,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呈结构化排列,更准确地说用于交流的信息会引起人的大脑的思维信息结构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用方程式定性表达的话,应为:T(I)+△I=T(I+△I),其中T(I)为思维信息结构,T(I+△I)为新的思维信息结构,(I)为被吸收了的信息。如果对知识信息而言,这一方程应为:K(I)+△I=K(I+△I),表述了知识信息的增长过程。在图书馆和情报科学领域,我们采用图书分类法和叙词法对知识信息进行组织,而新学科的出现往往会改变分类法和叙词结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信息会改变知识信息的结构。建立此方程克服了布鲁克斯方程的不足,使得方程内的各量可以用同一单位来表达。那么(I)是不是我们所说的情报呢?在这里我们需要界定一下情报的范围。首先,情报是谁产生的呢?我们当然说情报是由情报人员所生产的。因此,情报是情报人员的产品。我们把情报人员放到信息环境中,情报人员也要和信息发生作用,情报人员通过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获得信息,然后根据特定情报需求,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后,形成信息产品。应当说,这一信息产品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报。情报是人的思维过程的产物,如果这一思维产品仅存在于情报人员的大脑中,我们称之为零次情报。如果这一思维产品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方式如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就构成了一次情报。情报必须依附载体而存在。情报是信息的凝结和重构,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我们称之为情报信息(intelligent information)。情报信息被主体吸收后,由于其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可能激活主体的思维神经元,引起思维信息的重组和融合,从而引起主体思维信息结构的突变,其结果是影响主体的决策倾向。由此可见,情报可能改变事物的运动方向,因此,战略性是情报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I有两层含义,对个体而言,是指信息增量;对情报人员来说,△I表示被主体吸收的情报信息。信息工作因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创造信息环境,一是提供情报信息。处于信息环境中的个体通过不断地吸收信息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维信息结构,到一定程度时,引起个体思维信息结构的突变,产生全新的思维信息结构。决策者得到情报信息后,其思维信息结构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甚至是突变。信息工作因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创造信息环境,创造条件使个体或群体利用信息资源;一是提供情报信息。

2 情报过程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情报产生的后效是引起主体思维信息结构的变化甚至是突变。影响情报产生的因素有哪些呢?情报是战略性的信息产品,是思维过程的产物。所谓过程就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那么,情报过程就是将信息转化为情报的一组相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资源包括人员、设备、技术和方法。情报过程的要素包括信息、情报和资源、根据控制论原理,我们可将情报过程用函数来表达:

n

I[,t]=F(s)∑I[,i]

i=1

n

其中,I[,t]为情报信息,F(s)为传递函数,∑I[,i]为源信息。在一i=1

般的信息检索系统,传递函数就是布尔表达式,其性质为一过滤函数,所检出的信息是源信息的一部分。就情报的形成而言,这一函数要复杂的多。情报信息和源信息间的关系远非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传递函数的性质除了信息过滤外,还应包括信息的融合和分析,涉及到人的大脑的思维结构。不过我们可以定性分析情报形成的各要素。首先是源信息,源信息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情报的形成;再者,人的大脑的思维信息结构,所用的情报研究方法也是影响情报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情报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情报人员的思维信息结构,是搞好情报研究的关键。

3 结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进行必要的扬弃,通过引入思维信息结构概念建立的信息方程,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解释信息和情报现象,为进一步澄清情报、信息和知识的概念提出了新的途径。

标签:;  ;  

论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过程与信息过程_大脑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