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儿童的良性错误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处理儿童的良性错误_亲子成长论文

怎样对待孩子的良性错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错误论文,怎样对待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春天到了,公园里、田野上,到处都是翱翔的风筝。读小学二年级的杨峙眼馋极了,他多想也有一只风筝。路过十字街头时,那里正有风筝在卖,一问,要10元钱一只。就这么几根竹骨子和一点薄纸一根细线,这么贵。杨峙仔细地看了看,决定回家自己做。找到材料后,他马上动手,先劈竹子。竹太长,要截短。他就把竹放在地上,举起刀用力地劈,可是不准确,没有劈在想劈的地方。于是,他找来一个榔头,把竹子放到西餐桌上,刀搁在要劈的地方,然后对准刀背,高高地举起榔头,使劲地敲下去,“砰”,竹子是劈断了,可铺在西餐桌的大玻璃也彻底地碎了。杨峙惊呆了,他知道这块玻璃的价值,他想:这回母亲非把我打个半死不可。怎么办?他想把他重新拼起来,可不管怎么拼,裂缝非常明显,他拿来透明胶布粘贴,也无法掩盖。他只好拿一块旧毛巾把它盖住,自己悄悄地躲到一角。不久,母亲来了,她发现碎裂的大玻璃,找到儿子厉声问道:“是不是你弄坏的?”杨峙哇哇地哭了。母亲没说二话,抓住儿子的手臂,在他的小屁股上狠狠地一顿痛打,直打得他哭不出声来。

杨峙把大玻璃敲碎了,这显然是一个错误,他母亲这样对待儿子的错误到底对不对呢?值得商榷。孩子犯的错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恶性的,即明知不对,却偏要干,如偷拿别人的钱物,打人骂人,故意骗人,占别人的东西等;另一种是良性的,即动机是好的,但在实践上由于无知或者由于不得法而铸成了错误,像杨峙敲碎大玻璃之类就属于良性错误。在孩子所犯的错误中,良性错误占了很大的比例。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良性错误呢?

从观念上,家长必须有这样的认识:一、犯此类错误未必是一件坏事。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犯错误是必要的副产品,如果过分的在意表面的对与错,不在意它的深刻的内涵,不去思考对与错的原因,是不会获得创造性答案的;二、没有错误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才。著名哲学家怀特·黑德曾说过,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大多数中国的父母却不许孩子犯错误,尽可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这种紧箍咒很可能扼杀孩子的独特创造与大胆实践,在人生的旅途中,教训与经验的价值许多时候是相等的;三、没有错误,就难有成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告诫家长:“要求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万无一失,也许就是新思想的最大障碍。”我们要能够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错误,把错误看作是一种新的起点,引导孩子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

从实践上,对孩子的良性错误,家长可以这样做:一是耐心等待几分钟,不要一发现孩子闯了祸,犯了错误,就立即大发雷霆,就暴跳如雷,甚至施以拳脚。要耐心等待几分钟,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与家长平时的教育有没有关系?家长该不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二是俯身提问一二三。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不妨俯下身去,仔细地问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这样做能行吗?现在出现了这样糟糕的结果,你看该怎么办?让孩子清理出头绪来,让孩子自己找一找原因,仔细地回想一下过程,总结出一些刻骨铭心的教训;三是态度明朗谈看法。待孩子有了一定的思考后,家长可谈谈自己的观点,肯定他的动机,指出他错误之处,谈观点时,要尽量做到一分为二。比如对上面杨峙自己做风筝这件事,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他知道这里的价值关系,买还不如做:他不是想父母讨钱去买,而是自己动手,敢于大胆实践,这种精神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凭这两点,就应该充分肯定。他的过错就在于不知道选择地方,不知道玻璃的承受力,不会判断事物之间的力量关系。四是共同商讨如何办。错误已经出来了,总得想办法补救,怎么补救呢?不妨共同商量商量,让犯错误的过程成为锻炼思维的过程,解决难题的过程。

对孩子的良性错误,最忌的是这样三种做法:一是结果决定论,就是只看结果不讲动机,结果不好,动机也否定;二是因噎废食论,因为被开水烫了,以后就不准他与开水接触;因为用榔头砸坏了玻璃,以后就不准他拿榔头;三是缺乏理智,只晓得惩罚,不知道具体分析。

标签:;  ;  ;  

如何处理儿童的良性错误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