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疗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滕健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200072

摘要:目的:分析芳香疗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例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芳香疗法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前后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芳香疗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态势、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关键词:芳香疗法;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

前言:患者除了治疗疾病本身,心理精神支持也越来越受到医院重视,逐渐被纳入医疗服务内容。患者住院后,承受病痛折磨,改变正常生活方式,社会功能缺失,疾病治疗之外,还需要精神抚慰和心理照护。

芳香疗法(Aromatherapy)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疗方法,将自然植物中芳香成分进行提取和淬炼,通过内服或外用, 将植物的芳香物质吸人体内, 同时辅以心理催眠、精油抚触等放松技巧,发挥芳香物质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作用, 用于减轻、预防或治疗人体某些疾病的干预治疗方法。[1]主要方法有吸入法、涂抹按摩法、浸泡法和口服等。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分析认为与患者心理态势的改善带有关联,也与脑组织活动等因素相关。受到疾病困扰,大部分患者的心理态势、睡眠情况和生活质量不佳,借助芳香疗法可予以应对,我院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0.7±4.2)岁。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5±4.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以药物进行疾病控制,并做病情跟踪和监测。观察组额外行芳香疗法。住院患者接受医务社会工作者和芳香志愿者的辅助干预治疗。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选取无过敏反应、患者可耐受且较为喜爱的植物芳香剂,熏香、喷雾剂等均可,每天于生活环境内喷洒或燃烧对应芳香剂,每周予以一次精油抚触按摩,持续1个月。由医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协助患者进行芳香剂的选取和使用,避免选取存在副作用和刺激作用的复合制剂。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前后变化。焦虑评分以SAS量表表达,抑郁评分以SDS量表表达,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达,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表达。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前后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接近,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较理想,见表1:

2.2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前后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生活质量接近,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较理想,见表2:

3.讨论

芳香疗法与音乐治疗、绘画疗法等带有相似性,均强调以手术、药物之外的方式改善患者病情,该疗法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法国化学家在薰衣草相关研究中初次论及芳香疗法概念。现代医学界在研究中获取了较多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结果。有学者发现,复方精油用于芳香疗法中,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2]。也有学者在针对护理工作的研究中发现,芳香疗法有主与改善患者的心理态势[3]。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类似,在干预前各指标差异接近的情况下,芳香疗法的运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芳香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患者神经系统、大脑组织作用等多个因素存在关联。芳香疗法利用鼻腔这个通道,一方面,精油所携带的芳香分子进入机体,透过机体分泌系统、血循环系统的调控,诱导神经化学物质的释放,使脑神经、脑细胞的活跃态势得到改善,它的作用机理是植物化学产生的药理学属性。另一方面,气味所携带的芳香讯息刺激大脑的边缘系统,如边缘组织对记忆、情绪的调控作用较为突出,也影响机体运动功能和脑皮质反应,从而产生情感、记忆的心理学属性,有助于促进睡眠、改善情绪。因此,芳香疗法并非由单一途径实现,而是心理和生理上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嗅觉器官的直接参与,达到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的舒缓和疗愈的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芳香疗法干预后,情绪和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证明了该疗法的积极作用,后续工作中,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深入程度,尝试进一步明确阐明芳香疗法的机理,为其进一步运用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芳香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态势、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后续工作中可予以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慧光,丁春.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 ( 1):26-28.

[2]李芷悦. 抗疲劳复方精油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3]宋艳琴,张琳,陈柏君,等.中医芳香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06):91-93.

论文作者:滕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芳香疗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滕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