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困境分析-以云南景颇族为例论文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困境分析-以云南景颇族为例论文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困境分析——以云南景颇族为例

徐林平 郭 秀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系,云南 芒市 678400)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景颇族家庭教育滞后已经制约了景颇族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云南德宏景颇族家庭教育情况,探讨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让每一个景颇族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景颇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

关键词:景颇族;家庭教育;困境

景颇族为云南德宏世代跨境而居的山区少数民族,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景颇族从历史上就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农业生产落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成为“直过区”。德宏州境内的景颇族分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波拉五个支系。据州统计局2016年底统计数据:景颇族有 14.1万人居住于德宏州内,主要与傣族、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等世居民族聚居于州内的5个县、市,其中陇川县分布最多,称为“景颇族之乡”。

一、德宏景颇族家庭教育的现状

景颇族的传统教育是在家庭或本民族社会中进行的不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的一种自然教育,从受教育的场所看,可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家庭生产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社会教育中主要是景颇族年轻者向年长者学习某些技能和知识,拉弓射箭、婚丧嫁娶等,从而传承民族文化与习俗;景颇族除了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外,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宗教教育成了其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中表示方位向第n组子脉冲回波,即为噪声序列;δn∈Na×1为重构的第n个方位像信息;Hn∈Na×Na为方位向重构稀疏基,且Hn的构造方式为

选择SPSS23.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构成比、率、百分比表示,对比使用χ2检验与t检验,检验水准为ɑ=0.05。

景颇族属“直过民族”,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景颇族孩童在校的学习成绩不佳,存在厌学、逃学、学习韧性不足,九年义务教育后辍学现象较多,更有甚者大专即将毕业仍旧辍学。传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冲突,主要表现在语言、教育方式等的冲突。家庭教育作为其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以打骂代教,或放任不管,甚至溺爱、姑息迁就。与此同时,教育水平及教育质量等资源配置与景颇族人民发展的需求存在矛盾。

德宏境内大部分景颇族长期居住于山区、半山区,环境决定了景颇族居民要有较高的生存技能以维系繁衍生息。根据调查,超过75%的家庭的子女平时有空都要帮家里做家务或农活。景颇山区主要栽种的经济作物是甘蔗、草果、坚果、烤烟等,具有季节收益性;民俗类活动主要是目瑙纵歌、制作一些民族手工艺品等,这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颇寨子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定位,辍学在当前的景颇族学生中较为普遍。在调查中,对于当地景颇学生辍学现象,认为严重及比较严重的占到了85%,只有15%的受访者觉得不严重;对于辍学的原因中,有33%的认为读书没有用,打工比较实际,25%的由于家庭贫困、兄弟姐妹多,家庭负担较重,这其中有部分是因为自己厌学,无心读书自动退学。大部分景颇族学生小升初后,要到镇上或县里就读,由于语言环境的变化,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就算勉强初中毕业,成绩也不理想,辍学就成了最后的选择。

二、德宏景颇族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

1.家长的教育理念、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关系上的血缘性、生活上的依存性、交往上的频繁性等特性,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尽管有些家长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家庭教育的职能并未理解,导致家庭教育职能错位,这也是很多家长认为学校教育的职责大于家庭教育的职责的原因。这实际上反映了“学校中心论”的意向,无形中降低了家庭教育的地位,使得家庭教育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和谐。学校教育者与家长的关系是水平的关系而非垂直关系,学校教育者与家长的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正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教育是否与学校教育密切合作,将对学生和谐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可见只有正确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才能实现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任何一个民族对其子女的教育,在本民族形成之日起就开始了。景颇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在发展中,文字的缺失制约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行的景颇文、载瓦文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推广使用。景颇族祖先在社会实践中,主要是生产劳动与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利用民间口头文学传唱与口授的方式进行流传与教育。从广义社会教育的角度看,景颇族的教育伴随着景颇族悠久的历史发展,通过长者的口耳相传和言传身教,依靠口头传承延续着其古老而传统的历史文化。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产生活技能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与《孔然斋瓦》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景颇族盛行祖先崇拜,崇尚万物有灵,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灵魂,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无不受着这样的鬼魂所操纵,请巫师做法事等祭祀活动在景颇族村寨较为盛行,这些都与其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关。现今景颇族家庭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劳动及一些传统节庆仪式活动来体现,子女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而逐渐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因此,在长期家庭教育中侧重于生产生活技能,从而轻视了德、智的教育,教育内容单一化。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景颇族的家庭教育理念。大多数家长一提到教育,认为是学校的事;多数家长不知道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不会主动打电话与老师沟通;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子女读书提供经济保障,需要什么让他自己买;只有少部分家长会主动帮子女买学习相关的资料。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大多数孩子完不成,主要是家长不会辅导、监督,更不具备请家教条件。学校每次组织召开家长会或学生座谈会,能来的大部分都会带能讲汉语的亲戚。

2.教育内容上重生存技能轻学业

大部分家长至今未走出过大山,最远去过县城,在受访者中,有93%景颇族家长出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教育程度偏低。调查对象中93%的父母亲职业是务农,并且86%都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只有较少部分家长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大多数家长采用他们曾经历和接受过的传统教育方式管教子女。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他们会感到茫然,不知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才科学有效。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很多景颇族人喜欢喝酒(大多是自己酿制的高度白酒),更有甚者还酒后闹事。受父母影响,孩子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

受调查的景颇族家庭中,有超过22%的家庭是单亲或重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有77%的家长文化程度属于初中及以下,13%是文盲;职业调查中,90.5%的是农民,家长忙于管理田地,极少督促子女学习,无有效亲子沟通,严重制约家庭教育的发展。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靠种植经济农作物,比例为88%,外出务工者只有8%,很多村民对于外出务工存在误区,一是对外界不了解、担心上当受骗,二是语言障碍。家庭经济结构单一化,除了种植农作物,再无家庭副业,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家庭占63%,2000元以下的27%,经济发展滞后,收入偏低。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家庭环境中,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德宏景颇族大多数信仰基督教,基本上每个村寨都建有教堂,尽管有的教堂甚为简陋且属于危房,但每到做礼拜,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了村民到教堂的热情,宗教信仰已经成为景颇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多数景颇族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能说景颇话,但不识景颇文,尤其是年轻人。有的家长认为,可以在学校学习汉语,也可以到教堂学习景颇文(根据笔者调查,大多数教堂的牧师来自缅甸教会学校)。

2.积累的好习惯。叶圣陶说:“我们有了优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空恃技巧却造不出器物来。”可见,积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重要突破口。(1)点滴入手,循序渐进。无论课前预习还是课文阅读,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务必查阅字词典,加深对字词音形义的印象。这样不仅提高了识字量和解释词语的准确性以及阅读效果,同进也积累了字词。(2)建立集锦本(读书笔记本)。阅读时圈圈点点、写写画画以促使深入思考。通过检查读书笔记,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师应授之以法,并坚持长期训练,为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打好基础。(3)坚持课前背诵。让学生背诵精辟字词句段等,发展记忆力,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调查分析,84%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的责任应该由学校全部负责;有的家长还认为,现在孩子大了,不听自己的话,有事也不和我们说,他最听老师的话,以此为由,将教育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和老师。调查中大部分家长存在重养轻教现象,认为孩子生了,我把它养大就好,供他吃好、穿好、用好,自己的责任尽到,至于孩子以后是否成人、成才,以何种方式谋生不太考虑。目前德宏州内有部分学校为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即小学、初中连办学校。学生只能最短每周回家一趟或有甚者一月回家一次,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家庭教育的功能被弱化。从调查资料中不难看出,父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学习情况很少过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庭教育指导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那么,谁来提高父母亲的教育素质?社会各方力量均可发挥作用,主导应该是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努力推动确立“政府主导”的原则,自上而下方能见效。

“说得对。”我摸了摸刚才因为生气还发烫的双颊。我不想再纠结皮特这个事儿,于是换了个话题。“你跟威尔说话吗?在那事之后……”我悄声说。

综上,通过对景颇族地区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上述诸多的困境,在尊重民族文化、感情的基础上,试图探讨走出困境的方法与对策。逐渐缩小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提升家长的整体素养,提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为提升景颇族家庭教育的质量提供路径选择,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为景颇族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淑华.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徐林平.关于德宏景颇族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3]马光秋,何庆国,方瑞龙.景颇族教育、观念与经济发展——对边区跨境特困少数民族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1(3).

收稿日期:2019—03—13

①基金项目: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人类学视野下的德宏景颇族家庭教育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SK201516)。

作者简介:徐林平(1983— ),男,云南泸西人,历史学硕士,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民族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9)03-0013-03

标签:;  ;  ;  ;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困境分析-以云南景颇族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