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质基础上的狭长形深基坑的支护及开挖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廖新华

广东中汇合创房地产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城市文明中,各地区城市管廊受土地层性质影响,导致工程基坑支护、开挖难度增大。因此,本文结合当前时期建筑工程、电力管廊工程对水泥搅拌桩、钢板桩的应用。对淤泥质条件下,狭长形深基坑支护设计、开挖施工技术展开分析。借此提高我国深基坑开挖质量,强化现代建筑软弱地层加固水平,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淤泥质;深基坑;支护;开挖技术

经济发展中,地下管廊建设工程增多,但由于该类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使得工程地基施工难以开展。因此,针对地下管廊建设工程的管线繁多、地质条件差等特征,本身以工程深基坑开挖为例,对狭长形深基坑支护设、开挖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一、工程概述

某市交通线路中,一期工程为220KV电力管廊,管廊整体长度为3956米,标准段结构净尺寸为2.5m×1.8m。管廊加宽段结构尺寸为2.7 m×1.9 m。基坑整体深度为5米,每300米处需铺设一处防火门。由于管廊施工线路,会分别穿插于该市交通轨道中的桥梁、河流,使得管廊基坑开挖范围内,管线种类高达10多种,管径长度为10到160厘米,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落实难点增大。据调查,该工程基坑开挖场地中,土壤内地层为淤泥和淤泥夹砂层,而基坑底部则位于淤泥层,以及含砂、含泥层等软弱土壤地层中。为确保工程狭长型基坑支护、开挖质量,相关人员对基坑施工现场水文情况,同样展开深度研究。

二、淤泥质条件下狭长形深基坑的支护设计

由于工程管廊全线基坑范围,多位于软弱地层,因此为确保基坑开挖质量、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需在基坑支护设计中,加固处理地基,提高基地整体承载力。从而改善管廊使用性能,降低其沉降值[1]。具体来说,淤泥质条件下,狭长形深基坑支护设计,应从安全、环保、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等方面,综合性制定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第一,标砖段设计。若基坑开挖深度小于7米时,基地需应用“φ550mm@1 000mm”的单轴水泥搅拌桩作为间隔、加固材料。基坑范围应设置为2排形式,排间距不能小于1.5米。再者,基坑底部加固时,应从底部5米下强化加固材料,水泥混合量需高于18%。基底5米以上水泥掺量则为6%。此外,基底下方支护材料,应为“100毫米混凝土+200毫米碎石”作为主要换填材料。基坑上方施工时,则需以200毫米素混凝土作为基坑防水层主材料。防水材料使用时,施工人员应将其铺满基坑,确保材料和两侧钢板的贴合度,以提高管廊地基承载力,强化钢板柱支护力度,如图1所示。

图1 管廊基坑加固示意图

第二,加深段设计。若基坑开挖深度大于7米,基地材料应选用φ550mm@400mm水泥桩抽条进行加固,整体加固范围需落实在基坑底部4米处,基地上方1米至4米处为重点支护区域。基坑垂直方向各节点加固间距应以U形钢板柱作为参考标准。基坑平行方向则需设计两条水泥抽条,沿基坑壁通长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基坑水泥抽条加固示意图

第三,管线段设计。基坑施工现场因管线较短,且工程交叉路段施工场地过于狭窄,使得搅拌桩应用难度较大。因此,在管线处,应选用高压旋喷桩加固该区域地基,实际加固范围、桩径以水泥搅拌桩为参考依据。但高压旋喷桩水泥总体用量,需大于150 kg/m,高压喷浆压力应大于20MPa。水泥混合材料水灰比为1:1,高压旋喷桩管道提升、旋转速度分别为100到150毫米每分钟、20r/min。

三、淤泥质条件下狭长形深基坑开挖技术

淤泥质条件下狭长形深基坑开挖技术,是对基坑支护设计的有效落实。但是一线施工人员在基坑开挖时,还应在基坑加固处理基础上,强化基坑结构、施工核心节点、软弱地基加固等方面的施工质量。

(一)软弱地基加固

为在基坑开挖阶段,确保工程整体安全性能,基坑软弱地基加固处理中,应施工暗挖逆作法,在基坑支护设计范围内,展开预加固。同时选用双轴水泥搅拌桩,作为主要加固材料。实际加固深度应在基坑底部标高上3米处到1米处为强加工,剩余区域为弱加固。同时,为降低沉降不均匀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各加固节点需使用φ550mm@400mm的单轴水泥抽条,在基坑底部3米处、管廊基地4米处铺设[2]。并使用200毫米碎石换填狭长形基地材料,基地上方则选用厚度为200毫米的混凝土层进行整体加固。针对施工盾构区域内隧道中的基坑开挖,为降低淤泥质条件影响程度,避免开挖期间,出现隧道上浮现象。施工人员在选择单轴水泥抽条加固时,还应在基坑底部1米、2.5米处,支护隧道两端,具体加固范围在基坑以下的6.5米处。

(二)基坑支护结构

基坑支护结构中,标准段基坑开挖时,需选择U、H、C钢板组合,标准段基坑支护结构采用U、H、C形钢板桩组合,U形钢桩一般选用长度为12米,厚度为12毫米规格的构件。而H形钢桩应为长度为15米,厚度为12毫米的“300×HN700型钢@1 600毫米”的钢板桩。

C形钢管需选用长度为12米、管径60毫米、壁厚10 毫米的钢管。标准段基坑在具体开挖时,基坑整体宽度为2.5 米,施工作业范围为0.8米。

受支护结构设计影响,管线段基坑开挖时,U、H、C钢板组合难以应用,且管线变动难度大。因此,施工人员应选择喷射混凝土作为基坑壁防护材料,并使用旋转式喷桩止水。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需在基坑“土钉墙”范围中,选用钢管锚杆作为墙体支护主结构。开挖阶段的钢管材料规格为3 mm×φ48 mm,且钢管垂直、水平间距不得小于1米,材料长度为3米。而喷射混凝土支护基坑壁时,混合材料为厚度为100毫米的“C20”混凝土,基坑壁需内挂参数为“φ10mm@200×200”的钢筋网。基坑开挖过程中,混凝土护壁整体深度应根据淤泥质基坑条件来灵活调整。除此之外,基坑外部管线两端开挖时,单管高压旋转式喷桩,需选用φ550mm@400毫米确保止水帷幕实效性。

(三)核心节点施工

第一,主体结构。

结合淤泥质条件下,狭长形深基坑支护设计,需针对各核心节点进行施工管理。主体结构开挖时,由于工程项目基础性施工已经完成,且加固顶板埋深为3米。因此,在基坑主体围护结构中,需选用“放坡开挖方式”实践土钉墙支护设计。并且在工程地基处,使用原有工程线路轨道,确保放坡率占比为1∶1。墙体土钉材料多采用“φ3mm×48 mm”的锚管,管线材料程度为6米,水平、垂直间距皆为1米。之后,施工人员应在坡面喷射厚度为80毫米的“C20”混凝土,并内挂相应规格钢筋网,管廊底板、顶板传力层材料则为200毫米混凝土。

第二,工程出入口。

基坑开挖时,在工程各墙体相交处,施工人员应对工程顶板、侧墙结构进行预施工。由于具体施工内容为狭长形深基坑,所以施工人员围护结构应选择“SMW”工法桩,其中HM488×300毫米的钢桩长度需为15米[3]。除此之外,为避免基坑开挖后期,因管廊上方土层扰动而出现坍塌情况,最终造成管廊上浮现象。施工人员应开挖前期,应在管廊两侧铺设挡土墙。墙体钢筋锚插入管廊顶板里,墙体厚度为300毫米。之后,施工人员可在管廊侧墙、顶板、底板等区域,使用素混凝土材料回填墙体缝隙,借此提高基坑开挖安全性。

第三,隧道结构。

由于基坑下方存在隧道结构,使得施工人员难以应用水泥桩进行支护。因此,在深基坑开挖深度为6.5米时,可预先使用“重力式挡土墙逆作法”作为施工前提。挡土墙材料为“C30”混凝土,墙体厚度为30厘米。但施工人员应用逆作法开挖基坑时,每层土方的开挖深度不能超过1米,具体来说,管廊各阶段基坑铺设的挡土墙不能超过一米,并且墙体应采用上宽下窄的基本形态。管廊最后一节点,基坑浇筑厚度为30厘米,浇筑材料为素混凝土,以此将挡土墙形成开挖支护体系,为施工人员有序开挖基坑奠定基础。

第四,支撑结构。

基坑支持结构是施工人员开挖作业的基本前提,受基坑深度影响,施工人员所设钢围檩数量会存一定差异性。对此,施工人员应结合基坑开挖深度,分别设计1到3个钢围檩,第一个钢围檩选用“HW350×350mm”双拼型钢,第二、第三道HW钢围檩规格为“HW400×400 mm”。支撑结构中,第一、二道钢围檩间距多为4米,二、三道钢围檩间距则为3米。

第五,施工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每隔30米处应设置施工监测点,以便于实时观测基坑桩顶水平、沉降、位移情况,确保淤泥质条件下狭长形深基坑的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同时监测管廊沉降不均匀情况,以及基坑开挖后管线变形情况,为施工方案的科学调整提供参考数据。

(四)大型混凝土浇注时的分段分层及后浇带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大型地下室施工结构,同样可作为狭长形基坑的另一形式展开深入分析。由于该类地下室施工材料,多选用混凝土混合材料,所以在狭长形地下室建造中,为降低淤泥质条件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狭长形大型地下室应将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作为该类地下室的建设重点。具体来说,淤泥质条件下,狭长形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浇注时的分段分层、后浇带施工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中。

第一,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作为保障地下室施工的基础,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应科学选用施工材料。选择水泥时,应选用热化程度较低、凝结时间长、耐热性能好的水泥类型。由于大型地下室施工,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只有应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才能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搅动混凝土材料时,施工人员可添加适量防水剂,使其缩水量控制于20%,进而强化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提高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能。

第二,浇捣技术

实际施工中,浇捣混凝土前期,应预先检测混凝土材料塌落度,在混凝土塌落度满足施工标准后,再将其应用于正式施工中。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严格控制水灰比例,同时强化振捣力度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密实性。混凝土浇筑期间,为避免离析现象,振捣力度应均匀适度。除此之外,地下室底板、墙板翻边、地下室顶板等位置,需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二次振捣,使得该部位混凝土密实度进一步强化,预防渗水、漏水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二次振捣一般在混凝土塌落度为30毫米到50毫米时开展。

第三,混凝土钢筋连接技术要点

狭长形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时,可使用钢筋等强度滚轧直螺纹接头。施工人员需使用滚压论将钢筋头部滚扎为直螺纹,并使用直螺纹连接套将钢筋连接,使得接头处钢筋整体强度对等于连接钢筋强度。为保障混凝土钢筋连接质量,钢筋及连接套规格应保持一致,同时保证钢筋、连接套丝扣无损且干净。选用预埋接头的时候,连接套数量、位置、规格应符合地下室设计要点。

第四,混凝土结构施工注意要点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会存在收缩裂缝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施工人员需采取可操作的预防措施。在不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基础上,施工人员应降低混凝土材料内部水泥量。同时将混凝土结构外部保护层厚度控制于合理范围内,水平钢筋间距调整为150厘米最佳。为控制混凝土坍塌度,施工人员不能在施工现场对材料进行加水处理。此外,在不影响建筑工程进度前提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拆模时间可适当延长,整体养护时间不能小于30天。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裂缝”的控制关键点,在于混凝土材料配比合理性。

第五,砼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点

后浇带是建筑工程中,为降低混凝土结构收缩、不均匀沉降、外部环境变化对建筑性能的不利影响。从而基础底板、梁、墙体等结构中,所预留的混凝土带。为确保该类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后浇带砼中所用的外加剂、为膨胀剂,需结合建筑工程性质,严格控制其掺入量。同时在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中,确保后浇带内部的非预应力筋,为预应力筋本身的张拉、锚固预留空间,并在后浇带砼浇筑、振捣施工中,高度主要其密实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各类施工技术中,基坑作为工程项目开展的基础性内容。在淤泥质条件下,进行狭长形深基坑的支护设计,落实开挖施工技术时,相关人员还应结合共享基坑开挖各项数据,从软基加固、支护结构设计、材料选取等方面,合理调控深基坑开挖方案。

参考文献:

[1]章润红,刘汉龙,仉文岗.深基坑支护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5):13-14.

[2]刘波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冶金丛刊,2017(10):1-2.

[3]张斌.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8):66-67.

论文作者:廖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淤泥质基础上的狭长形深基坑的支护及开挖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廖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