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琳1,唐玉英2

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琳1,唐玉英2

(1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关医院中医内科 甘肃 酒泉 735000)(2甘肃省酒泉市中医院 甘肃 酒泉 735000)

【摘要】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2月—2017年1月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对照组、血府逐瘀组。对照组给予芬必得缓解疼痛;血府逐瘀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缓解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结果:血府逐瘀组患者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血府逐瘀组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血府逐瘀组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症状消退,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加减;气滞血瘀型痛经;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352-02

根据盆腔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可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未合并盆腔器质性病变者为原发性痛经。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和镁、钙离子缺乏、情志不畅、遗传因素等相关,多采用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以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痉止痛作用,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1]。本研究探讨了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90例2016年2月—2017年1月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对照组、血府逐瘀组。对照组未婚、已婚各有25例、20例,年龄17~40岁,平均(24.73±5.21)岁。病程1~8年,平均(4.17±1.42)年。血府逐瘀组未婚、已婚各有26例、19例,年龄17~40岁,平均(24.18±5.35)岁。病程1~8年,平均(4.19±1.37)年。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芬必得缓解疼痛,痛经服用1片,严重者2片,每个月经周期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血府逐瘀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缓解疼痛。当归、柴胡各15g;红花、桃仁、枳壳、赤芍、桔梗、川芎、生地黄各10g;延胡索、牛膝各12g;甘草8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述方剂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体质偏热加栀子、牡丹皮;气血虚弱加黄芪、党参;血瘀加益母草、莪术;体质偏寒加小茴香、艾叶;气滞加鸡血藤香附。月经前5天服用,直至月经结束。每个月经周期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

治愈: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且维持时间>半年;好转: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减轻,维持时间>3个月;无效: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量、计数数据比对统计,分别作t检验、χ2检验,P<0.05说明对比之后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比较

血府逐瘀组患者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0%;血府逐瘀组治愈29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

2.2 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比较

血府逐瘀组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1.18±0.31个月经周期、1.53±0.45个月经周期、1.56±0.13个月经周期、1.45±0.55个月经周期比对照组2.11±0.34个月经周期、2.45±0.41个月经周期、2.24±0.46个月经周期、2.36±0.51个月经周期短,P<0.05。

2.3 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比较

血府逐瘀组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其中,对照组有5例胃肠不适,有2例头晕,2例嗜睡,发生率为20.00%;血府逐瘀组有2例胃肠不适,发生率4.44%。

3.讨论

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为“经行腹痛”范畴,多为肝气郁结、气血瘀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和寒凝血瘀所致,在治疗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其方中当归、赤芍可养血活血;红花桃仁可活血祛瘀;川芎可行气;柴胡可疏肝解郁;桔梗、枳壳可破气消积和调畅气机;生地黄可调经补血和滋阴补肾;牛膝可活血通经、引血下行;甘草可调和诸药[3]。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缓急止痛之功。现代医学证实,桃仁和川芎可有效扩张周围小血管,促进血流状态和微循环改善;红花具有镇痛、扩张血管作用;赤芍可抗血液凝集;牛膝、柴胡可镇静止痛;当归可降低钙离子水平,对子宫平滑肌收缩进行抑制,缓解痛经。整个方剂可发挥抗炎、镇静、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4-5]。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芬必得缓解疼痛;血府逐瘀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缓解疼痛。结果显示,血府逐瘀组患者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血府逐瘀组经血少、经血淤块、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血府逐瘀组用药不良现象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症状消退,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柏志芳,丁小杰.穴位注射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面部黄褐斑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1):10-11.

[2]彭伟平.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4):133-134.

[3]李海清.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4]刘要武.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举隅[J].光明中医,2016,31(10):1468-1469.

[5]陈阳,陈婷婷,杨斌,等.血府逐瘀膏治疗老年颤证气滞血瘀型非运动症状90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12):104-106.

论文作者:李琳1,唐玉英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李琳1,唐玉英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