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杨波

杨波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611230)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情况。方法:选择100例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腹股沟疝治疗的患者,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疝修补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所持续的时间方面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72%的不良反应率。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疝修补;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56-02

腹股沟疝又叫疝气,该病是因腹腔脏器通过患者腹股沟区损缺而向体表突出形成的疝,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男女患者比例约15:1,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64%左右[1]。腹膜前间隙的疝修补术不仅可对股环、内环、直疝三角进行修补[2],还可强效修复腹横筋膜,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我院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腹股沟疝治疗的患者,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44例,女6例,年龄在47~7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7.3±10.8)岁;对照组中男45例,女5例,年龄在48~7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9.2±11.5)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疝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参加此次研究治疗。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腹外斜肌腱膜逐层打开,在不游离患者腹外斜肌腱膜的前提下,继续联合肌下方探寻疝囊,疝囊小就将其直接还纳,疝囊大可将其离断,在腹膜关闭后还纳。之后在内环口处将腹横筋膜切开,对腹膜外间隙进行钝性分离,内分离到耻骨联合,下分离到耻骨疏韧带,上分离到弓状缘深面,外分离到内环口的外上方。间隙充分游离后,通过腹横筋膜的切口将补片放置在腹膜前的间隙,并展平,将补片的花瓣缝合在内环口,在精索前将腹外斜肌腱膜关闭缝合。

对照组患者使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进行治疗,硬膜外麻醉,对腹外斜肌腱膜逐层打开,对腹外斜肌腱膜下的组织进行游离,显露患者腹内斜肌,腹横筋膜、服横肌的弓状下缘,探寻至精索游离,将疝囊找到,游离疝囊,疝囊小就直接经内环口将疝囊还纳腹腔,疝囊大时横断疝囊,在疝囊内翻的高位进行结扎,将疝囊内翻并塞入腹腔中,在疝环内填充锥形的填充物,并将腹横筋膜和充填物的边缘进行缝合。将精索提起,把网状补片平铺于精索后面,以覆盖腹股沟管的后壁,在四周进行固定。将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和皮肤用缝合线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手术过程中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所持续的时间进行观察,以判断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所持续的时间方面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2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情况(x-±s)

 

2.2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在伤口麻木感、局部异物感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总不良反应率(16%)低于对照组患者(72%),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详见表2。

表2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情况[例,n(%)]

3.讨论

疝外科作为外科中比较成熟的一个疾病分支,近年来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手术比例也在逐年升高,随着手术补片内置材料发展[3],手术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院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了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进行了研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解剖学的角度解释腹膜前间隙的疝修补手术[4],其手术的入路能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疼痛时间较短,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患者术后疼痛持续的时间为(1.1±0.7)d,而传统的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为(2.7±1.2)d。腹膜前间隙的疝修补手术在加强患者腹横筋膜同时,对股环、内环以及直疝三角等潜在损缺部位实施了整体修补,这可以从根本上抑制各种疝复发,同时也可以避免在该区域中有其他类型的疝发生。该手术方法可以用于对斜疝、原发性的腹股沟直疝和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疝位置在腹外斜肌的下方且不方便游离,或者无张力修补后又复发患者,因腹外斜肌下的间隙已封闭,此时可用善愈D10补片进行修补。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避免因粘连损伤患者神经、精索和血管等,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5~6]。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采用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手术的患者在伤口麻木感和局部异物感方面的并发症明显的低于传统治疗患者,其总并发症率(16%)较传统方式治疗的患者(72%)而言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消失快,不良反应少,手术的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宝珠.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复发疝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38(19):2350-2351.

[2]周松阳,李明宏,钱涛.经前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手术体会[J].江苏医药,2013,39(16):1968-1969.

[3]李健文,王映昌.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J].上海医学,2011,34(11):851-852.

[4]江鸣,汪杰,姜友,张军,鲁俊,陈宏存,姚宝忠,李文波,葛强,李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肌耻骨孔的活体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06):664-667.

[5]彭真艳.开放性全腹膜外疝修补术105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6):4584-4585+4588.

[6]赵渝,王学虎,刘洪.腹股沟疝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防范及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2):1128-1130.

论文作者:杨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研究论文_杨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