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员工“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报告论文_王晓东

青年员工“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报告论文_王晓东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为准确把握青年员工的思想意识、工作生活状况,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对院青年员工的“三问三解”(问计于基层、问需于青年、问知于实践,解青年忧、解青年怨、解青年困)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人才的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加入,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的新生力量。了解掌握这一员工群体的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对加强青年工作,提升企业凝聚力及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目的

通过对青年员工的走访,发现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青年员工工作中潜在的问题。评估院现有体制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影响,为我院今后对青年员工的培养、管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情况

(一)调研工作回顾

此次对院青年员工“三问三解”调研活动,于5月31日正式启动,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由党群工作部牵头,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组,院人事、财务、院办等多个职能处室共同参与,分成5个工作小组,走访了17家单位,访谈了82名青年员工,发放调查问卷171份,历时4个月时间,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对院青年员工的整体状况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

(二)调研资料来源

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数据。本次调查的基础数据来自于人事处的统计数据。

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信息反馈情况,更大范围地掌握青年员工的情况。

3.个别访谈。通过与不同岗位的青年员工的接触,采取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青年员工的需求、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以便能够系统地分析青年员工思想。

(三)调研方法

1.选样方式:抽样调查

2.调研方式:本次调研采用单独访谈、会议交流、问卷调查方式

3.调研范围:2003年以来入院的部分大中专毕业生

三、调查对象的现状和诉求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对收集到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主要分为工作和学习、生活和福利待遇、价值取向三方面:

(一)工作和学习方面

1.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总体情况认识有限。调查过程中,对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了解程度上,青年员工很了解的占8.24%,一般了解的占78.82%,不了解的占12.94%。机关员工了解的程度较好,生产一线和子公司员工了解的情况相对有限,了解的渠道主要通过院报和单位同事交流。

2.青年员工发展成才的愿望强烈,对从事的工作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所访谈的青年员工主要从事一线生产和内勤工作,大部分认为工作比较辛苦,但锻炼人,工作有热情。一般工作在3年以上的一线青年员工大多能独立负责工程项目,他们都渴望在企业发展中施展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3.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培训的内容还需更加丰富。在访谈过程,青工对入院教育比较满意,认为培训比较系统、全面。但分配到工作单位后,缺乏持续的培养和指导,绝大部分青工处于“散养”状态,无人指导,完全凭借自己有限积累的知识开展工作。培训方面,青年员工都表示非常愿意参加院里的各种培训,但是受工作时间和业务性质的影响,很多人没时间参加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希望在培训的过程中,尽量多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解,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薪酬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薪酬水平有待持续提高。在对青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对薪酬问题反映比较突出,主要反映的诉求有以下几方面:(1)薪酬水平较低。访谈过程中,青年员工普遍认为随着物价的快速上涨,目前收入水平偏低,生存压力较大。问卷的统计结果也显示,与同行业其他单位收入水平相比满意的只占32.56%;与当地一般消费水平相比满意的只占32.56%;认为收入水平应为2500~3000元/月的占36.90%,认为应大于3000元/月的占41.67%。(2)薪酬制度不科学,缺乏激励性。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薪酬制度对人才没吸引力或吸引力不够的占到了71.25%,认为薪酬制度激励不够或者激励效果非常差的占到了68.23%。(3)制度设置、执行过程中希望更加人性化。

(二)生活和福利待遇方面

在访谈中,青年员工对自己的生活也较为深入的谈出了自己看法,普遍反映领导都比较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工作之余会主动找他们谈心。大多青年员工对单位和部门这种和谐温暖的方式深表感激,同时他们也反映了一些具体问题。如业余生活比较简单,生产一线的员工长期工作在工地,工期紧、任务重时就不能参加工会、团委组织的各类活动。

(三)价值取向方面

1.青年员工的价值取向更趋务实和多元化,对企业归属意识有待加强。在对企业归属感和忠诚度调查结果显示,感觉一般化和没有的为57.14%,说明一部分的青工归属意识还不强,还没有完全将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探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部分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对院里情况了解很少,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另一方面,参与院里生产经营和管理、建言献策的机会少,主人翁意识不强。

2.青年员工渴望沟通,应给与更多的人文关怀。访谈过程中,感觉青年员工注重交流,也希望被肯定。在检测一室、大有公司等青年员工集中的单位,沟通效果比较好,部门领导经常找员工谈心,帮他们排忧解难,员工的向心力强,精神状态非常好,员工队伍稳定。也有些单位做的不够好,领导长期不关心员工的,任其发展,造成人员不稳定,离职情况比较多。访谈中,还有部分员工反映与院高层领导的沟通机会少,他们希望院里建立诸如领导意见箱等最简单直接的沟通渠道,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坚持结合青年员工身心特点,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员工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塑造功能,利用院报、网站、QQ群等媒介和党工团组织,加大宣传,加强对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宣传和讲解,提高青工对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认同和理解,推动青年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把青年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目标上来,引导青年员工坚定发展信念,为建设国内同行业一流企业贡献力量。

2、优化青年成长成才机制,不断完善培训手段和方式

青年员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希望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进一步完善培训手段和方式,为青年创造能力提高的平台。培训时间上应多考虑生产单位不忙的时间,并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和培训需求,应尽量多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解,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逐步完善薪酬福利制度,提升企业的内在吸引力

完善院现有薪酬福利制度,借鉴同行业或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同时,对生产单位的薪酬发放和福利待遇,院里应有设定标准,纳入年度考核和学生分配指标之中,维护生产单位青工的合法利益,保证他们的稳定性。

4.探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大企业的人文关怀

领导特别是基层单位领导要加强跟青工的沟通和关怀,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处理工作生活上的难题,工作上给予支持,学习上给予机会,生活上给与关心,让他们体会到企业的温暖,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建立院领导和一线员工的直接沟通机制,比如召开恳谈会、设置院领导信箱、建立联系单位等,使领导能够倾听到一线员工的声音。

5.发挥党工团组织优势,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通过党工团组织进一步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集趣味性、教育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丰富青年员工的文化生活,陶冶青工的美好情操,做到劳逸结合,从而调动青年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论文作者:王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青年员工“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报告论文_王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