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狄更斯的双重人格特征_双重人格论文

论狄更斯的双重人格特征_双重人格论文

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重人格论文,笔下论文,人物论文,狄更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将狄更斯所塑造的双重人格人物分成二类:第一类双重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而第二类人格的双重性则带有一定的虚伪性,但与文学中常见的那种伪善型人物又有区别。进而指出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有如下特点:他们性格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两个方面有较强的整一性,次要的一面受主导的一面的制约。因而狄更斯的双重人格人物总给人不够典型之感,但却更接近生活。

关键词 双重人格人物 整一性 双重社会

人格,是人的基本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它在个体内部各种因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组织着个体的经验并形成个体特有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双重人格,则是人格的一种分裂与异化,它是个体在外部环境与内在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通过人格的分裂衍化而形成的,一般表现为两个相对独立、稳定又有一定联系的心理结构与过程,在表现形态上呈对立状态。人格与性格有一定区别,性格包括的范围更广,人格在性格的包涵之内。但在文学作品中,谈双重人格,也就是分析人物性格的双重性。因此,本文在讨论双重人格人物时,把人格与性格等同看待。

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主要有:卡尔克(《董贝父子》)、文米克(《远大前程》)、波芬、瑞亚(《我们共同的朋友》)、贾斯帕(《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等。他们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系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文米克、贾斯帕为代表。在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中,他们最为典型。这类人物实际上是不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出来的畸形儿。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在原有性格的基础上发展出另一个性格体系,以适应生存的需要。如文米克。文米克过着严格的双重生活。他把公私严格分开。在事务所,他是个称职的律师助手,冷酷无情,公事公办,不讲情面,一板一眼就象一部冷冰冰的机器。在家里,他则是个热心的主人、孝顺的儿子、多情的恋人、热心肠的汉子。通情达理,有着自己的生活情趣与追求。他精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在自己家的“领地”周围,挖了一条四英尺宽的城沟,安上吊桥,把它与外界象征性地隔离开来。在这个城堡里,他是个有血有肉的活人,然而只要离开城堡半步,他立刻就变成了一部冷冰冰的法律机器。不仅如此,对于同一事件,在事务所与在家里,他的看法往往也截然不同。匹普想帮助自己的朋友,为他在商界投资一笔款子。他在事务所与文米克商量,文米克坚决反对,认为把钱投在朋友身上,还不如把钱丢进水里,那样更少不愉快,更有好处。然而,当匹普到他家里拜访,就投资之事再次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不仅表示赞成,而且积极为他出谋划策。“事务所是事务所,私生活是私生活,我进了事务所,就把城堡扔到脑后;进了城堡,就把事务所扔到脑后。”①那道四英尺宽的城沟,仿佛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将他的生活与性格分成界限分明的两个部分。

第二类双重人格人物,可以波芬、瑞亚、卡尔克等为代表,波芬是一个善良、宽厚、慷慨、无私的老人。他的主人哈蒙去世之后,留下一大笔财产和几份内容不同的遗嘱。最后一份有法律效力的遗嘱明确规定,老哈蒙所有遗产全部由他继承。但他却把这份遗嘱埋进垃圾堆,到处寻找小时候被父亲赶出家门的老哈蒙的儿子约翰·哈蒙,并在找到之后把所有的遗产都归还于他,自己只留下极少的一部分。老光棍魏格利用替波芬看屋的机会到处寻找老哈蒙的遗嘱,并利用他找到的一份失效的遗嘱对波芬敲诈勒索,最后以失败告终。然而,尽管此时波芬已看清魏格的无赖本质,却仍不愿对其惩罚过份,在把他解雇之后,仍出钱资助他摆了一个小摊子,以使他的生活不至落到认识自己以前的水准之下。然而,就是这个慷慨的波芬,同时又是个吝啬鬼。他买了大量的吝啬鬼守财奴的传记,要自己的“家庭教师”魏格一本一本地念给自己听,然后一点一点地照着去做。他苛待自己的私人秘书洛克史密斯,将他的工钱一降再降。为了省钱,他要洛克史密斯退掉原来租佃的房间,搬到他屋里的空房去住,并要洛克史密斯用三个月的工资,支付他提供的一些破旧家俱。不仅如此,他还在精神上凌辱洛克史密斯。当后者向受他监护的女郎贝拉表示爱慕之情时,他尖刻地宣称,洛克史密斯这样的穷光蛋无权享有贝拉的爱情,断言洛克史密斯与贝拉谈情是打他的财产的主意,并警告洛克史密斯不要在贝拉身上下功夫,否则,他将把他赶出去。这些表现,完全可以和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等人媲美。

瑞亚他也有善良、和蔼的一面,但为人放钱讨债时,又能变得冷酷无情,摆出凶狠、残忍的样子。

第二类双重人格人物与第一类有较大的区别。第一种类型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它们之间也许有主次之分,但都是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形成人物性格的本质。文米克在事务所是架冷冰冰的法律机器,在城堡里是条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汉子,两者都是他的真实存在。而第二类人物人格的双重性则带有一定的虚假性。次要的一重人格不是生活与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而是人物出于某种需要和目的装出来的,完全受人物主观意识和主导人格的控制,一旦需要满足、目的达到,人物便抛弃做作的一面,人格的双重性也就随之消失。波芬的吝啬,是为了教育爱钱、势利、任性的女郎贝拉。他故意装出吝啬的样子,把守财奴的贪婪、多疑、冷酷、任性等种种恶习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贝拉在活生生的形象面前看到自己身上丑恶的种子,看到任其发展下去的恶果,从而改正缺点,成为一个温柔、贤淑的姑娘。这一主要目的达到之后,波芬便抛掉了吝啬的假象,重新恢复自己原来的面貌。瑞亚也是如此。他本性善良和蔼,但因欠了高利贷主弗莱贝吉的债,不得不为后者工作,整天装出一副恶狠狠的不讲情面的样子,为其放钱讨债。而一旦摆脱弗莱贝吉的控制,他便回复到自己的本性。因此严格地说,这类人物只能算是带着浓厚的双重人格特点的人物。因为他们人格的两个方面不是主次之分,而是真假之别。他们的性格虽然是双重的,但本质上只有一重,一旦没有必要,虚假的那重便会自动消失。

但是,第二类人物与文学中常见的那种伪善型人物又有区别,如莫里哀笔下的答尔丢夫,或狄更斯自己笔下的裴斯匿夫。伪善型人物表里不一,他们极力用外表把自己的内心掩盖起来,给人以虚假的表象,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从哲学的角度看,他们的外表与内心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虚假的现象掩盖着真实的本质。如答尔丢夫。他本质上是一个贪吃、贪睡、贪财、贪色的自私小人。他不仅想强占自己的恩人奥尔恭的财产,而且想夺取奥尔恭的妻女。但是表面上,他却处处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奥尔恭一点小小的施舍,他也嚷嚷着太多,要当场分一半给穷人。看见女仆穿着敞胸衣裳,露出半个乳房,便马上拿出一方手帕,要她把胸部遮起来,以免自己的灵魂受伤。裴斯匿夫自私、贪财,却要装出正人君子的样子,满口冠冕堂皇的话,却从不照着去做。作者把他比做路标,老是指示着某一个地点的方向,自己可绝不到那儿去。因此,伪善型人物的根本特点是表里不一,其性格没有呈现出双重性。而狄更斯双重人格人物的第二类,其人格的一个方面虽是虚假的,但这虚假的一面并不用来掩盖真实的一面,而是两者并存,同时显示在人们面前。他们人格的两个方面是本质与非本质的关系,不是现象掩盖本质,而是本质的现象与非本质的现象同时存在。比如波芬,他虽然在贝拉、魏格等人面前装出吝啬的样子,但在洛克史密斯和波芬太太等人面前,仍是自己的本来面貌。诺亚在放钱收债时摆出凶恨无情的面孔,但与丽齐、珍妮等人在一起时,仍然是一个和蔼慈祥的犹太老人。

从内在动力看,伪善型人物的表里不一,是主观上想获得某种利益,而狄更斯的第二类双重人格人物,其性格的次要一面则大多不是直接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在环境的影响与逼迫之下发展起来的。

由于上述不同,第二类人物便同伪善型人物拉开了距离,而更接近双重人格,基于此,本文仍把他们纳入狄更斯的双重人格人物系列进行讨论。

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他们性格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虽然两者并存,但总有一个居于从属地位,第二类人物自不必说,第一类人物也是如此。贾斯帕心理阴暗、险恶。他觊觎自己外甥德鲁德的未婚妻罗莎,竟想法杀害了德鲁德,又企图嫁祸于人。但另一方面,贾斯帕也常常为这些罪恶的念头所苦恼,企图摆脱出来,这导致他的精神的某种程度的分裂。他做恶,也有某种善的举动,但不难看出,恶才是他性格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文米克既是一部冷冰冰的法律机器,同时又是一条有血有肉懂感情的汉子,但在其性格中起主导作用的,归根结底还是后者。正因为如此,匹普才把他当作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事事与他商量。这些人物与欧洲文学中稍后出现的双重人格人物有很大的不同。如史蒂文生的《化身博士》中的杰基尔,陀斯妥耶夫斯基《两重人格》中的高略德金。他们人格的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都是人物性格的本质组成部分,没有主次之分。为了突出其人格的两重性,作者有时不惜采取裂变的手法,把人物一分为二,使其性格的两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杰基尔。他是一位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但他心中有股做恶的欲望。为了使他性格的善恶两个方面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作者设想了一种药水,喝下了能使人变形。这样,杰基尔便以杰基尔博士的形体行善,以海德先生的形体作恶。两个方面都给人深刻印象。杰基尔博士最后变成了海德先生却再也变不回去,作者以此结局暗示杰基尔人格的两个方面同等的重要。陀斯妥耶夫斯基则更进一步。他不采取变形的方法,而是干脆把自己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化为两个人物来写。《两重人格》的主人公高略德金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然而实际上,他们又只是一个人。小高略德金本质上只是大高略德金先生主观幻觉中的那个“社会英雄”的外在客体化。小说的题目对此有一定的暗示。苏联学者叶尔洛夫认为:“高略德金意识到他灵魂里的全部废物,把它客观化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即小高略德金);同时,他准备跟这灵魂里的废物妥协,对它屈服,同时又畏惧它。小高略德金们——这是一些杀害老高略德金们,‘顶替’他们、把他们从生活中排挤出去的人,同时也是老高略德金们希望变成的人。刽子手和牺牲者包含在高略德金先生的内心之中。”②持的观点与本文基本相同。拿他们与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相对照,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与狄更斯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也有道德化的倾向。③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蕴涵着双重人格的种子,只有由于主客观各种原因,绝大多数人没有让它发展成系统的性格体系。但是,无论是种子还是长成了大树,双重人格的两个方面,形态总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是善与恶的对立。文学中的双重人格人物也是如此。高略德金一心想爬进社会上层,然而他缺乏爬进去所必须的刁滑乖巧、随机应变、面面俱到。于是,他便在想象中赋予自己这些本领,以至最终把想象当成现实,人格产生分裂,过起了双重生活。很明显,高略德金人格的两个方面都缺乏善的品质,都是不值得赞赏的。而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其性格基本都是由善恶两个方面组成的。前面提到的几个人物的都是如此。波芬、瑞亚、贾斯泼、卡尔克性格的两个方面都是直接的善恶对立。文米克稍微复杂一点。孤立地看,作为一架一丝不苟的法律机器,与道德上的恶并无直接的联系,但在狄更斯的伦理体系中,不讲感情、不关心人、不考虑人的因素,正是恶的表现。这一点只要联系到《艰难时事》对葛擂硬的描写便清楚了。作为一个受批判的人物,葛擂硬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讲“事实”,反对感情、想象,不关心人本身。因此,文米克性格的两个方面,仍是善与恶的对立。

道德化倾向的第二层意思是指除了性格的组成,狄更斯还常常从道德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有时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有时通过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的口,有时则通过带有褒贬的描写。此外,人物的结局也构成这种评价的一部分。卡尔克的最终葬身车轮,是他咎由自取;而波芬等人的幸福结局,也是由于其性格中高尚的一面。

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其性格的两上方面有较强的整一性。一般地说,双重人格的两个方面,虽然总有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有时很薄弱,甚至感觉不到。这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如此。人物性格在主客观条件下产生分裂之后,可以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性格系统,彼此很少联系,且除了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之外,人物性格也很少再包含其他因素,如前面讨论过的杰基尔、高略德金。而狄更斯笔下的双重人格人物,其性格的两个方面却有较强的联系,次要的一面总是受到主导的一面的制约,被主导的一面所涵盖,人物的基本面貌总是由性格的主导的一面所决定。

由于以上特点,狄更斯的双重人格人物在总体上总给人不够典型的感觉。即使在狄更斯双重人格人物体系中比较典型的文米克、贾斯帕等人也是如此。不过,这里所谓典型,是就双重人格这一概念本身而言,如果以现实生活为参照系,则狄更斯式的双重人格人物更接近生活,在生活中更为多见,更有生活气息。

双重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的产生是很早的,但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则是晚近的事。欧洲作家直到19世纪,才比较有意识地描写双重人格人物。在英国双重人格人物发展史上,狄更斯有着重要地位。在他之前,英国没有作家系统地描写过双重人格人物。双重人格人物在狄更斯的笔下滥觞,又在他的笔下基本成熟。他的描写为英国双重人格人物奠定了基础。

历史选择了狄更斯,而不是他同时代的作家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这有着主客两个方面的原因。

狄更斯生活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个典型的双重社会。一方面工商业极度繁荣,一方面经济危机不断;一方面富人穷奢极欲,一方面穷人食不果腹;一方面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劳资矛盾日益激发,而在这一切之上,则是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一方面,资产阶级对道德的强调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另一方面,各种违反道德的事,却明里暗里地层出不穷,只要保持外表的体面,内里如何却无人计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扭曲自己的本性,发展出一套与社会相适应的畸形的性格体系。从狄更斯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远大前程》中,文米克准备结婚,但他不公开举行,而是秘密操办。文米克之所以偷偷摸摸结婚,是怕他的雇主贾格斯知道:“他也许会觉得我婆婆妈妈,已经成了个软心肠的人了。”④这里,社会幻形为贾格斯而出现。然而贾格斯本人又何尝不受社会挟制。小说中,有一个颇值玩味的细节:有一次,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贾格斯发现文米克有个自己的安乐窝,而文米克也了解到贾格斯曾对一对母女发过善心。两人都很尴尬,内心很不安。这时,一个叫派克的汉子来到事务所,向两人倾诉自己女儿的案情,眼里不觉滚出一滴泪珠。于是两人大发雷霆。文米克是“怒不可遏”,“暴跳如雷”:贾格斯则干脆指着大门,喝令派克“滚出去”。一滴眼泪,何以值得两人大动干戈。文米克后来一语道破天机:他怕被贾格斯认为有点软心肠。而这正是吃法律饭的人最要不得的缺点。难怪两人竟相在派克面前大显神威,以显示自己最没感情,是个称职的司法人员。社会已为文学提供了双重人格的原型,作为一个关注社会、关注人与人性的作家,狄更斯自然会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并在自己作品中反映出来。

从主观看,狄更斯特别注意人性的怪异,喜欢描写人的怪癖。在他的小说中,他为读者塑造了许许多多怪人形象。这些怪人之所以怪,有的是因为某些独特的小嗜好,但大多数则是因为他们性格的脱离常轨,或某些性格因素的过份发展。前者如《老古玩店》中的奎尔普,他能一口气喝干一壶滚烫的茶,吃鸡蛋不剥壳地吞,在马车行走时,脚扣住马车顶,脑袋从旁边的车窗里伸进来,等等,这些都是常人做不到或根本不会去做的。后者如《匹克威克外传》中的胖小厮乔,他把常人吃睡的本能发展到了极端,整天不是吃就是睡,吃东西时睡去,睡醒了又吃。双重人格也是人性的一种变态和怪异。实际上,狄更斯笔下的一些怪人已具有双重人格的雏形。如《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贝西姨婆,她之所以怪,主要还不在她的衣着、打扮,举止,而在于其性格的矛盾,她本性善良,和蔼、重感情,但由于环境的逼迫,又不得不显出严厉、冷峻、粗鲁的样子,但又无法彻底,由此造成其性格、行为的古怪。只要进一步发展,这种矛盾有可能带上双重人格的特色。狄更斯的塑造双重人格人物,正是他的这一特点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从创作上看,狄更斯喜欢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法是二元对立。如《远大前程》中的人物,主人公的经历是否极泰来,又乐极生悲,性格是善恶消长,而这又与其经历的沉浮相对照。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也都是双重的。马格韦契既是逃犯又是匹普的恩主,艾丝黛拉既是富家嗣女又是囚犯弃婴,赫薇香既是处女又是养母,主人公匹普既是孤儿又是少爷,他与马格韦契的关系既是后者的恩人又是后者实际上的儿子,等等。我们甚至可以说二元对立,不仅是狄更斯的创作手法,而且是他创作的基本原则。这也是狄更斯能够塑造出双重人格人物的原因之一。

收稿日期:1994-01-10

注释:

①、④、参看《远大前程》第249页,第五十五章,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②参见陀斯妥耶夫斯基:《两重人格》第175页,种觉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

③参见拙文《论狄更斯的道德观在其长篇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作用》,《陕西师大学报》1987年4期。

标签:;  ;  ;  ;  

论狄更斯的双重人格特征_双重人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