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罗晖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22例危重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1例患者在抢救中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1例患者在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各种管道堵塞或脱落发生率、窒息或呼吸困难发生率、氧气供应中断发生率、坠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抢救争取时间,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

急诊患者病情危急重,如果未及时进行救治,则可能因失去抢救时机而产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另外,急诊科患者疾病种类多样,预见性差,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容易发生医患纠纷问题,因此常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与现代需求相适应,因此应建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急救护理模式[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22例危重患者,探讨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22例危重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1例患者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20岁,年龄均值为(48.6±7.8)岁,其中23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16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为严重创伤、9例为脑血管系统疾病;研究组61例患者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21岁,年龄均值为(48.7±7.7)岁,其中24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为严重创伤、8例为脑血管系统疾病;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抢救中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初步诊断和分诊、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等。研究组在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①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团队随时待命,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的第一时间出诊,到达后首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抢救过程中详细地了解患者病情,并将患者护送至医院,途中对患者基本病情进行回传,为医院接诊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②分诊与接诊护理。待患者送回至医院之后,由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予以分诊与接诊,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并在确定情况后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师进行诊治,同时对抢救床位做好安排,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对于抢救仪器、药品等,提前进行准备,另外向患者或患者家属收集病情发生、发展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予以安抚,对病情进行初步解释,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密切关注,并及时进行处理。③急救护理。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开展抢救工作,针对抢救操作规范和流程,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并协调辅助手术室、检查科等科室,遵照医嘱准备药物,确保呼吸道、静脉通道均保持通畅状态,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密切检测,安排专人供给抢救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并对抢救情况、过程等进行情况。④全程陪同护理。等到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之后,护理人员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同时准备呼吸囊、急救箱、转运氧气筒、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密切监测,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处置、预后等情况。在患者转入治疗科室时,护理人员因与该科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结束后需要签字确认。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各种管道堵塞或脱落发生率、窒息或呼吸困难发生率、氧气供应中断发生率、坠床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对比

研究组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对比(,min)

2.2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各种管道堵塞或脱落发生率、窒息或呼吸困难发生率、氧气供应中断发生率、坠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阵地,因此相比于其他科室护理风险因素更高,如果无法给予有效护理,则有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的可能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危重患者病情特殊,因此其对临床救治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调整急诊救治护理模式[2-3]。在急诊科室中,全程护理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全程护理中,首先通过信息声讯快速传递患者信息,使急诊护理人员主动接诊,为患者顺利救治开通绿色通道,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送入抢救室接受抢救,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与其他科室无缝连接,实现护理工作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同时危重症患者基于基础护理,强化各类管道护理,避免管道堵塞、脱落等,确保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4-5]。

本次研究中,采用全程护理的患者抢救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均比常规护理患者短,且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各种管道堵塞或脱落发生率、窒息或呼吸困难发生率、氧气供应中断发生率、坠床发生率均明显更低,说明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全程护理在接诊、分诊、抢救过程中,强调连续性和有效性,使得医院抢救效率得到提升,防止了风险事件的出现,使临床抢救效率得到提升。同时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使得其抢救依从性得到提升,因此可以保障临床抢救效果,值得推广[6]。

结语: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抢救争取时间,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魏正琴.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7,07(19):54-55.

[2]谢燕梅,陈柳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3):405-406.

[3]曹洋.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01(07):264-265.

[4]孙悠昀,茅安文.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2(91):717-718.

[5]林美蕊.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6):118-119.

[6]王淑玉,林碧辉,陈英.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09):150-152.

论文作者:罗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_罗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