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研究论文_李赛芳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探析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脑卒中;人性化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等特点,并且患者预后容易出现诸多后遗症,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降低生活质量[1]。因此,本文对人性化护理干预运用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年龄49-86岁,平均(64.5±9.2)岁,21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其中6例为脑出血、40例为脑梗死;观察组中38例为脑梗死、8例为脑出血,年龄50-85岁,平均(64.4±9.1)岁,其中27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两组的性别比、疾病类型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改善脑代谢、控制血压以及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再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责任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将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性别以及心理特征作为基本依据,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多安慰和鼓励患者,给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②用药指导:责任护士要耐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剂量以及效果等,说明在降压、抗凝、溶栓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药物治疗。同时,治疗期间,应该对用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治疗效果;③康复护理:1)语言功能:指导患者进行舌与咀嚼肌锻炼、喉部肌肉与颊部肌肉收缩锻炼以及语言肌肉锻炼等;2)认知障碍:指导患者正确发音,鼓励患者多说话,从发音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到字、词、句等,并且训练期间,坚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基本原则,改善患者认知功能;3)运动功能: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协助患者进行四肢关节的外展、外收、外旋、内旋、伸、屈训练,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按摩,30min/次,2次/d,并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主动锻炼。

1.3观察指标

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同时,运用SS-QOL评分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运用t检验组间SS-QOL、SAS以及SDS评分比较,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SDS和SAS评分干预前后比较

两组SAS和SDS评分干预前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x±s,分)

观察组的SS-QOL评分为(198.23±3.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12±2.66)分,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主要指的是将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再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方案的一种干预措施。在人性化护理中,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干预,体贴和关心患者,对患者及家属的心态变化进行了解,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排忧解难,了解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调整好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3]。同时,给予患者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躯体功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并且加强用药指导,可以消除患者的用药误区,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S-QOL评分为(198.23±3.11)分,高于对照组的(150.12±2.66)分,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这一结果与周晓娟[5]等研究报道一致,提示人性化护理干预运用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使预后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蔡佩丽,陈凡.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7(20):111-112.

[2]魏亚丽.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03(12):256.

[3]梁俊红.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2(9):201-202.

[4]方红珍,王洪财,朱静波.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07(21):150-152+156.

[5]周晓娟,侯亚红,赵岳.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9(12):6-8.

论文作者:李赛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研究论文_李赛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