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小儿颅内感染降颅压中的疗效观察论文_黄敏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研究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小儿颅内感染降颅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纳入75例小儿颅内感染病例并分为甘露醇组(38例)与联合用药组(37例),两组均给予甘油果糖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患儿脑脊液压力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1个疗程后联合用药组患儿脑脊液压力有显著改善,与甘露醇组相比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甘露醇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可有效改善颅内高压状态,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较高,适用于颅内高压症患儿,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颅内感染;颅内压;患儿;甘油果糖;甘露醇;疗效

颅内高压症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小儿颅内感染常引发颅内高压,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临床及时明确病因,早期予以救治[1]。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小儿颅内感染降颅压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颅内感染致颅内高压症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甘露醇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9岁,平均年龄(3.5±1.1)岁;其中14例为化脓性脑膜炎,19例为病毒性脑炎,5例为结核性脑膜炎。联合用药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0岁,平均年龄(3.6±1.0)岁;其中13例为化脓性脑膜炎,18例为病毒性脑炎,6例为结核性脑膜炎。两组年龄、性别、感染类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颅脑CT检查,评估病情并明确是否存在颅内水肿;常规开展白细胞计数检查,并接受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镇静解痉等基础治疗[2]。甘露醇组按照5ml/kg的剂量给予20%甘露醇静脉注射,每隔4h一次,用药3~5d后评估病情并逐步减少药物用量,7~10d左右减停。

联合用药组采用甘油果糖+甘露醇联合治疗,取250ml 10%甘油果糖液+甘露醇静脉注射,每隔6h一次,二者交替滴注,其中甘露醇用量同甘露醇组。5d后单纯给予甘油果糖液,每次250ml,每隔24h一次,1周后停药。两组疗程均为1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检测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脑脊液压力变化,根据文献[3]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1)显效:CT扫描示脑积水范围大幅缩小,颅内高压症状消失;(2)有效:CT扫描示脑水肿范围有一定缩小,颅内高压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CT扫描示脑水肿范围无任何改善,颅内高压症状未缓解。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两组脑脊液压力对比见表1。

用药前两组患儿脑脊液压力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1个疗程后联合用药组患儿脑脊液压力有显著改善,与甘露醇组相比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注:两组数据对比aP<0.05

2.3 不良反应

甘露醇组3例荨麻疹,1例皮疹,3例头晕,联合用药组1例水肿,1例视力模糊,两组不良反应均属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各类神经系统合并症中,颅内高压症属于常见的一种,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研究表明,小儿颅内感染病例中常伴有持续、显著的脑水肿,从而导致颅内高压状态。颅内压急剧升高往往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而临床应妥善应对,合理用药,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压,改善颅内高压症状,以控制脑水肿进展,有效预防脑疝形成,减少残疾以及死亡病例。甘油果糖和甘露醇是两种最为常见的降颅压药物,其中甘油果糖药效维持时间较长,但单药治疗起效较慢,有可能引起酸中毒等不良反应;甘露醇起效时间较短,价格低廉,在脑部疾患抢救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甘露醇属于高渗降压药物,降压速度快,但大剂量快速静滴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寒战发热、荨麻疹、头晕、血栓性静脉炎、高渗性口渴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一系列不良反应[4~5]。本研究就此作出改进,采用甘油果糖+甘露醇的用药方案来改善颅内高压症状,结果表明1个疗程后联合用药组患儿脑脊液压力有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与甘露醇组相比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说明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降低颅内高压,较甘露醇单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联合用药组治疗期间仅有1例水肿和1例视物模糊,而甘露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7/38),提示联合组药物搭配合理,剂量适当,既保证了临床疗效,又减少了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可有效改善颅内高压状态,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较高,适用于颅内感染致颅内高压患儿,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婷,张平,张莉等.神经节苷酯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7):582-584.

[2]刘竹枫,郝青英.脑脊液腺苷脱氨酶、乳酸、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检查在小儿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9(2):187-188.

[3]刘振波.三黄甘草合剂治疗小儿颅内感染67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54-155.

[4]宫剑,甲戈,张玉琪等.脑室灌洗治疗小儿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4):212-214.

[5]黄云峰.高压氧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重症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93-2994,3001.

论文作者:黄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8

标签:;  ;  ;  ;  ;  ;  ;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小儿颅内感染降颅压中的疗效观察论文_黄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