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阅读”理念下的识字教学——以《小书包》教学为课例论文_王小芳

“海量阅读”理念下的识字教学——以《小书包》教学为课例论文_王小芳

浙江省金华湖海塘小学 321000

《小书包》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是学习用品的爱护意识,“海量”识字。为此,在本课时的设计中,笔者力求通过字理识字、图文对应、听故事等形式增加识字的兴趣,激发识字的欲望。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游戏、编写,让学生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充满趣味,从而达到“海量”识字的目的。

一、课前游戏

1.观察屏幕知信息(小眼睛会观察)。

2.听力游戏:倒说——上天、牙刷、牛奶、包书(小耳朵会倾听)。

二、谈话,板书课题

1.这是什么?(屏幕出示书包图片)

2.谁来跟他打打招呼?(重点指导“书”的读音)

3.有个小朋友为他的书包编了一首儿歌——出示课题(小书包)

4.跟老师书写课题。(重点指导“书”的书写)

5学习“包”:通过象形文字了解“包”的字理,“包”本意,认识“包子头”。利用思维导图扩词(图文对照):书包、钱包、化妆包、包子、面包、包心菜、包裹、包围、包装。

(1)出示“包”,这是包古时候的样子(出示)。

(2)看这个“包”字,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师随机总结“包”的含义:包古时候就是表示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包着。这手就演变成了“包子头”。(认识包子头)

(3)我们一般把装书的包叫做?随机引出“书包、钱包、化妆包;面包、包子、包心菜;包装、包围……”配图识字词。

三、初读儿歌,找宝贝

1.(出示书包)这个小书包里又会包着些什么宝贝?请你试着读一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到宝贝用姿势告诉老师。

2.关注学生的读书习惯。

四、说宝贝,认宝贝

1.随图识字。

(1)儿歌中有哪些宝贝?

(2)根据回答,教师随机出示词卡,并用多种方式关注读音“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①重点纠正“转”的读音;

②“铅笔”,除了铅笔还有什么笔?引出“毛笔”,借助录音故事了解“笔”的来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结合毛笔的图片引出“笔”的构成“竹+毛=笔”;认识偏旁“竹字头”,随机拓展“篮子”、“弓箭”。

2.借助图片区分课本、作业本的概念。

3.回顾儿歌里的宝贝,再次复读“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四个词。图文结合读—去掉图片认读—去掉拼音认读—打乱顺序读。

4.课中操:转笔刀转笔刀,转起来;课本课本,读起来;作业本作业本,翻起来;铅笔铅笔站直来。

五、回读儿歌,认识书包里的宝贝

1.这些宝贝回到儿歌里了,让我们再去读读吧!(两遍)

2.师生合作读。

3.这些宝贝他们都能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师:是哦,都是小主人的功劳。那在你的书包里有哪些宝贝也是这样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词卡,进行词语拓展。(结合生活识字)。橡皮、尺子、铅笔盒、笔袋、素描纸、水彩笔、水杯、积分卡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贴在黑板上。(贴完后读一读)

5.引导黑板上的词语分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六、绘本拓展

1.有个小朋友用这些宝贝编了一个故事——《谁的本领大》。边听录音边看故事。

2.有哪些宝贝在夸自己的本领啊?生答。(随机出示八个宝贝:橡皮、尺子、笔袋、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书包)巩固生字词。

3.再去读读故事吧!读得认真的小朋友将会收到邀请卡,等会一起做游戏。

4.生读,师发邀请卡。

5.点名游戏。点到名字的小朋友举起邀请卡,并喊“什么到”。三次点名:笔袋、橡皮、尺子。

6.现在老师念个咒语,你们就是橡皮、尺子、笔袋了。

7.橡皮、尺子、笔袋,你们都有什么本领啊?赶紧练一练,等会来夸一夸自己的本领。(学生读邀请卡后面的本领)

8.师: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听了也纷纷夸起自己的本领来。可是故事书上没有写出他们是怎么夸自己的本领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回家也编一编,让爸爸妈妈写下来,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9.师:书包听了笑哈哈:“好了好了,你们的本领都很大。现在带上你们的宝贝下课吧!”

七、教学反思

1.运用“字理”识字。

2.运用生活情境识字。

3.运用“故事”识字。

4.借“绘本”运用文字。

论文作者:王小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海量阅读”理念下的识字教学——以《小书包》教学为课例论文_王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