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干预论文_刘伟娟,马福敏,罗怡

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61

【摘要】目的 评价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的常规护理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干预的疗效,为中医护理改善临终患者心理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中心舒缓疗护病区收治的96例患者设为干预组,长征舒缓疗护病区收治的9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舒缓疗护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实施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常规护理,疗程均为两周。干预前,干预后采用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价临终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结果:干预2周后干预组患者S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SD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常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从而改善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提高临终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心理干预;临终关怀;生存质量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Dying Patient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CM's Emotional Nursing and Palliative Care(Putuo District Shiqua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hanghai 200061,China)

Liu Wei-juan,Ma Fu-min,Luo Yi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dying patients by a combination of TCM's emotional nursing and palliative care,and also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effect of TCM's emotional nurs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ying patients’ psychological condition.Method 96 patients from the palliative care wards in our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96 patients from Changzheng Center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routine palliative nursing care.The intervention groups adopts a combination of TCM's emotional nursing and palliative care.The treatment course is two weeks for both groups.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will be evaluated by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 After two week’s intervention,the SA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1),and the SD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1).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palliative care and TCM's emotional nursing has prefect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ying patient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tatus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TCM’s emotional nursing;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alliative care;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R39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77-02

临终患者大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理,心理折磨而感到痛苦不堪。如何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始终是个沉重的话题,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中医情志护理在临床心理干预上取得的良好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国内将中医情志护理运用于临终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以提高此类病人生存质量。本次对192例临终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实施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常规护理和单独的舒缓疗护常规护理,2周后对两组临终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的进行评估,及对比分析。研究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干预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共192例临终患者作为本实验的观察对象。其中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中心舒缓疗护病区收治的96例患者设为干预组,长征舒缓疗护病区收治的9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1.1.1 纳入标准

⑴年龄≥65岁;⑵ karnofsky评分(KPS)≥45分、生存期≥2周;⑶SAS焦虑评分≥50分或者SDS抑郁评分≥50分患者;⑷神志清楚能对答、能配合的;⑸有正常的阅读或表达能力的患者;⑹自愿参加本研究患者;⑺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剔除标准

⑴不能正常沟通患者;⑵患者、家属不愿配合;⑶严重意识障碍者

1.1.3 一般资料:石泉舒缓疗护科96例患者设干预组,长征舒缓疗护科96例患者设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男50例,女46例,对照组男51例,女45例。详细资料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调查工具

1.2.1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并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

1.2.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的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1.3 干预方法 干预前,研究者向干预对象详细解释研究目的及过程,获得其知情同意,采集参与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在干预开始前采取结构式问卷的方式,分别填写SAS和SDS基线调查表,当SAS≥50分或SDS≥50分即可纳入。对照组给予舒缓疗护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常规护理。

1.3.1 舒缓疗护 世界卫生组织对舒缓疗护(palliative care)的定义较为宽泛[1]:“舒缓疗护指的是一种照护方法,它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痛苦,并以此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其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疼痛的控制、针对各类症状的护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不仅要照顾到患者的生理需要,还考虑患者情感和精神的需求,目标是使患者舒适。一般需要团队合作。

1.3.2 中医情志护理 即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设法防止和清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中医认为:七情的变化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情志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临终患者的情绪多数表现为抑郁、恐惧等,笔者所在的护理团队针对此类患者从诸多方法中选取、比较,最终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护理对策,在临床中应用。包括针对所有临终患者的每天例行的谈心、兴趣活动、呼吸训练,以及针对症状明显患者的暗示、鼓励适当宣泄等方法。

1.3.2.1 语言(劝说)开导疗法:通过正面说理开导,使病人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志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导和引导病人戒除恼怒,调和情志。舒缓护士每天上午了解临终患者前一晚睡眠状况、饮食、生活需求及自我感觉,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①焦虑的患者给予安静的环境,并播放轻柔的舒缓音乐,舒缓护士用柔和的语调、平缓的语速与患者交谈沟通;避免语言刺激性患者。②临终患者如有宣泄悲伤的冲动时,舒缓护士鼓励患者主动倾诉自己的不适及疼痛体验,目光与患者对视,耐心地倾听,并且适时点头以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及对其观点表示认同,适当时用鼓励的言语激励患者。每次交流时间至少为30分,。舒缓护士严禁在患者的谈话时转移目光或心不在焉。

1.3.2.2 移情易性疗法:就是借助外界良好的环境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以减少乃至消除不良情志的劣性刺激作用,是移情易性的方法。舒缓护士每天根据临终患者的身体状况予提供患者喜爱的活动,下午14:00安排临终患者在活动室观看电视节目,播放电影,听歌曲,听故事,听戏曲,让患者讲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或为患者读报,读书;使患者摆脱疾病带来的焦虑与压抑,从而阻断部分痛感以缓解疼痛[2]

1.3.2.3 暗示解惑疗法:临终患者身体不适、疼痛时,舒缓护士除了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外,按摩患者不适部位或抚摩患者的双手,用诱导暗示性的言语“刚才已经给您吃过镇痛的药了,我再帮您按摩按摩,很快就不疼了”。使患者的全身肌肉逐步处于放松状态,进而带动情绪的放松,以平复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1.3.2.4 顺情从欲法: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临终患者感到疼痛时想呻吟或哭泣时,舒缓护士对其想法表示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宣泄。患者有宗教信仰的需求,舒缓护士可在不影响其他患者的情况下播放佛经、朗诵圣经等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达到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症状。

1.3.2.5 情志导引法:情志导引法是我国古代意疗与导引熔为一体的独特制情方法,以自我训练为特点,具有调和气血之功。其中方法较多,我们选取的是呼吸吐纳法。具体方法:舌抵上颌,先用嘴微开,慢慢吐出所有的气,然后用鼻子吸气,用腹式呼吸,无论呼与吸都要尽量缓慢,吸要饱吸到肚子胀气无法吸入为止,呼要呼尽不留一点余气;训练时要求患者尽量抛开一切杂念。患者在院期间,舒缓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每天指导患者进行训练。

1.4 干预场所 在自然场景中进行,包括患者所在的病房及病区活动室内。氛围轻松,时间充足。

1.5 评价方法 SAS和SDS是临床上常用的测量焦虑与抑郁的标准量表,简单易用、可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干预组对象进行抑郁、焦虑量表测评,测评者为舒缓疗护护士。在患者入组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即进行SAS,SDS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评,对读写有困难的患者,由测评者协助完成。经过2周的分组干预后再次进行测评,对比两组患者前后的SDS、SAS评分。分析SDS、SAS分值变化,抑郁、焦虑有无缓解,做出总结。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作为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200例,干预后收集有效病例192例,对照组96例,干预组96例,脱落病例各4例。

2.2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 见表2

2.3 情志护理完成比较 见表3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3 讨论

随着医学“人本”精神的发展临终肿瘤患者的心理照顾越来越受重视,医疗机构对临终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干预措施都不够具体,尤其针对中医的情志护理的探索及应用更少。

3.1 情志护理更注重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 临终患者需要的不仅是医生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护士的全面照顾。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姿态,态度,行为及气质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消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3]。中医学讲究将人看作一个整体,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中起的作用。特别是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一样都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3.2 情志护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影响尤甚 情志中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又把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不同的情志变化可直接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病情加重,而情志舒展,气血和顺则可缓解病情,甚至有药物治疗所不及的效果[4]。因此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充分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尽力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郁,烦恼等精神刺激[5]是很有意义的。

3.3 情志护理提升生命质量 研究表明,中医情志护理在临床心理干预上取得的良好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可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烦恼,增强信心,减轻甚至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6]。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中医情志护理干预二周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情志护理能有效的减轻临终患者的抑郁、焦虑,提高其最后的生命质量,使患者有尊严的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7]。

3.4 情志护理给予情感支持和体现人文关怀 临终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产生的,从患者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未知性,焦虑、恐惧心理得不到及时解除,持续时间较长,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对治疗缺乏信心,到最后因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发生绝望。情志护理将护士的工作上升为主体,根据不同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适当给予心理支持,根据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增强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和悲观情绪[8]。

3.5 开展情志护理存在的问题 ①死亡仍是一个沉痛的话题,在情志护理实施时仍遇到患者与家属的回避。②情志护理在实施时因临终患者的病情变化,无法按计划全部按计划实施。③患者自评时不能排除患者的主观意愿,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4 小结

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帮助病人正确地认识疾病,接受客观事实,树立健康心态,并且使临终患者对死亡和濒死的恐惧程度降低[9],逐步淡化患者自己面临困境的角色,达到增强安全感、归宿感的目的。由表3可以看出五种情志护理方法在临床实施是可行的,可以借鉴。因此,情志护理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干预是有效的、科学的,为临终肿瘤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病痛得到缓解和减轻,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升[10] 通过情志护理有利于帮助临终患者增强信心,对患者、家庭、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11]。

参考文献:

[1] Care Home Survey Results.National Audit Office(2008).http:/ /www.nao.org..uk /publications /0708 /end_of_life_care.Aspx,p.2.2008 -11 /2010 -12

[2] 姚萍,王莉敏.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研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3,13(5):64-67.

[3] 王彩霞,张正华,张成秀.情志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卫生,2005,6(4):78-79

[4] 孙宝毅.简议中医情志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4):298

[5] 徐筱莉,陈继根,王丽萍.七情致病及中医情志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07-108

[6] 邓晓华,朱明瑛.中医情志护理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7):165

[7] 张丹,佟艾玲.34例癌症晚期患者施行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1,35(1):70-71

[8] 尹莉,王金红.安宁护理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0,下半月(11):213-214

[9] 严勤,毛伯根,谢懿珍,朱慧.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社会卫生保健,2011,10(2):100-102

[10] 王艳慧,吕雪慧,韩名娟.对癌症晚期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80

[11] 关桂荣.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2(12):233

作者简介:刘伟娟(1972-),女,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

通讯作者:马福敏(1981-),男,本科,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工作单位: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金项目: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自主创新科研项目(编号:ptkw20123018)

论文作者:刘伟娟,马福敏,罗怡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情志护理联合舒缓疗护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干预论文_刘伟娟,马福敏,罗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