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探讨论文_周惠贤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探讨论文_周惠贤

海伦市第二人民医院 1523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存活86例,死亡14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脑疝或多器官功能衰竭。86例出院患者中,肌力为 0~2 级46例,肌力为 3 级以上40例。治疗 2 周后100 例患者中34 例好转,66例未好转。影响因素有:有相关病史、年龄≥75岁、意识障碍体征、有并发症、溶栓或抗凝,好转患者与未好转患者影响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重的类型,了解大面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时给予患者控制脑水肿、脑保护、降低颅内压等相应治疗措施,能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治疗措施

大面积脑梗死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引起的大脑半球大部分脑组织缺血梗死,发病急且病情危重,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1]。大面积脑梗死病因十分复杂,高血压、手术患者是高发人群,预见性低,临床治疗难度大,且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对100 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 年2月~ 2015年2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00例,年龄38~83 岁,平均年龄(63.0±6.8)岁。其中男54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63.5±6.6)岁;女46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2.5±6.7)岁。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情况见表1。

1. 2 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影像学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做颅内 CT 检查。急性期给予全部患者脑组织营养药物、脱水剂治疗,同时给予吸氧,如果患者没有产生严重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则可以开展激素治疗。脱水剂中含利尿剂、白蛋白、20% 甘露醇以及甘油果糖,持续用药 7~14 d。脑细胞营养药物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20 mg/d,持续用药3~7 d。急性期之后添加活血化瘀药物(如血栓通、阿魏酸钠)。后期,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肝肾功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脱水剂剂量及种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3 疗效评价标准[2] 治疗2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MESSS)对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疗效进行评价。好转:包括痊愈、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病残程度为 4级以上。未好转:包括无变化、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甚至增加,病残程度为 6~7 级甚至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存活86例,死亡14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脑疝或多器官功能衰竭。86例出院患者中,肌力为 0~2 级46例,

肌力为 3 级以上40例。治疗 2 周后100 例患者中34 例好转,66例未好转。影响因素有:有相关病史、年龄≥75岁、意识障碍体征、有并发症、溶栓或抗凝,好转患者与未好转患者影响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的病情危重,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标准界定,一般来说,脑梗死面积超过2个脑叶或者面积直径>40 cm 即可被认定为大面积脑梗死。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最主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有61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因为长时间高血压颅内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造成血管狭窄、堵塞,引起大面积梗死。其次,心源性栓子脱落会造成大脑动脉闭塞,因此心源性栓塞也被认为是引起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糖尿病也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发生[3-5]。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在活动的情况下发病。在活动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心室、心房、心瓣膜赘生物脱落,都可能导致脑血管主干动脉发生闭塞,大规模的脑缺血最终引起大面积脑梗死。其临床表现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瘫,大脑动脉主干梗死,影响深穿支和皮层供血,使患者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偏瘫;意识障碍,患者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产生脑功能障碍,同时缺血区水肿,中线结构移位,影响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颅内高压,脑梗死病灶周围的脑组织水肿,挤压、牵扯血管和硬脑膜均会造成患者头痛、呕吐。临床研究显示大面积脑梗死会导致颅内高压,所以治疗时应先进行降压,应用甘露醇等清除脑缺血产生的脑内自由基,抑制脑水肿。当患者出现血压上升情况时,可通过血压代偿性上升保证脑血流量。治疗大面积脑梗死,除及时控制血压之外,为避免大面积脑梗死导致出血性转化,需开展溶栓治疗,予以抗凝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脑组织的氧张力,增加血氧弥漫半径,改善脑组织有效代谢和组织微循环,缓解脑水肿。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脑组织营养药物、脱水剂治疗并且吸氧,最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疾病,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征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在治疗中应及时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积极采取脑部保护措施,以提升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东良,陈强,谢增华,等.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6):54-56.

[2] 夏烈新,冉文,陈立铭,等.大面积脑梗塞48 例临床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61-162.

[3] 高毅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4):431-432.

[4] 吴冬梅.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80-181.

[5] 童晓欣,张海鸥,张季声. 39例大面积脑梗塞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8(3):54-56.

论文作者:周惠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探讨论文_周惠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