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探讨论文_黄甫芳

广州市汇源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510620

摘要: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通信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电力通信行业的发展而言,需要借助光纤通信传出系统的搭建来提高运营能力与水平。基于传统采用RPR或SDH单套光纤通信传输系统下,由于网络结构单一、无冗余且故障处理速度慢等不足,致使难以满足当前电力通信发展之需,而借助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与搭建,则能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出路。本文就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设计;实践运用;探讨

前言: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力通信在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上逐步实现了创新,借助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搭建,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单光纤通信网络系统所存在的缺点,为提升通信网络传输的效率与质量、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而要想实现这一双光纤通信网络传输系统优势作用的发挥,就需要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抓住设计要点。

1、基于RPR等单套光纤通信传输系统所呈现出的不足

以原有的RPR光纤通信传统系统为例,相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存在的具体缺点为:第一,RPR系统缺陷。基于这一系统下,存在的故障风险隐患较多,比如单站与多站故障以及全网主节点故障等,而一旦发生故障,则会直接给网络数据传输带来影响,相应站点业务的丢失使得通信传输中断,且恢复所需时间较长、数据丢失量较大;第二,全网性缺陷。在这一二层网络下,一旦发生广播风暴,则直接影响到网络性能,严重时会造成网络的直接瘫痪,进而因通信中断而使得业务传输受阻;第三,厂站端缺陷。在厂站端服务器上,借助网络线实现对系统光端机的连接,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则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隐患,如网络中断以及光端机故障等,而一旦发生故障,则就直接导致相应的厂站无法实现业务数据的正常上传;第四,主站端所存在的不足。其与调度系统相连,主要的功能为针对厂站端数据业务进行采集与处理,并实现异地备份,而在日常中两个主站并不相连,所以一旦发生故障,则就会致使数据存丢失。

图1 原有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1、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要点

2.1环级汇聚

基于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下,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在环的光纤分布数字接口上,与传统系统这一结构相比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以提升带宽利用率为目标,避免信息占用过多的带宽;同时,在这一系统中,环级汇聚这一优势特征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容纳率,弥补节点汇聚所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多流量,并允许较大的带宽预定率,这就为提高信息输送的能力与效率奠定了基础。

2.2拓扑自动识别技术

基于传统的通信传输系统下,在数据处理能力上凸显不足,尤其是在通信需求不断提升、信息量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急需实现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以SDH系统为例,其虽具备了环形拓扑结构,但在实际处理数据业务的过程中,能力不足,进而致使带宽浪费问题随之凸显。而借助这一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促使下每个带宽节点上行,能够将环的状态信息进行充分掌握,以自动识别功能与模式的启动,实现对信息传输状态的判断,进而实现信息高效采集,为提升系统的传输效率提供了保障。

2.3不需要借助备份带宽的支持

在这一系统中,实际运行时则无需借助备份带宽的支持就能够实现高效且稳定运行,而这就为避免诸多由宽带技术所带来技术问题的发生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优化相应网络结构。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城域网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促使该系统SDH传输具备了快速检测与保护的功能,同时,这些性能的实现并不需要备份带宽的支持,进而在降低带宽备份所占份额的同时,提升了光纤传输系统的整体传输效率。

2.4多等级保护机制

这一机制是相对于多等级业务而言的,借助这一双光纤系统的搭建,使得具备了这一功能特点。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网络通信量的增长速度极快,进而促使互联网信息承载量加大,因此,在WAN环境下,该系统的所具备多等级保护机制的作用与价值随之凸显,能够在针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同时,在发现故障问题时能够实现网络的快速修复,为确保通信传输业务的高效且安全落实奠定基础。

2、基于RPR-SDH双光纤通信传统系统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进行运用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系统的完善搭建与运用,则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增加硬件设备。按照相应设计要求,对原有的网络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需要在原有RPR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将SDH光端机、三层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的增设。第二,实现系统的融合以搭建出相应的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RPR为主用系统并接入到主用主站,然后将SDH作为备用系统,并接入得到相应的备用主站中;相应的厂站端服务器在设置上,则需要借助相应路由器进行接入,促使双向业务传输具备了热备份。而在运行的过程中,两个系统是独立运行的,相应传输机制不同,且存在网络隔离机制,进而使得二者虽然在拓扑结构上是相连接的,但是并不会影响到各自的稳定运行。第三,无缝热切换。以两条光纤将两台交换机进行连接,进而形成了相应双千兆通道,并执行OSPF协议。通过故障模拟后得出,基于这一双向系统下,在其中一个系统用发生故障问题时,能够借助这一双千兆通道来接收到另一个主站的业务,且以自动化方式来完成,在此过程中,热切换时间要远远小于数据采集时间,进而实现了主站间的无缝热切换。第四,需要对全网结构进行优化。在践行的过程中,需要以三层网络设备的增设为基础,实现VLAN的划分配置,并实现相应协议的开启,同时针对带宽速度以及光缆路由进行优化,以促使双系统实现高效稳定运行。第五,要实现全网业务的分级处理,并根据实际需求实现灵活安排,并形成1:1或是1+1的备份模式,相应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2 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总结:综上,本文针对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明确原有单项系统所存在弊端与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从环级汇聚、拓扑自动识别技术、无需备份带宽支持以及多等级保护机制几方面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为如何实现这一系统的搭建与运用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岗.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初探[J].信息通信,2014,01:192-193

[2]周磊,李扬.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科技信息,2011,17:65-66.

[3]李晓峰,胡渝,皮德忠,李黎.成渝高速公路SDH光纤通信传输系统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05:481-485.

论文作者:黄甫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RPR—SDH双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探讨论文_黄甫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