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培养之对策论文_梁凤娟

略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培养之对策论文_梁凤娟

梁凤娟(梧州市蒙山县文圩中学 广西 蒙山 546700)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并且要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经典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的一点。这些对于打造高品质初中数学课堂会很有帮助。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6-182-01

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学到的各类知识,并且能够用于解决各类复杂的数学问题。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一点便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是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并且要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经典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打造高品质数学课堂将会很有帮助。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与视野来理解与看待问题,这往往会带给学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思维能力的缺乏很多时候是因为大家缺乏思维上的创新,当思维过程出现障碍后不懂得如何有效突破。这种思维上的禁锢会让学生陷入很多困境,并且会极大的阻碍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要透过创新思维的激发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找到一些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与多层面来理解与看待问题,这也会极大的提升问题的解决效率。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问题:一块四周有宽度相等草坪的花坛,它的长18m,宽15m,如果花坛中央长方形的面积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是多少?可以让学生首先尝试(独立完成或分组讨论)列出方程;随后,可以引导大家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再请学生自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很好的得到了凸显,大家也在问题的探究中实现了知识的获取。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好的得到了激发,这才是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收获。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是一个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可以从一些学生们熟悉且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来进行知识讲授。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锻炼。只有多进行各种积极的教学训练,并且透过各种多样性的问题的解决,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够很好的得到锻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也会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一种解决方法走不通时要及时变通自己的思维模式,要从其他方面切入,这样才能够更迅速的解决问题。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多创设一些灵活的问题情境,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会很有帮助。例如,在概率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要在一只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而颜色不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拿到一只红球的概率可以怎样放球?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布置这样一道题:在某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这个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会极大的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过程也会更加积极投入,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会更好的得到体现。

三、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的产生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的一点,这同样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数学思维习惯。对于一些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常规思维模式往往很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时,便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考察。学生要具备很好的问题理解与分析能力,要善于利用求异思维来敏锐的观察到问题可以有的解决方案。学生只有灵活的应用学过的知识对于问题展开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够真正看到问题的实质,并且借助有效的思维过程将问题得以解答。求异思维是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力,这往往能够帮助学生们突破很多教学难点,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发挥非常积极的功效。

如在解决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墓碑上记载的问题时,可以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列方程,当学生列出方程后,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给出答案!有一个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84。他说:我认为,人的年龄应该是正整数,而且这个正整数肯定能被方程中每个分母整除,而方程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84。所以我认为是84。这样的练习能够很好的刺激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学生如果不具备敏锐的观察与问题分析能力,并且缺乏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这类问题解答起来会障碍重重。学生一旦思维灵活而敏锐,并且懂得如何有效的利用求异思维,问题往往能够轻松得到化解,这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总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这是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各类复杂问题。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的一点,这种思维习惯的具备往往能够帮助学生们突破很多教学难点,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发挥非常积极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刘小歆.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黄益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3]杜智瑞.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与实践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高悠.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8.

论文作者:梁凤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略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培养之对策论文_梁凤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