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之处论文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之处论文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之处

温祖俊 颜晓峰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相比西方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国现代化建设有许多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本质属性上的社会主义性、目标内涵上的全面性以及具体实践上的政党驱动性等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强党和强国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驱动力,能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力”和“接力”,带领人民建成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性 资本主义性 全面性 政党驱动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现代化,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依赖,为人类指明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崭新路径。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之处和突出优势,能够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有益借鉴,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现代化在本质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而不是照搬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的自强运动,纵观将近160年的现代化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进程是最快的,成效也是最显著的,过程也是最复杂的。回顾历史,早在1945年,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分两个阶段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说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本研究通过不同处理条件下,分析日平均水温、最高水温、水温日较差等因素对幼虾存活率、蜕壳率的影响,初步得到适宜小龙虾投苗驯化的水温环境,并提出了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水深,有利于提高小龙虾幼苗的成活率的初步结论。根据李铭等[1]、韩晓磊等[2]、任信林等[3]的研究,试验不同处理条件下日平均水温、日最高水温均在小龙虾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仅水温日较差相差较大,可见水温日较差可能是影响小龙虾投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但影响幼虾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很多,如光照度、溶解氧、微生物、盐度、pH、重金属等[4,5],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现代化建设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理论的不断创新,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有着深深的社会主义烙印。在政治上,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既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文化上,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强调维护社会和谐,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在外交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最终目标上,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正是这些主要和突出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东欧式的,也不是西欧式的,或者美日式的,而是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

与中国相比,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立场出发,把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具体道路和模式,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可行的道路和模式,将其输出和强加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本质属性上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西方的经典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内因论”,认为后发国家之所以落后,是由于自身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落后造成的,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制度和观念上“西方化”。在政治方面,建立一体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国家体制,推崇议会制民主和三权分立。在经济方面,实现工业化,推崇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文化方面,信奉理性至上、个人至上、效率至上,推崇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在社会方面,建立以效率原则为基础的高度分化和流动的社会结构,推崇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外交方面,则推崇霸权主义。这种以西方国家发展经历为基础形成的道路和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后发国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后发国家照抄照搬西方的道路和模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如一位非洲学者所说,“社会科学知识在中心(西方国家)生产,在边缘(第三世界)消费”。

标准编写组详细汇报了《页岩气田钻井井控安全技术规程》《页岩气井带压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两份标准的编制背景与目的、编制过程、主要技术内容、征求意见汇总采纳情况等四方面的内容。标准审查专家组对标准送审稿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讨论和技术审定,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形成了审查专家意见。审查组专家认为,该标准起草程序完善,符合标准的编写要求,送审材料齐全,符合审查要求。但是标准中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多以涪陵地区页岩气开发为依据,建议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充分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后,再次组织标准审查。

中国现代化在目标内涵上具有全面性,而不是局限在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非常丰富,但究竟概括到什么样的范围、程度、层次,总是有边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列宁曾经典地总结为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但很明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来源远远不止三个,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不限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百科全书式的,也有历史、法学、新闻等思想。一般而言,理论概括集中于高层次、深层次的内容,对那些层次上稍低的、政策性、操作性的内容,不可能一一概括周全。党的十九大在现代化建设目标上增加了“美丽”,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这样,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扩充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个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五大目标,概括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突出特点,无疑也概括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核心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最先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党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对现代化强国的具体内涵进行了科学阐释。显然,从“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到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再到全面现代化的强国,建设目标不断提升,始终与时俱进,实现了质的飞跃。

为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教师可采用“轻游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轻游戏”形式展示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中蕴含的思维和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来表示,运用χ2检验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对比,而计量资料则运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宣扬的现代化往往局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甚至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早期的经典西方现代化理论往往将传统性与现代性作为互不相容的对立的两极,后来的西方现代化理论虽认为二者可以相互共存、相互补充,一些传统因素可以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总体上仍然推崇西方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美国学者布莱克明确反对现代化即西化、现代性与传统性相互对立和排斥的观点,认为“从长期来看,使本国的传统制度适应新的功能比或多或少原样照搬西方的制度更为有效”。这些观点有利于清除西方中心论在现代化理论中的统治地位,使研究重点转向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关系方面。中国正确处理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提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总和而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目标体系,指向性明确、操作性更强,为现代化强国各个方面的具体建设指明方向和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文化强国、海洋强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航天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贸易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其中,人才强国、文化强国、海洋强国在两次报告中都有提及,共计有十三个“强国”方面的论述。另外,党中央还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13+3”涉及了我们所要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方面,构成了现代化强国战略的主要目标体系。当然,我们提出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除了这16个方面外,目标体系还包括其他要素。相信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目标体系会相应地扩展和完善。

中国现代化在具体实践上具有政党驱动性,是强党与强国的统一,而不是顾此失彼

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强党与强国的统一。一方面,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实现“强党”。另一方面,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社会革命,努力实现现代化,实现“强国”。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体制有能力做到两条,第一条是通过体制本身扩大政治参与,从而达到先发制人并使紊乱或革命的政治活动无法展开,第二条是缓解和疏导新近动员起来的集团得以参与政治,使其不至于扰乱体制本身。”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中国也面临着集权同分权的冲突、思想解放与传统文化的纷争、政治稳定同民主诉求的张力、市场化改革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的分歧,等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地方与中央、沿海与内陆、发展与稳定、国内与国际等重要关系,解决了许多后发现代化国家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等,成功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驱动力,能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力”和“接力”。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的制度优势在静态上表现为合力,能最大限度集合全社会力量。中国的制度优势在动态上表现为接力, 能前赴后继为共同目标而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力”和“接力”,需要强大的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实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从而凝聚起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内部,一以贯之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成为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执政党。这样强大的中国共产党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形成强大“合力”。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是长期执政的党,能进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期战略规划,这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中国领导人换届,但路线、方针、重大政策一以贯之,保证自觉接力,能够长远地进行现代化规划和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形成强大“接力”。

西方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制民主,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很难实现“合力”和“接力”。各政党不仅在选举上,而且在日常治理事务中,总是相互对抗、相互拆台、相互抵消,很难形成强大“合力”。另外,不同执政党之间不仅没有自觉的接力观念,而且往往以选举上台为中心,为了短期选举利益而设定计划,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导致现代化建设缺乏“接力”。对于一些实行多党制的发展中国家,因为社会发展不成熟、制度不健全,多党竞争往往不按规则出牌,容易导致政局和社会的不稳。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实力相对不足,内部的政党竞争往往有国际强权力量的干涉。各个政党缺乏协商和妥协,往往为了反对而反对,形成美国政治学者弗兰西斯·福山所说的“否决型政体”,导致一些重大而迫切的现代化政策的破产。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伟大事业,需要长远规划和接续奋斗,这些是实行西方政党制度很难做到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但发展相对较好的还是美欧日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但近年来也是麻烦不断、问题频发。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的极大优越性,在世界上高高扬起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相信在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我们的雄心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⑤[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杨豫、陈祖洲译:《比较现代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⑥[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⑦陶文昭:《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中国制度的合力与接力》,《人民论坛》,2017年第16期。

⑧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研究”(项目编号:2018XZD10)和2018年度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研究”(项目编号:18JDSZK091)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杨玲玲

标签:;  ;  ;  ;  ;  ;  ;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之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