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对策论文_张卫卫,李会转,肖丽丽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对策论文_张卫卫,李会转,肖丽丽

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洛阳中心医院

摘要:总结900例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的重点是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思想上的认识,注意保护静脉,术中及术后给予正确体位,术后早活动及注意保暖下肢,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及实践能力,是预防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

在外科手术向微创方向发展的今天,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这种技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而且缩短了住院天数,但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术后发生静脉血栓屡有报道。一旦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将影像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严重者还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脑栓塞,危及生命。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共完成腹腔镜手术1100例,术后护理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后者通过循证护理,无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33例中男500例,女400例。9-88岁,平均40岁。其中胆囊切除500例,阑尾切除300例,脾切除5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0例。

1.2 方法

1.2.1分组

按信封法将1100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及试验组,各550例,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

1.2.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2.结果

3.循证问题

我们根据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得出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3.1静脉淤滞

腹腔镜手术时腹腔充气,造成腹内压力升高。时间越长,影响越大,腹腔充气压力越高,下肢静脉的阻力越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腹腔镜手术中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另一因素是手术体位,ldo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手术中股静脉血流变化,发现术中有平卧位改为头高足低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较平卧位更为明显,当从头高脚低位转为平卧位时,血流速度明显改善。

3.2血液凝固性改变 IJinberg等对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液指标的研究提示,血液具有高凝状态可能与气腹和体位造成的血液淤滞、损伤内皮细胞诱发凝血过程有关。腹腔镜术后D-二聚体和反映血小板活动的血栓球蛋白-8明显升高,易发生DVT。

4.护理措施

4.1病情观察 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注意双下肢的温度颜色,观察双下肢有无突然肿胀,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术后出现下肢突然肿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高度怀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疼、咳嗽、气短、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突发高热、烦躁不安等肺栓塞症状,如伴有血压下降等要高度怀疑有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测量大腿中下三分之一及小腿肿胀处肢体的周径,并与健侧比较。

4.2患者的护理 发生血栓后应绝对卧床,同时抬高患肢,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至30cm,并使qi关节屈曲10至15度以利于静脉回流缓解肿胀疼痛,注意保暖。对下肢冷、肿,避免碰撞,挤压及热敷,以免皮肤损伤感染,加重病情。腘窝处避免重压,严禁按摩肿胀患肢,避免血栓脱落。活动踝关节,密切观察肢体皮温、色泽、水肿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床单元的平整、清洁、及时更换已污染的床单,防止压疮。

4.3心理护理 血栓形成患者因患肢肿胀疼痛较重及担心预后,使患者产生烦躁不安及焦虑的心理。护士应耐心解释,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同时教给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

4.4预防措施 输液时尽量选用上肢静脉留置针的方式,选用粗大静脉穿刺。病情许可术后24小时应鼓励患者床上活动按摩足背及运用跟腱自上而下,比目鱼肌、腓肠肌挤捏运动,及气压泵的应用。

5.小结

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肺梗塞,威胁患者生命,或发生血栓后遗症,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腹腔镜术后由于受CO2气腹、体位等因素的影响,更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通过严密病情观察,注意防止血流淤滞,适当予以药物预防可成功防治此类疾病的发生。

论文作者:张卫卫,李会转,肖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对策论文_张卫卫,李会转,肖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