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对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本文重点从精细化管理作为出发点,分析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最后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分析
现如今,建筑工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多元化的施工工程,其施工难度也会大大提高,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当中,为了能够保障高层建筑的合理性与质量性,我们必须要能够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抓住每个细节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整个方面工程的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作为当今建筑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管理模式,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求工程项目相关的各个部门能够协调配合工作,全程、全面开展管理工作,并保障各个子项目施工活动具备规范标准,要求项目施工能够按照施工规定标准实施,最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粗放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相关规则将施工活动变得更加微观化、系统化,并采用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手段,让各项施工活动能够更加协调、更加高效、更加精准的进行。据建筑行业应用实践表明,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一改传统、复杂、臃肿的机构设置模式,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再者,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缩短施周期。最后,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倡采用机械生产模式,通过不断的规范施工流程和施工计划,从而保障建筑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2、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主要是突出一个“精”字,主要是能够保障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而“细”则是保障项目工程管理标准在考核、量化、监督的条件下进行。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模式是通过刚性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落实相应的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工程实施文化。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需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建设标准,并贯彻经济、安全、绿色、节约、低碳的理念,以合同作为行为准绳,构建一套更加科学的工艺流程、管理目标、工程质量、生产安全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2.1 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将工作人员的绩效和工资、升值空间相挂钩,根据绩效标准作为分配工资的依据,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精细化管理能够“精细”到个人,将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通过监督施工人员的标准化作业,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帮助施工人员树立质控意识。
2.2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升级与发展,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必然的,通过培养工作人员养成精细施工的好习惯。在保障每位工作人员责任到位的同时,还能够转变工作人员思想观念。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企业文化,保障建筑企业能够长足发展。
2.3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改变企业的资源配置、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目标,采用提高效率、优化结构、节能降耗为主要手段,加快生产速度和技术结构,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施工相统一。通过对以往的工程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不断的总结经验来优化各项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够将更加精准、健康、经济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从而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 保障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实用性要大于美观性(美观性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业主需求来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保障建筑项目工程能够有序开展,降低施工中的能源、资源消耗,从而为施工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建筑工程中标之后,施工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建筑工程的技术、质量、机械、施工、人员配备等方面问题。由于当今的建筑工程量普遍较大,在施工现场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要求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对施工场地进行调查,通过反复推敲、讨论得出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旦最终方案得以确定,则要求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要按照方案内容标准开展施工工作。
3.2 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作为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关部门能够制定一套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针对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条例,切实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重点分析施工组织机构是否足够完善,相关责任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施工机械是否准 备妥当,包括机械性能、型号、操作性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等。施工材料对整个工程施工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明确施工材料和构配件是否具备资质证明,通过质量检测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在绿色经济下,需要重点关注施工现场施工条件是否能够满足环卫、市政部门的要求,对周边生态环境是否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降低出现施工事故等问题,施工单位要尽量避免在夜晚或雨雪风天施工,如果必须要通过夜晚施工追赶进度,需要保障照明系统满足施工安全性要求。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3 施工材料精细化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想要提高质量管理效果,就必须要能够保障施工材料满足工程设计标准。施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主体内容,想要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重点就是提高材料质量。再者,根据各个工程造价数据统计显示,施工材料占据建筑工程总成本的 60%以上。可见,加强施工材料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但从目前项目工程来说,很多建筑企业对材料精细化管理认识程度不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通常在材料浪费管理中存在疏忽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科学的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建筑施工工艺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材料损耗,这样才能够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也是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在施工现场能够对材料入库、出库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人员需要强化施工材料的分类堆放管理,避免由于自身管理问题而造成材料浪费问题。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必须要货比三家,购买质优价优的施工材料,避免出现材料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材料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库内材料进行清点,合理掌控施工材料的损耗程度,如果出现损耗问题,需要及时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此外,成本控制还要从建筑设计、配套设施、环境设计、政策层面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为公司争取利益、降低经营成本。从技术层面上,需要把好规划、设计关,从而降低各个项目工程的施工难度,合理控制实际工程量,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筑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多,为了能够全面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施工质量,我们必须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模式,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赵金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5)
[2]浅析经营投标与施工管理[J].张鹏. 建筑知识.2016(09)
[3]园林绿化项目施工管理探讨[J].褚凤明. 现代园艺.2015(02)
[4]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徐广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5)
[5]浅议建筑管理施工管理及其优化[J].吴晓红,邱伟彬,许庆林. 科技与企业.2015(05)
论文作者:崔明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3
标签:精细化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材料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论文;